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与专业成长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与专业成长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与专业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师论文,高中论文,课程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的课程适应实质上是指教师对于新课程情境的适应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情境,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知识更新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迅速适应新课程,提升专业成长。

一、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适应问题的提出

适应(adaptation),在生物学上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适应性(adaptability)则是指个体在自己的集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关于认知不协调理论基本假设认为:①是作为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②是当不协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转引自马德峰,1999)。费斯汀格认为,不协调状态已具有了动力学的意义,正是由于认知上的不协调才引起人类的行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所谓“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而“顺应”则是同化性的结果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随着高中新课程的逐步推广与深入,教师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事实上存在着认知不协调现象,也就是“教师们听了未必接受”。

现代知识观主张,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很多是缄默的、个体化的,并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缄默知识是指那些通常靠自己获得的、无法言传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不能加以反思和批判以及程序性、实用性等特征”(郭秀艳,2003)。缄默知识外显化,需要通过实践转化。对于教师而言,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缄默知识的外显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缄默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程改革中,“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落差”,甚至有教师认为“教师们接受了新理念也未必会用”。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促使缄默知识得到显现。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情境下,教师是否知道新的理念、是否认同这些理念、是否转化为课程行为、教师的课程适应具有哪些有利条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这将是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现有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适应问题以及专业成长进行研究。

二、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适应问题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的目的

2004年秋季开始,我国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区开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师是否适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能否转换课程观念,切实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与新理念一致的教学行为,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性问题做一定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英语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实施、行动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教师对于课程观念与行为的差距,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对引领英语教师适应新课程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研究的对象

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于2006年秋季启动,课题组于2007年6月对福建省高中英语课程一年后进行调查研究,涉及到福州、厦门和泉州市现从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师120名。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同时进行访谈。问卷设计主要为封闭性问卷,一共10个问题,涉及到英语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从而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性问题做初步了解。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

(四)研究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关于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性问题,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课程理念的认同方面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但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迪南·汤普生从变革中教师情感问题的讨论出发,提出“真确式(authentic)教师改变”的观念,强调不仅要关注教学价值、观念和实践的改变,而且要重视情感和互动的重要性(操太圣、卢乃桂,2003)。这就意味着成功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对于改革的热情与认同,这种认同突出体现在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态度上。调查统计表明: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是认同和积极的。问卷调查中“你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看法”的回答,80.5%认为“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7.8%的教师认为“凡是国家和政府的改革都没错”;9.1%的教师认为“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2.6%的教师觉得“无所谓”。

2.教师知识的储备方面

教师知识根源于教师实践理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知识的建构应从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师自身知识、教育情景知识等七个方面进行把握(黄清,200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高中英语教师是否为此做好了较好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调查问卷表明,“对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55.6%的英语教师“认真学习钻研过”;24.5%的英语教师“比较了解”;13.2%的英语教师“知道一点”;6.7%的英语教师“还不是很清楚”。可见,高中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相对薄弱,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的课程实施效果。

3.教材观念的变革方面

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表现形式上,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题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2002)。教材知识的选择、教材知识的设计、教材知识的组织等都反映着教师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反对传统教材的控制功能,摆脱教材作为一种“圣经”被崇拜,提倡发掘教材的对话功能。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英语教材的看法”,23.4%的教师认为“完全忠实于教材”;32.5%的教师能够“对于教材作适当修改”;30.1%的教师“对教材具有自己的补充”;14%的教师能够“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教师普遍反映对于课程资源,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学生、家长不适应,师资不匹配或者认为课程资源缺乏。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观念的突破不大,对于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4.教学方式的转变方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实质上,高中英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知识,实现教学观的转型,主张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调查结果表明:“你所在学校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问卷调查,“教师讲授为主”占80.2%;“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占8.4%;“进行任务型教学”占6.5%;“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仅占4.9%。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你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运用情况”,61.3%的教师“没有使用过”;19.7%的教师使用过几次,10.20%,的教师“很少使用”;8.8%的教师“经常使用”。可见,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大多数教师还固守传统学习方式,还不能实现转换。

5.评价方式的建构方面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的评价原则包括:①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②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④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⑤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⑥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⑦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⑧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调查表明,“关于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67.3%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应该作为主要方面来考虑”;13.4%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态度应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10.6%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应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仅有8.7%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应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许多教师反映,高中英语课程的成效最终是通过学生高考成绩来体现的,在这种情境下,高中英语新课程评价对许多教师来说还难以接受,在实践层面操作困难。

6.课程实施的保障方面

无疑,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正如海菲兹(R.Heifetz)描述的那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传播适应性挑战的紧急性;②对问题的环境产生广泛的认识;③澄清传统方法失败的原因;④在问题解决之前保持压力的存在,虽然它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操太圣,2005)。调查表明,英语教师对于“你认为实施英语新课程的有利条件”的看法中,43.5%的教师认为是“学校领导比较重视”;28.3%的教师认为是“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扎实”18.6%的教师认为是“英语教师业务比较强”;9.6%的教师认为是“学校教师教研气氛较浓”。教师们就“你认为英语新课程实施的不利条件”问题的看法调查结论是:63.1%的教师认为“高考制度与现行课程改革精神相矛盾”;13%的教师认为是“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滞后”;12.5%的教师认为“高中班级规模较大”;11.4%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师素质薄弱”。从中看出,在高中英语课程推进中教师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归因主要是外部归因,这样势必导致教师游离于新课程之外,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三、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适应的改进策略

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程度与否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效果,英语教师课程适应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针对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学校组织内部和教师本身入手,真正致力于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

(一)领导角色变革与专业引领

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有思想、理念和能力,单凭行政命令无法完成改革,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因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把一个好的课程构想转换成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学校领导者必须改变角色,成为课程领导者。学校领导者作为课程领导的核心任务在于:①支持真实的探究学习。②鼓励教师主导的专业发展。③重新设计教育方案。④重新规划组织架构。⑤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对话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领导者不仅要负责消除在课程实施开始时出现的抵制现象,而且还要确立和维护完成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对于课程领导和组织者来说,其使命在于:①使所有教师都清楚地了解课程改革的方案;②使每个教师都具有实施新课程计划所必备的技能;③提供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材料和设备;④调整学校组织方式,以便与新课程计划的要求相一致;⑤使所有教师都有参与的动机,愿意花费必要的时间与精力,以促使新课程计划的成功。

(二)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自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强调自身的专业使命,为了维持教学工作的活力和热情,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成为自觉的反思实践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反思活动,例如问题探讨、专业日志、在线作业、观察与面谈以及专业成长袋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的自我觉醒和专业自主,“自主发展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教师发展的方式”(王佳君,2006)。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需求,并不断地完善。教师专业自觉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的意义:①教师专业自觉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②教师专业自觉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③教师专业自觉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过程的,教师只有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以主体身份参与、投入其中,逐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教师实践智慧与课程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超越公共知识追逐的神圣神秘性,转向学生个人智慧的自由自觉性。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势必从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体系的灌输转向到对学生进行智慧的培养。

高中英语新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和标准;在教学实践上采用模块教学,教学活动上具有多种类型,例如:调查和采访活动、探究活动、合作学习活动、即兴发言与讨论、反思活动、思维训练活动等;在评价方式上涉及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具有多种方式,例如听说能力评价活动包括角色表演、采访活动、转述故事或意见、猜谜活动、短剧表演、小型辩论会等。高中英语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是全新的挑战。英语教师必须走向智慧型教学,具有教育智慧。“在实践中,教师教育智慧包含了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也包含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田慧生,2005)。因而,英语教师必须成为智慧型教师,具有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智慧,从而增强课程适应能力。

标签:;  ;  ;  ;  ;  ;  ;  ;  

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适应与专业成长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