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马文龙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马文龙

伊犁鼎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对住房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保障,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人们都离不开房屋建筑。那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就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对于处于高发地震带的区域,更应当重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抗灾害能力。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地震是众多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危害的一种,其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特别是对于建筑结构来说,地震的破坏性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地震等级较大,甚至直接造成房屋建筑的摧毁,那么人们的安全就会收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在进行房屋设计过程中,抗震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因素之一,建筑抗震性是地震来临时保护人们的重要屏障,如果抗震性设计合理,不但能保护人们生命安全,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产生的损失。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结构设计要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基本原则,同时要保证建筑具有不错的抗震性能,从建筑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入手做好把控,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抗震材料时要结合使用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其中,刚性材料具体

包括水泥和砂石等,有着不错的抗渗透性能;使用的柔性材料具体包括油毡和玻璃布等,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2建筑工程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原则

2.1整体设计要科学严谨

整体设计要科学严谨是保证建筑物整体安全性的关键原则之一,有此保证以后,即使建筑物出现局部损伤,也能避免建筑物的其他部位受到牵连。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前,设计师要根据建筑设计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确保整体结构的科学、合理,尤其是要保证建筑根基的稳定性。因为建筑根基的稳定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伤害。例如四川绵阳百年老房经两次大地震后仍然保存完好,甚至可以入住,就是因为建筑柱下安置了柱础石,稳固了地基,减少了地震带来的破坏性,由此可以看出土木结构整体设计科学严谨的重要性。

2.2结构形状简洁实用

一般情况下,要想使建筑工程结构更具平衡性,建筑结构体系就要更加简单,同时,有利于增强其抗震性。而且,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可以方便建筑施工,减少灾难发生后给居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另外,它还可以方便建筑者检测其抗震性能,便于维修,从而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建筑时,设计者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建筑原则,保证建筑物的平衡,通过相对保守的设计弱化地震带来的危害。

2.3结构设计平衡合理

建筑物结构设计平衡合理即它的建筑结构要符合抗震传递途径。这种基本符合抗震性的建筑工程结构就是竖向安置结构,它能有效保证建筑在重力作用下承担起整个建筑受到的压力。另外在进行楼顶布置时,需要采用最短的构件支撑建筑物,尽量让上边的构件通过转换层进行转换,提高其抗震性。

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地震设防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一定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之中,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针对不同房屋建筑的抗震度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所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对于地震设防的相关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房屋建筑类型的不同,结合地震设防标准来考虑房屋建筑的实际抗震要求,确保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追求房屋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地基部分的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开展,技术要求很高,在推动建筑行业整体持续化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完善的地基设计,能够起到增强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阶段,不同地基上不可以同时建设相关单元的建筑物,

同时不可以使用处理地基以及整合地基,尽量采用天然地基。进行建筑基础埋设时,要合理增加埋设的深度,避免弱化建筑物的嵌固作用。除此之外,若地基埋设深度不够,当出现地震情况时,受到大振幅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坍塌危险。因此,开展建筑设计时,要将位移作为抗震设计基点,做好结构定量分析,避免地震发生时地表能量散发,同时避免引发共振问题。

3.3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应对频发的地震,需要设计多层的抗震防御措施。所谓多重抗震性设计,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所处地带来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组成建筑的各个构件方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良好刚度和延展性的构件,以此来构成建筑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同时还要对其加以第二道、第三道的防线设置,从而有效的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当建筑的抗震防线体系形成后,如果地震较为严重,突破了我们所设立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那么还会有后续的抗震措施来保护建筑,为人们提供人身财产安全。多重抗震设计对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予抗震性设计充分的重视。

3.4选择技术与经济合理其构造体系

结构体系需要依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型、抗震设防其强度、建筑其构造、场地要求、地基、构造材料与施等因素,再由技术、经济与使用要求综合比较决定。构造体系需要具备明确的估算简图与合适的地震功效传递路径,以防因部分构造或构件损坏而造成整个构造失去抗震能力和对重力其荷载的承载作用。要具有一定的抗震其承载力,优秀的变形功效与消耗地震其能量的能力。对会出现的脆弱部位的构造体系,需要采取措施提升其抗震能力。除此之外,构造体系应当设置多道可抗震防线。

3.5合理计算建筑结构参数

通过分析近些年来的地震灾害现象,可以发现同一地震等级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房屋建筑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才能够使得所制定的抗震设计方案是科学的、有效的。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合理计算房屋建筑结构参数,确保所计算出来的结构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好是可以进行地震灾害模拟试验,参考地震灾害模拟试验的实验结果来展开结构参数的计算,一方面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一方面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确保所设计的房屋建筑拥有符合地震设防标准的抗震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应用,要做好设计要点的把控,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在开展建筑物的抗震其设计的情况下,应该全面的考虑上面所论述的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开展全面的策划,以确保在对建筑物其构造的抗震设计在地震中可以达到精良的抗震效果,进而保障人们在地震中生命财产不会受到威胁,从而不断的推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崇权,田慧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与构造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2]劳叶华.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0):123-124.

[3]李建良.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63.

[4]胡正德.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思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38.

论文作者:马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马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