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近年来由于商品的推广应用,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这一问题主要是从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混凝土在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方面来解决的。论述了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一些附加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因混凝土在施工和混凝土自身形变、混凝土本身的约束等众多的问题,使得硬化之后成型混凝土,存在着很多肉眼难以看见的空隙、裂缝以及气穴,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硬化的时候,会放出大量水化热,致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较高,往往会伴有很多裂缝产生。虽然说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混凝土裂缝,不会给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危害,但是当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超过负荷或者受温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水泥水化热反应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能,主要由于混凝土中水泥产生的水化热反应,主要解决措施是在浇筑后进行内部放热,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放热过程中应该按照混凝土中水泥的比例来决定放热的快慢,同时还要注意水泥的种类及质量。混凝土水化散热期间是通过由内至外的散发,因此内部的温度比外部高。这就会产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造成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回造成混凝土的裂缝现象。
2、楼板发生变形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楼板的变形能够对混凝土的结构发生改变。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度,过于早的将膜拆掉,会导致凝固时间没有合格的时间,因此造成混凝土的楼板变形,楼板变形后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在压力与承载等作用下,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裂缝。
3、温度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在其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温度升高。温度发升高不仅跟其自身凝固反映有关系,还与外界环境有关系。在水泥进行水化热的过程中,外界的温度高时,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热量就越大,能够促进浇筑过程的操作,但是,外界环境低于混凝土水化热时内部的温度时,就会造成内外温差,温差产生的拉应力会给混凝土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结构的变化,从而产生裂缝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环境中空气的湿度的影响,当湿度大时会有助于混凝土的浇筑,但是,空气出现干燥现象时,会给混凝土的浇筑带来一定的干燥性,通过干缩现象,使混凝土表面由于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工程质量,降低工程耐久性,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和安全,而且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复杂的维修过程,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混凝土裂缝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必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严格和及时的处理。
1混凝土材料选择与配比
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合格性和标准化。应最基本地注意材料的安全和混凝土配制的质量。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骨料的聚集。同时,应避免砂石和泥土的聚集。同时碱含量要小,保证了材料的标准以适用于混凝土的施工。水泥的选择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施工中较常用的水泥是煤灰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类水泥,同时应注意在选择一般水泥时,在使用配料时必须注意调配过程,以保证水泥的强度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在一定比例的调配下,大骨料的吸收可以帮助水泥良好的吸收,可以使混凝土干缩的性能,从而有效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有必要使用制剂。减水剂在工程建设中也很常见。它能提高骨料的抗渗性,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为保证混凝土中各种制剂和材料的比例合理,在配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科学手段的运用,注意水与物质间的标准比例。
2、混凝土的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有必要保证混凝土在低强度水泥结构设计中的使用,使其能受到小的外界影响,改善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考虑环境问题, 还要以实际经验为基础, 对各方面进行考虑, 优化设计结构, 避免产生裂缝问题, 保证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建筑工程提供基本保证。
3、混凝土施工检测
在混凝土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应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检测,主要是混凝土温度的数据采集和混凝土在环境影响的收缩变形程度。并及时反馈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的实施情况并做以纪录,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 我们还必须做好混凝土结构的改进工作, 加强和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在混凝土施工中, 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具有非常有利的效果。
4、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有一套严格的要求程序,因为混凝土浇注前容易出现泌水现象,往往会造成骨料下沉,导致产生裂缝,为此,在我国的建设工程中,制定了一套相应的具体施工方案。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求施工作业人员按标准进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有效地监督施工情况, 防止因施工过程不正确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5、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后, 养护工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务必在12个小时以内通过覆盖和浇水的手段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也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本身的约束应力。保温工作可以有效地减轻混凝土的温度快速降低,可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缓解混凝土表面因塑性收缩而开裂的现象;在混凝土养护时,必须保持湿润,如用于保温的麻袋和草袋等保温设施。早期养护时间越早、越长(7-14天),收缩越小。保湿养护避免剧烈干燥能有效地降低收缩应力。对于混凝土温度测量的施工, 在一天内不能少于4次, 并做好记录, 如风雨, 应增加防护设施, 并注意周围的排水工作,
结语:施工技术、原材料质量和温度变化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温度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完整性。在设计改进中,必须考虑上述问题,其中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结构变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 在施工中, 设计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合理的方案, 才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鹏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探讨[J] 绿色环保建材2018 (1)
[2]杨秀宇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2)
[3]唐海云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 成功:中下2017 (22)
[4]方梅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外建筑 2018 (2)
[5]阎熙卫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 山西建筑,2017 (21)
[6]孙保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点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7(27)
论文作者:宋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水泥论文; 水化论文; 过程中论文; 骨料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