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农户论文,中国论文,收入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在对中国农户消费—收入各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户消费—收入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农户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各分变量的关联作用程度及影响,为分析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结构特点和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参考。
结论与建议
我国农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农户“外生性”消费在增长,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刻不容缓
食品支出的份额在下降,但农村整体消费仍然低迷
总之,就中国农户消费而言,为居住、教育、医疗而储蓄的动机强烈, 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这些动机根本就与生息无关,因此降低储蓄利率与征收利息税对农户消费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已经在央行的历次降息行为中得到有力证明。其中的根源在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过低和“外生性”支出过高,在如此双重压力下,农民为教育、医疗而储蓄的动机强烈,通常通过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来变相增加收入,从而限制了现期消费。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仍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支持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提供低息、贴息教育信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矫正由于制度变迁而带来的那些“强制性”消费支出,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应该慎行,土地对当地农民无疑提供了一道天然保障,不可轻动。
摘自《农业技术经济》(京),2004.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