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文化交流的特点_鄂尔多斯论文

近代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文化交流的特点_鄂尔多斯论文

现代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鄂尔多斯论文,汉民论文,文化交流论文,特征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河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北上,东折然后顺东部南下,使鄂尔多斯正好位于黄河九曲最大一曲之处。其北过黄河就是阴山,逾阴山便是苍茫而雄阔的蒙古高原,南越长城则是中原腹地,那里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鄂尔多斯处于冲要之地,客观上成了蒙古族和汉族交流的中介地。

今天,鄂尔多斯主要居住、生活着蒙、汉等16个民族,120多万人,他们互帮互敬,相濡以沫,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着。

要探讨民族间文化交流、变迁和融合,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问题,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流是一个较有特色的实例,在考察、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希望找到一条在现代化过程中有利于民族发展、繁荣的道路,使得这一地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放射异彩。

文化的本质是开放的。农耕文化北移大漠之后,其与游牧文化冲突的矛盾过程,也是二者相互交融的共鸣过程。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使蒙古草原的社会风貌发生了变化。鄂尔多斯蒙汉民族文化的交流、变迁与融合的过程,是两种文化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结果。然而,彼此间基于不同历史传统,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利益分配上的冲突与对立也时有出现。文化交流正是在这种依存与对立、互补与冲突的矛盾运动中得到扩大和深化。鄂尔多斯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下,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抉择与整合而进行着更大范围、更快速度的交流与变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其基本方向。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解放前存在着两种导向,封建统治者对于蒙汉民族的交往采取限制和封锁的态度,即便允许汉人入居也是为其统治服务的,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在民间,蒙汉民族却一直保持着友好而平等的交往。解放后,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间的交流、变迁、融合遵循着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以实现共同繁荣为目标而进行着。它是现阶段中华民族发展、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汇入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

一、文化在各个领域进行着双向交流,汉族的自发迁入,在这一地区是以蒙古族吸收汉族文化,融入汉族血液为主流

在鄂尔多斯发展进程中,蒙汉民族文化在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即经过改造了的自然存在物;心物结合的制度层面,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规范化了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种制度、体制和方式;精神层面,即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宗教信仰、民族习性等等,都有了深刻的交流、变迁,循着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前进。

由于处在文化接触地带,鄂尔多斯地区的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但大规模的汉族移民迁入是在清未至解放前,这一时期算是蒙汉民族交流的高峰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开始大规模、深层次、直接地渗透与融合。

这一地区的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在广大农牧区及城镇又各具特色。在广大农牧区,文化互渗,蒙民与汉民存在着一个互相学习、影响的过程,结果却是选择了二者兼有的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等,这便是交流与融合,生产中蒙汉民族既放牧又经营一部分农田,但主要以放牧为主;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也趋于一致,蒙族、汉族的生活方式兼有,在语言上出现双语现象,又以汉语交流为主。在城镇中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更趋于一致,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现代的业缘关系、新型的地缘关系更大规模地打破了过去那种以单一的血缘关系维系的交往纽带,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中小企业、工厂的现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第三产业的逐渐发展,冲淡了民族交往中的其他因素,鄂尔多斯城镇的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广泛。同时,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人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这一地区的蒙汉通婚后子女普遍都为古族,蒙古族的血液中不断汇入汉民族的成份,在文化上又吸瞩着汉族文明的成果。可见在这一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流中以蒙古民族吸收汉族成员为主,但文化上又是二者兼有保留,更多地选择汉文化的内容,从语言这一外显特征到生产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那反映这一事实。不可否认蒙古族的文化传承也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例如,虽然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可是祭奠成吉思汗却作为鄂尔多斯人独特的东西保留着,并且与鄂尔多斯人共存。

二、文化交流使得民族意识在更高层次觉悟,以平等、团结、互助为主导的交流,难免有一些局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在鄂尔多斯蒙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是以平等、团结、互助为主导,民族歧视、民族差别在逐渐减少以至消失,但是民族矛盾、利益冲突并不是不存在。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随着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相对减少,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草场归属出现民族间的争执,在蒙民中存在着汉族占据自己土地的想法,还有汉族经济势力逐渐渗透到牧民的生产中,这些部题也渐渐被蒙民所认识和反映。因此经济方面各民族的利益问题,将是90年代民族关系发展上的焦点、热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利益上产生的矛盾冲突,引发一些民族间的摩擦和不满情绪。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要重温列宁教导:“对待民族利益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造条件来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可能,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坚信,只有对各个民族的利益极其关心,才能消除冲突的可能,才能消除互不信任,……”(《列宁全集》33卷347页,人民出版社1985.)

在蒙汉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解放前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犯罪率(主要是偷盗)是零,到1990年,据伊克昭盟劳改支队的统计,蒙古族犯罪率上升为6%(蒙古族占地区总人口的12%)。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犯罪从无到有,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其价值发生着变异。同时汉族犯罪人数增多,与汉族的交往中,不能不受其影响,因此一部分蒙古人道德规范出现偏移,如何引导蒙民走健康、正确铁富强之道,保持并提高其特有的精神修养和素质,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现代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的文化交流,对民族意识产生了两层影响,一方面在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之中,蒙汉各民族间的交往界限、工作、生活界限、民族隔阂在淡化和消失,众的蒙汉两族通婚组成的家庭便说明这一事实。另一方面是蒙古族本民族的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唤起了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蒙古放大更新其观念,萌发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从而表现出民族意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种自立自强、振兴本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正确利用、引导这一积极因素,对于促进民族繁荣将起巨大作用。

三、文化交流推进了鄂尔多斯的现代化进程

蒙汉民族文化交流首先使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渗透和补充,为鄂尔多斯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的蒙汉民族间的交流加快了鄂尔多斯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促进了鄂尔多斯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应该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取代,是先进生产方式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造、更新,是现代意识对落后意识的否定,因此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应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同国外的差距尤其是同西方的差距日益缩小的过程。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嬗变中,要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同时这种发展,一定要同世界经济潮流和中国的农牧业相联系。工业及城市是社会进步之所需,而农牧业则是社会稳定的之所需。

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在鄂尔多斯地区渐渐兴起,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在了生深刻的变化。所谓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尺度和标准,它对社会群体、个体的行为进行判断,并起着定向作用,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经过一代一代积累后沉淀于思维观念之中的标准。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在城镇的蒙汉各族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确立、商品经济、竞争意识的增强,血亲、家族的社会关系已经松驰,人们重视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同时由于鄂尔多斯地区距离内蒙古两大城市呼和浩特及包头较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为接受新科技、新事物提供了条件,加之广播、影视、电传、音像、书报等传播媒介,加速了文化信息的传递,现代文化交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文化观念的分化和整合,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鄂尔多斯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对广大农牧区形成辐射,对其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商品流通的发展,扩大了农业社会信息流通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一向闭塞的农牧区开始了局部富有城市化──文化心理涌动,感受到改革的新鲜空气,出现了观念的更新。城市的科技文明、潜在的人才资源尽可能广大的农牧区辐射,建立了城乡之间的经常性沟通,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是促使整个鄂乐多斯地区走上现代化建设轨道的重要环节。

四、蒙汉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差别不大,这是长期文化交流的特点和结果

根据1990年伊克昭统计年鉴及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分析,在鄂尔多斯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于全区水平,工业占全盟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36%,而全区为49.2%,同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也低于全区水平,非农业人口占全盟总人口的18.2%,而全区为30.8%,在农业构成中,全明的牧业比重为39.4%,高于全区的牧业比重25%。

城市化在鄂尔多斯地区逐渐进行着,由于缺乏准确数据,无法得知蒙古族在这一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所占的比重,但是大致可以推测:在城市化进程中蒙、汉民族是同步进入城市的,这对于蒙汉各族人民达到共同繁荣无疑是一个促进。

据1990年伊盟统计年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民族构成中汉族有95373人,蒙族有14635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民族构成中汉族为18588人,蒙族为2535人。由此可见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及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中蒙汉民族构成比率与当地蒙汉人口比率基本相当,当地蒙汉人口比率为13.8:100;全民所有制单位比率为15.3:100;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比率为13.6:100。

虽然鄂尔多斯在全区和全国的发展地们不算先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规范和速度都低于全区的发展水平,但是在鄂尔多斯地区内部,其现代化进程中蒙汉民族没有多大差距,民族之间的界线在实现现代化上十分淡薄,其地位在现代化进程中趋同。

因此,鄂尔多斯地区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地理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在蒙汉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繁荣。

标签:;  ;  ;  ;  ;  

近代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文化交流的特点_鄂尔多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