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几点做法论文_胡翠莲 卢世娟

浅谈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几点做法论文_胡翠莲 卢世娟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 753200

摘 要:小学生在校学习是人生迈入社会、集体的第一步。正是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的重要一步。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受心理制约,心理受环境变化影响。一个好的环境里成长,会有一个健康心理。一个变化的环境里成长,如挫折、批评、不如意等等,可能导致出不良心理,因此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 疏导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参加工作的十多年里,总觉得教师教学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略学生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这样教育的结果学生只能是暂时的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或讲授式的教育,并没有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要学会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谈几点做法:

一、耐心说服,用诚心感动学生

和学生的接触中,我感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你对学生笑,学生就对你笑;你对学生发狠,学生就会抵触你;你对学生的言行是真诚和善意的,学生就信任并真心接受你的教育。二年级刚开学,班里转来一名学生,名叫张璐。刚来的时候,她留着齐头短发,头发凌乱、衣服也不干净,等进教室,翻看她的假期作业,发现字迹潦草而且书写结构差、错字、别字超多。我来气了问她:“你从哪转来的,你的字怎么这么差,平时谁在家给你辅导?”我一连问了好多问题,她只是低着头,没有立刻回答我的问题,我心想新转来的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差,不管学习差连听老师的话也这么差。接下来的几天,张璐同学在课堂上还是那个样子,好像老师提的问题与她无关。下课后我就主动找她谈,可是她只是光张嘴就是表达不清。无奈我直接给家长打电话沟通,才得知,上一年级时,张璐的父母离异,由年迈的奶奶带着,问清情况后,我觉得这个孩子才上二年级想指望家长管教存在困难。必须要利用在校时间进行辅导,不光是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和关怀。接下来的日子,我就主动和张璐谈心,中午休息时间辅导她作业并给她范写,渐渐的她的话也多了,错字、别字也少了,让我最欣慰的是她的书写变得干净、美观,不在像以前那样潦草。现在,张璐还在我们班,经过近一年多的学习,她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已经成长为我的小帮手,负责小组作业检查和收发。看着她每天开开心心的学习,我的心理就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二、真心呵护,用爱意打动学生

1.接触了解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和才能,便于和他们交流,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想得到学生的信服,必须要了解好学生各方面的状况。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把学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他们为朋友和共同学习的伙伴,会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关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创造欲。

3.公正对待学生。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教师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能取得每一名学生的信任和理解。有了坚实的师生基础,学生才会信任老师,并乐意与老师友好相处。

三、调查了解,用信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思想落后、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过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那么如何感染这些学生呢?就要求教师信任学生,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信任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记得,在和一些思想上有波动的同学接触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我发现我班有几个同学,思想上有波动。我就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思想有波动,成绩差是有原因的。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产生厌学情绪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忙,没时间管教造成的。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 成绩差,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造成自私、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我行我素,只要求被理解,不懂得去理解,承受打击能力弱。因家庭条件差而造成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有自卑心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着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在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氛围中,才能起到最佳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情感教育和意志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成为“心灵充满快乐的人,抬起头来走路的人”。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 《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中小学教育》.上海师范大学,2008。

论文作者:胡翠莲 卢世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几点做法论文_胡翠莲 卢世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