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成果近期刊登于国际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杂志《自然—通讯》,由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刘强教授领衔,中山大学及大连医科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为研究主力,协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子靶向治疗因精准作用于致癌位点而被称为“生物导弹”。刘强介绍说,肿瘤生物学研究已鉴定多种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这些激酶就成为治疗的靶标。目前,针对这些靶标已研发了多种靶向药物,如格列卫、易瑞沙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靶蛋白的激酶活性发挥其抗癌作用。
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对治疗并不敏感,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生物导弹”面对有些肿瘤缘何成为“哑炮”?刘强说,这源于我们对“敌人”的了解还不够。
刘强带领的团队就在研究中发现靶蛋白的非激酶依赖性的促癌机制。他们以乳腺癌为模型,发现有一种极光激酶蛋白在肿瘤中的异常细胞定位,增加了靶蛋白激酶的生物特性,产生非激酶活性依赖的促癌功能,即可作为核转录因子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使其对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产生抵抗,导致耐药。通过纠正该靶标激酶的异常细胞定位,抑制其核转录功能,就有可能克服耐药性。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激酶论文; 靶向论文; 靶标论文; 蛋白论文; 药物论文; 耐药性论文; 就在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