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朱金荣

湖南航天医院超声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诊断。比较对照组与患者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彩超检查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分布情况。结果:(1)患者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经心脏彩超检查,患者组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分布情况为:广泛前壁26例(占37.14%)、前间壁17例(占24.29%)、下壁14例(占20.00%)、下壁+后壁8例(占11.43%)以及前间壁+前壁5例(占7.14%)。结论: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心脏彩超;心肌梗死;临床诊断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在冠脉硬化的前提下,人体冠脉血流显著下降或者完全被阻断[1]。心肌由于缺氧以及缺血严重而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以及患者病死率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所以应该对该病患者进行早诊疗,从而为疾病的治疗赢取更多的时间。随着医疗技术地快速发展与进步,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当前临床上主要将心脏彩超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之中[2]。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主要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确诊为心肌梗死。其中男女比例为50:20;年龄44~76岁,平均(59.98±7.67)岁。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比例为42:18;年龄40~72岁,平均(56.69±7.12)岁。两组在性别比及平均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

首先对对照组与患者组的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各个短轴切面、心尖区二腔切面以及心尖区四腔心切面等,采取16节段左心室分析的方法,测定心梗患者的各项心脏指标,并仔细观察室壁节段性的异常改变情况。所有纳入对象的彩色超声检查均经1-2名专业水平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相同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完成,并对实际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彩超为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3 观察指标

包括:(1)比较对照组与患者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2)心脏彩超检查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患者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对比分析

患者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患者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比较()

2.2 患者组心脏彩超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分布

经心脏彩超检查,患者组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分布情况为:广泛前壁26例(占37.14%)、前间壁17例(占24.29%)、下壁14例(占20.00%)、下壁+后壁8例(占11.43%)以及前间壁+前壁5例(占7.14%),见表2:

表2 患者组心脏彩超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因冠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栓,从而导致冠脉堵塞,心肌细胞由于缺氧以及缺血等方面的因素而出现怀素,导致该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3-4]。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不可预见性较强,冠状动脉的心肌细胞由于缺氧以及缺血等方面而导致坏死情况产生,心室出现重塑,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大,加剧了病情的进展。心脏彩超是基于二维断面,对心脏实施直观性地观察,能够对血流方向以及血流的相对速度加以明确地显示,对心血管系统在时空方面的信息,包括血流速度、血流容积、血流量以及血管动脉指数等方面的信息的汇总以及收集。通过心脏彩超,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心肌梗死患者机体之中的梗死区域以及心脏功能受损情况之间呈正比关系,即:心脏受损程度越严重,说明心肌梗死面积越大[5]。

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心脏彩超相关指数水平。结果显示:患者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时患者的冠脉血液会发生骤然性地阻断,心肌出现局部性坏死,心肌存在顿抑的现象,对心脏功能产生较大的损伤作用,造成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显著下降。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6-8]。

综上所述,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金珍,黎燕飞,陈子峰.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16.

[2]刘丽霞,刘斌,张彤迪.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64-67.

[3]曹艳.心肌梗死采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4(5):51.

[4]杨海荣.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0(1):1467-1468.

[5]杨远君.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6(14):3494-3495.

[6]刘永艳.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7):99.

[7]姜亦然,耿书军.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33-136.

[8]孙波.彩超在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34-35.

论文作者:朱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朱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