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关键的环节,因此,应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生本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归还语文教学本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本色教育 教学本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当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代替学生阅读实践,代替感悟,对文本材料的感悟体验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同出一辙。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以文本为中心的本本教育。这严重违背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那么,如何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归还语文教学应有的本色。现结合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发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自身蕴涵的情趣因素进行充分开掘,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一些能够撞击学生心灵的“情趣化”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语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学生领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其在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抛弃以往那种代替阅读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给予空间和自由,给予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机会,尽量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使之形成个性化阅读。而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都是说,这里要读重音,那里要读得轻一点。这个地方语气要上扬,那个地方要拖一下音。这样一来,学生就只是机械地模仿,即人云亦云。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的学习起不了什么作用。其时,每个人读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不同,眼中的人物就不同,这就要求引导学生自读,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
三、指导学生多积累,提高理解和驾驭语言水平能力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美篇章,其中包括优美的词句和句段,能够成为学生积累的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知识经验)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文心雕龙》里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肯定不会有质的飞跃。面对我们农村小学,及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提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如何加强与家庭的配合也是生本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扩大阅读面才应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大量读书、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提高,理解和驾驭语言的水平也自然会提高。
四、重视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智慧和才干。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比如第七册里的课文《老师,您好》文后第4题: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诗句,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习题:写写赞美老师的成语、名言;文中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们还常把老师如何作比,学习仿写比喻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旧识与新知间架起桥梁,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智慧的萌发、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壤,需要充足的阳光,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潜能,增长学生智慧。
生本阅读是语文的返璞归真,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呼唤回归语文原点,回归本色语文。
参考文献
[1]林格 著《教育是没有用的》。
[2]郭思乐 著《教育走向生本》。
论文作者:唐 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