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内地铁工程采用盾构法在瓦斯地层中掘进经验较少,且无相关规范参考。本文以成都地铁18号线盾构穿越低瓦斯复合地层为例,介绍了低瓦斯复合地层施工重点,难点,提出了瓦斯防控,渣土改良,注浆控制,管线保护等关键技术的控制措施,对在瓦斯隧道掘进中的施工参数做出主动调整,保证了低瓦斯复合地层隧道安全快速贯通,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合理参考。
关键词:低瓦斯隧道;复合地层;盾构隧道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海福1号风井~海昌路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采用2台中铁装备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为8630mm。海昌路站~海福1号风井区间全长2700m,在里程DK22+714~DK22+964段(长度约为250m),穿越上部卵石,下部砂岩复合地层,隧道线路坡度为25‰的上坡。区间最大平面曲线半径3000m,最小平面曲线半径1400m,线路最大坡度25‰,最小坡度2‰。
1 工程地质特征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海福1号风井~海昌路站区间复合地层段隧道范围内上部地层为<3-8-3>密实卵石土,下部地层为<5-2-3>中风化砂岩,其抗剪强度为150kpa,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7Mpa,隧道埋深5~11m。
<3-8>卵石土:灰色、灰白、灰黄色。饱和。松散~密实。石质成分以灰岩、花岗岩等硬质岩为主。粒径4~20cm;卵石含量约占55~70%,余为中细砂及圆砾填充;局部夹有约4~7%漂石,粒径多为200~250mm。卵石呈圆形、亚圆形,磨圆度良好,分选性差;均匀性差。在此穿越段隧道中部及顶部分布,厚度2.6~9mm,分布标高范围:474.61~460.78m。
<5-2-3>中等风化砂岩(K2g):紫红色、砖红色、青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结构(少量粉粒结构)。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呈碎块状。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发育,锤击易碎,部分地段软弱夹层或差异风化明显。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底部及腰部,埋深≥10m。
2 瓦斯概况
2.1 有毒气体
海福1号风井~海昌路站区间隧道穿越苏码头油气田,根据地勘报告,在沿线不同地段均测出有不同程度的瓦斯分布。有害气体主要有浅层天然气(CH4)、一氧化碳(CO)气体。
2.2 瓦斯等级划分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瓦斯等级判定标准,如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时,为低瓦斯工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海福1号风井~海昌路站盾构区间为低瓦斯隧道。
3 盾构穿越低瓦斯复合地层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3.1 瓦斯防控
瓦斯隧道施工总原则为:控火源,防涌出,重监测,强通风。瓦斯隧道必须贯彻“先测后进,有疑必测,不明不进”的指导方针。必须把“一通二防”(通风、防治瓦斯、防火)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建立和落实“一通二防”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资金和技术设备到位。
3.2 掘进参数控制
砂卵石地层自稳性差,盾构在穿越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扰动,可能造成开挖面上方渣土大量流入土仓出现超方;如何实现出渣、掘进速度、土仓压力之间的平衡点是施工难点。
3.3 渣土改良
在复合地层中,采取满仓保压掘进措施进行施工,易造成刀盘土仓内结泥饼,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渣土改良是施工难点和重点,渣土改良到位,才能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顺利、快速。
3.4 管线保护
地表道路、管线较多,盾构掘进超方后,会导致地表塌陷和管线下沉、破裂,如何保证管线安全是复合地层施工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盾构穿越低瓦斯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4.1 瓦斯防控措施
区间隧道瓦斯监控检测采用以自动监测系统为主,人工检测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盾构机上主要关键位置均设置有甲烷传感器,并将数据传输至地面监控室,实现甲烷浓度实时在线监测;当甲烷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螺旋输送机闸门自动关闭,停止盾构掘进。
通风是瓦斯隧道施工的关键,为确保盾构安全掘进,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通风方式选用压入式通风,直接从洞外风机连接到盾构机,同时为防止盾构机上局部瓦斯聚集,在盾构机上局部增设防爆风扇,吹散瓦斯。为确保隧道通风顺畅,每条隧道选用2台风机,采用1用1备的形式往隧道里送风。
4.2 刀具选型及布置
针对复合地层,在达到复合地层前进行开仓换刀,本地层段砂卵石层主要集中在开挖面上部,故选用抗冲击的光面宽刃刀具,中心正面单刃滚刀采用加强型球齿滚刀,刃宽2.5cm,以增加刀具贯入度,保证刀具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
4.3 渣土改良、防结泥饼措施
(1)改良方式:土仓及刀盘面板注入泡沫、水、膨润土。
①加注泡沫:单环泡沫混合液注入量13~16m³,泡沫剂采用自拌泡沫,在泡沫中添加具有聚合效果的添加剂。泡沫比例:3%~4%,泡沫发泡率:1:20,泡沫注入率:1:35。
②加注水:通过对加水系统的改良,掘进过程中,中心部位不间断加入,上部根据渣土的流塑性,间隔开启。每环加水量在15m³左右。
(2)每环在皮带输送机上取渣样,分析渣土改良效果及刀盘结泥情况。
(3)根据刀盘扭矩、推力波动情况进行渣土改良的调整。
(4)渣土改良有一定的滞后性,看到螺旋口的渣土不代表舱内的渣土性状,因此主司机要重点关注,判断舱内的渣土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改良控制,使渣土达到预期更好的效果。
4.3 掘进参数控制
复合地层前的穿越麓山大道作为试验段,对掘进参数进行总结。根据推进速度来调整螺旋输送机转速,以达到开挖土体方量与螺旋输送机方量平衡,在确保出土量的情况下,具体可根据地质的变化作实际调整。
经过穿越麓山段试掘进,优化后穿越复合地层实际的掘进参数控制为:推进速度在20~78mm/min之间,平均每环速度为55.7mm/min,推力在1600~3700t之间平均推力2574.3t,刀盘扭矩在320~1100t.m,平均值为824.2t.m。
4.4 注浆控制
在同步注浆时,同步注浆速度和推进速度保持同步,注浆作业时,宜将压力控制在2.0~3.5bar。
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1:1,水泥浆水灰比1:1。管片脱离盾尾后及时对管片进行二次补浆,补浆量为同步注浆量的10%~15%。
4.5保压措施
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盾构机停机过程中,观察土仓压力显示的变化情况,以寻找最佳的土压平衡点。显示的土压力比停机前增大,则下一环掘进的土压力设置为增大后的压力数值。显示的数值变小,则下一环掘进土压力可适当降低。
4.6 管线保护措施
根据管线图纸与实际勘察情况,管线在里程左线有71m范围,右线65m范围段较为集中,均为斜跨隧道上方,为保证穿越过程中,管线安全,根据管线类型及现状分析,分别采取悬吊保护、加固引排等方式对管线进行保护。
5 结束语
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海福1号风井~海昌路站区间复合地层段历时20天,成功快速穿越。实践证明,盾构穿越上部砂卵石下部中风化砂岩地层采取的措施有效,对于同类工程,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杰,徐润泽,乔书光,等.圆砾泥岩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控制 技术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1):32-35.
[2] 何祥凡,申兴柱,王帆,等.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施工 力学特性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7,61(2):89-95.
论文作者:李宗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盾构论文; 瓦斯论文; 地层论文; 渣土论文; 隧道论文; 管线论文; 卵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