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是枯燥的、单调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如何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活泼有趣,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学生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 教学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由于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逻辑能力相对较差,对利用专业数学语言阐述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常用生动的描述,建立有趣的问题情境,做些合适的比喻等,最大化地让他们对新概念实现理解。可以采纳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学生认知数字的时候需要生动的教授。老师的语言表达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表述,尤其是第一次,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地每字每句用学生的语言以及熟悉的表达来简明地进行阐述。孩子们对首次学习的新知识记忆最深的是第一印象。在合宜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让他们按照自身的想法去诠释他们对新概念的体会。年龄相同的人的解释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加轻易地接受新概念,还能够对他们的相关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大多数时候,第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只要可以意会不一定非要进行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借助各类活动,令孩子的各个部位实现并用,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探索当中,使得实践转化为孩童生活当中最为活泼的数学内容,构建起相关的理念;也令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展示自身的思考流程,体现自身的认知个性,如此一来,整堂课均处在活泼、愉悦的氛围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老师在教育的环节中也应该对所教授概念的知识内容生长点、以后的发展方向(落脚点)有个全方面、全系列的认知,才可以让所教授观念不再薄弱,变得厚实。孩子对定义的来源以及出处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掌握的难度随之大幅度降低。
假如我们可以使某个概念变得生动、变得有趣,使它可以从书的叙述中体现出来,则学生学习概念的进程也将变得立体和多维。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学要具备的。
三、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授过程当中,设定若干孩子力所能及的小游戏,令其在活跃的氛围当中掌握这样的概念,取得了课堂传授所无法收到的良好效果。
孩子们的脑袋里对如“吨”“千米”之类比较大的单位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只是对老师上课对其解释的东西进行记忆,相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单位等同于一些简易的符号。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那么“千米”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至于“1000米”究竟有多长,“一吨”究竟重多少,他们心里并不知道,才导致常常会出现一栋居民楼的高度约二十(千米)、一节火车厢载重量是六十(千克)等等笑话。如果我们能让他们感受切身的体验再附加小实验,此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针对第一阶段的学生我们不应假设他们都十分明白了解数学观念的必要性,靠学生能够投入很多的时间与体力去了解数学观念,也不可以单靠老师或学生父母的“权威”去强迫学生如此做。那么便要求我们主动地指导他们,让他们轻松学习、踏实学习,使其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吸引力,牢记概念,打下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平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1,(1),56-57。
[2]胡福海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6),98。
[3]邵丽萍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J].内蒙古教育,2010,(20)。
论文作者:李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概念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千米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认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