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迪 张艳芳 黄静怡 黄嘉欣 刘艺璇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空心病是指一种由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它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空心病作为一个新的病理概念,体现着当代青年的心理现状和表现形式。目前,对于空心病的差异化成因和针对性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旨在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空心病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上罹患状况的差异程度,进行深入的心理学层面的探析并为大学生潜在性空心病、空心病以及趋向于发生“病变”的病症提供解决方法,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引起社会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空心病;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94-04
1.空心病的现状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问题与动机
空心病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学概念,空心病的正式表达是“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其最早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在2016年11月的《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提出,其中表示30.4%的北大学生“兴趣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症状表现与抑郁症极相似,但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没有效果[1]。 “空心病”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重视,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空心病仅以北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缺乏广泛性、普遍性,需要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地域等学生罹患空心病的针对性分析。除此之外,相关的解决方案过泛,实践性不强,对于学生和校方而言,在短期内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
这一研究旨在探索空心病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厘清年级、性别、学科对空心病状况的差异化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对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力支持和解决方向。同时,找出大学教育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科目与大学生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教育模式、父母、学校教育方法提供改进意见。
此研究关注到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空心病,且对其个体差异特征及其对自我认同和社会现实间的关联构建进行探索和分析。
2.研究对象与内容
2.1 研究对象
基于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的同学进行问卷发放。共调查223名大学生,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为99.1%。其中在性别占比上男生51.1%,女生48.9%;在不同年级分段上,大一学生29.9%,大二学生56.6%,大三学生8.6%,大四学生4.9%;在专业上,文科学生47.5%,理科学生52.5%。
2.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包括的一般信息有性别、年龄、专业、年级。调查前对问卷的调查内容进行说明,打消被调查者的心理疑虑,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调查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提供的《空心病量表》、《空心病问卷介绍和评分标准》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结果按分值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调查数据录入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相关性分析。
(1)现状描述性分析:描述大学生空心病总体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2)χ2检验:针对空心病罹患状况,对专业、性别、年级单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将大学生空心病总体水平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
3.结果与数据分析
3.1 样本一般情况描述
有效样本总计221人,理科专业116人,文科专业学生105人,男生113人,女生108人,大一 66人,大二125人,大三 19人,大四11人。
整体来说,异常状况者有184人,异常率达83.3%,正常状态者为37人,占被试总数的16.7%。问卷得分结果集中在轻度异常区间,有153人,占被试总数的69.3%。
3.2 不同焦虑类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研究结果的理性分析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空心病的状况在文理科上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本次研究的预期相符。在文理科差异中,显示轻度异常状态的文科学生人数要多于理科,随着空心病异常程度的加重,理科专业学生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空心病的状况在性别、年级上未显示显著性差异。
对不同性别下文理科空心病状态的多元相关分析发现,男女生的学科差异都不显著,并且在两个性别维度下,数据都集中于轻度异常。
对不同年级下文理科空心病状态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后发现了年级差异。具体表现在:有关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数据中,大一的情况是文科和理科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集中于轻度异常;而相比大一而言,大二年级的学生异常状况有所加重,结果与预期较为一致。
大三年级文理科生罹患空心病的状况有显著差异,理科比文科异常程度更严重。
大四年级文理科生罹患空心病的状况有显著差异,理科生罹患空心病的概率相比文科较低,文理科的空心病状态都集中在轻度异常,有重度异常情况。
4.1 学科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a.学习状态:文科生的功课压力相对较小,集中在期末阶段,平时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审视的空闲状态更多,当缺少计划时,更易于陷入迷茫状态。
b.文理科竞争差异:在理工科院校,理科竞争压力更大,随着空心病异常程度的加重,受到家庭、社会期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理科生更难排解自己。
c.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文科知识与生活关联性更高,而理科的知识更注重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与生活关联性不高,所以理科生在真正要去寻找自我价值感时,更易于遇到障碍。
d.人际关系问题:相比于文科生,理科生的情感表达会更弱,加之理科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当内心压力得不到缓解时更容易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相比于理科生,文科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开放,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心理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释放。
4.2 性别与学科的多元相关分析
a.学习主动性的变化导致不适应和差距:适应高中被动的学习习惯,到了大学没有老师家长加以管束,学习压力减弱,学习主要靠自主性,从而有巨大的不适感,不知道如何调整和适应这个差距,会产生迷茫,从而缺失价值感,导致空心病的发生。
b.诱惑和选择激增:大学期间,各种电子游戏,恋爱等诱惑不断,手机作为班级学校通知的载体,形影不离,而与此同时,手机会让部分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在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的空虚感,在重新面对现实世界时,很容易产生无意义感。大学是未来生涯的分水岭,要求学生定好自己人生目标,然而在未来的众多选择中,学生难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是否考研或出国,是否真的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等等。心智不成熟,诱惑和选择众多,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往往导致迷茫,易出现罹患空心病倾向。
c.教育理念:在高考教育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观念始终以“应试”为核心。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前的巨大身心和学习压力后,来到大学之后更换了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突然间松弛,导致个体性突然失控,甚至失去方向,自我价值、认同感淡化,同时上大学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使得他们产生了迷茫[2]。
4.3 年级与学科的多元相关分析
a.新环境新角色:大一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年,由中学学生变成大学学生的角色转变、对大学生活的预期和适应过程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心理落差和迷茫。
b.家庭和社会期待:在成为大学生后要面对的社会和家庭期待也与中学时代有很大不同。在中学时代,社会和家庭都还把他们当作孩子来对待,而进入大学后在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心中他们就成了大人。这个转变发生的时间很短,迅速找到自身定位较为困难。
c.专业转折点:在武汉理工大学,大二是不少学生进行转专业的年级。本来录取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或者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从而犹豫自己到底是否应该转专业,能否成功转专业,在这个过程中相比其他学生,他们会有更大压力。
d.人生规划及抉择问题:大三的时候学生要面对考研、找工作或出国的选择,这涉及到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特别对于理科生来说,选择好未来的道路更加重要,因为工作后文科生即使选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但工作调剂的灵活性相对较强。
e.课程问题:文科生虽然大三专业课程也在增加,难度也在加大,但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更注重前期积累,铺垫较多。而对于理科而言,专业课程增多,难度也在加大,对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考验增强,学习压力比较大。其中部分学生一时难以承受这么大的课业压力,积压的情绪难以得到有效排解,从而易加重焦虑感、迷茫感及无意义感。
4.4 毕业生空心病的突出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a.毕业压力:在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在该学年里仍有不少专业课程教学安排的背景下,大四学生在独立完成不少于一万字的高质量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增加焦虑感。
b.生活坏境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大四学生所处的坏境以及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在即,适应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师生关系到上下级关系、从同学关系到同事关系的改变,从父母无条件给予生活费到自行赚取工资的改变等。
5.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5.1 对校方的参考价值
(1)转换角色,文理科学生互相设计对方的人生规划。通过举行这种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对方角度出发来构想人生规划,在思索和探讨他人需求和价值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2)组织职场体验日活动。学校可以与各个公司达成合作,组织职场体验日活动,让有过白领经历的青年教师带领大四毕业生前往公司体验普通公司职员的工作生活。由此,大四学生可以对职场生活有一个更明确的体会,减轻大学生迈入社会的恐惧感。
(3)设计一款着重关注本校学生的空心病状况的校园APP或微信小程序。分设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在线答疑解惑栏、网上预约栏、检测栏(通过回答相关问题来检测自己目前的心理状况)、情绪日记栏、匿名互评栏(匿名互相倾诉价值感、意义感等问题等)、定期寻求帮助后的反馈栏。
(4)实现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助。尤其是高年级对低年级的帮助。大二的同学可以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大三大四的同学可以给大二的同学一些学习和社会实践规划的建议。而对于大三大四的考研就业问题,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来进行讲解,进一步还可以形成互助结对,有固定的学长学姐组成的小组进行领队,及时找到自己的方向。
(5)解决好大二转专业问题。可以通过不同学院之间的合作沟通来缓解,给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了解的机会。这在帮助有转专业想法的同学做出最合适自己的决定,也可以为他们转专业之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6)在各学院推广并定期组织展开梦想逆袭益智类游戏。其旨在发掘自身多样性可能性。同时针对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安排不同性质的游戏。
(7)开设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类型的选修课。不以成绩衡量学习的能力,更多的让同学发掘自己未发掘或未完全发掘的天赋,建议选修课程与综合考评相分离,实现无压力发掘式学习。
(8)针对性调整课程大纲的安排。大一就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专业课,给他们机会去决定自己是否适合选择现在的专业。
5.2 对学生的指导意义
(1)加强家庭沟通。大学生可以积极与父母沟通,主动让家长了解现阶段遇到的困难,避免因为沟通不畅、父母进一步追问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2)学会自我审视。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劣势,可以在纸上逐条列出自我认知中的长处和短处,让同学加以评价后接受自己的不足并补足它,进而加强自己在求学和求职路上的竞争力。
5.3 对社会的参考价值
(1)家长应该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工作。积极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可以提出不同于孩子的想法、建议,但不要干预孩子,要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作出的决定。
(2)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当代大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所以建议专业课老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门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也要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建立一个师生沟通的平台。
(3)媒体要合理利用舆论。在新媒体兴盛时代,有志人士可以利用自媒体向当代大学生传输积极的切实可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结语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本文针对数据性别、年级、学科的差异化结果,进行原因探析,从学生、社会、学校等多角度展开,为新时代大学生空心病的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对策。而本项目研究仍面临不足,如对象不够多样化,数据缺乏周期性,在不同年级的数据收集上不够均衡,心理差异成因分析还不够全面等。此研究的续研性表现在还可拓展到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凯文.三成北大新生竟然厌学,只因感染上了“空心病”?[EB/OL].(2016-11-06).http:// www.sohu.com/a/118240418_101928.
[2]朱思施,鲁林,文敏琳,马艺丹,涂燊.(2017).从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空心病”现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2(4), 134-140.
[3]张楠,杨夫腾.(2017).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几点思考——从大学校园的“空心病”现象谈起. 湖北社会科学,(10),171-177.
[4]刁生富,蔡士栋.(2018).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教书育人(高教论坛),(6).
[5]刘惠军(2017).避免“空心病”;需打破“习得性无助”. 健康报(2017,5月),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WY-B1-15.
论文作者:刘科迪,张艳芳,黄静怡,黄嘉欣,刘艺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心病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专业论文; 大学生论文; 理科论文; 异常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