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_新型工业化论文

试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试论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3)04-0072-03

一、新型工业化测度简述

新型工业化测度是指在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过程中获取大量经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工业化活动的规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一般而言,新型工业化测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数据的收集。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可根据工业化的实施过程,将其分为新型工业化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而,对投入指标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投入主体指标、R&D投入指标、人员投入指标等分指标,各分指标又可进一步深入细分。由于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思路的创新,既是技术创新,也是制度创新,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来自技术、市场、管理及政策等多方面的风险,使得新型工业化面临着成功的风险概率。当今发达国家中也曾有过工业化进展不顺而导致巨额的工业化成本。因此,在研究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时,在其指标体系中加入新型工业化的风险指标是十分必要的。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可由下图表示:

仅仅建立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对于新兴工业化的测度研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数据进行收集。只有在收集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进行中外对比,从而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最终缩小差距。新型工业化测度的研究除了有利于我们进行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工业化活动的比较外,还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国家、地区工业化活动状况,科学制定相应政策;有利于我们把握工业化活动的规律,加速我国工业化活动的进程。

二、新型工业化测度指标体系

(一)新型工业化过程投入指标体系

1.主体投入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主体投入指标主要有两个,即:新型工业化投入来源结构、工业化过程人员来源结构。

(1)新型工业化投入来源结构:这一指标是指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即: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的投入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2)新型工业化过程人力资源来源结构:这一指标是指工业化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员结构,尤其是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技术创新人员的来源构成,即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人员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2.人员投入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人员投入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层次和产业层次。

(1)国家层次上的人员投入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指标主要有人均受教育水平、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

A、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全国所有人口受教育年数/全国总人口

B、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全国总人口(万人)

C、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全国总人口(万人)

(2)产业层面的人员投入指标体系:这一层面的指标主要有:R&D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人员流动率。

A、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技术人员数量/职工总数

B、R&D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R&D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R&D人员数量/职工总数

C、人员流动率:人员流动率也应作为衡量工业化人员投入的一个指标。它有两个分指标,即正的人员流动率和负的人员流动率。正的人员流动率即人员的流进数量与产业期初人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正的人员流动率=期间人员流进数量/期初产业人员总数;负的人员流动率也称人员流失率,它是指产业的人员流失数量与产业期初人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负的人员流动率=期间人员流出数量/期初产业人员总数。

3.设备投入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设备投入指标体系的指标主要有:技术创新设备占总设备的比重、产业平均设备水平结构、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占生产设备原值的比重。

(1)技术创新设备占总设备的比重:技术创新设备占总设备的比重=技术创新设备原值/产业设备原值。

(2)产业平均设备水平结构:产业平均设备水平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投入设备先进程度的数量关系。

(3)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占生产设备原值的比重: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占生产设备原值的比重=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生产设备原值

4.资金投入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资金投入指标分为直接资金投入指标和间接资金投入指标两个分指标体系。

(1)直接资金投入指标是指在新型工业化活动中,直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它分为两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

在国家层面上,技术创新直接资金投入指标主要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A、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

B、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支出/国内生产总值

在产业层次上,技术创新的直接资金投入指标有:人均R&D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

A、人均R&D投入:人均R&D投入=R&D投入/产业员工总数

B、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产业销售收入

(2)间接资金投入指标:间接资金投入指标是指国家、地区或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间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主要指培训费用。分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产业层次和社会个人层次。

在国家层次上,技术创新的间接资金投入指标主要有两个,即:人均教育经费和人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

A、人均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全国总人口

B、人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人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全国总人口

在产业层次上,技术创新的间接资金投入指标主要有一个,即人均培训费用:人均培训费用=培训费用/产业职工总数

在社会个人层次上,技术创新的间接资金投入指标分为正规教育资金投入和在职教育资金投入两部分。它主要由四个指标组成,即人均家庭用于正规教育投入、家庭收入中用于正规教育的比重、人均个人在职自我培训投入、人均在职自我培训投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

A、人均家庭用于正规教育投入:人均家庭用于正规教育投入=正规教育个人投入总额/总家庭数

B、家庭收入中用于正规教育的比重:家庭收入中用于正规教育的比重=正规教育个人投入总额/家庭收入总额

C、人均个人在职自我培训投入;人均个人在职自我培训投入=个人在职自我培训费用总额/职工总数

D、人均在职自我培训投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人均在职自我培训投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个人在职自我培训费用总额/职工收入总额

5.政策法律投入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法律法规投入指标主要有:政策法律法规完善程度、用于工业化的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政策法律投入对工业化的节约额、政策法律投入对工业化项目的增加数。

(1)政策法律法规完善程度:政策法律法规完善程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各种财政拨款、折旧政策、税法及其它法律政策的结构及完善程度。

(2)用于工业化的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用于工业化的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对工业化的拨款/财政支出

(3)政策法律投入对工业化的节约额:政策法律投入对工业化的节约额=无优惠政策法律下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或收益额-有优惠政策法律下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或收益额

(4)政策法律投入对工业化项目的增加数。

6.信息投入指标体系

工业化的信息投入指标主要有:社会信息化程度、信息来源结构、信息扩散渠道结构。

(1)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指标主要有三个,即: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信息产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信息设备投入占产业设备原值的比重。

(2)信息来源结构:工业化的信息来源结构是指工业化信息的内部来源,如:高层管理人员、科研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外部来源,等等。

(3)信息扩散渠道结构:信息扩散渠道结构是指产业中工业化新成果通过技术成果转让市场、媒体、政府引导、产业(企业)间的联系或其他方式等扩散的结构。

(二)、新型工业化产出指标体系

1.收益性产出指标体系

(1)工业化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工业化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工业化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2)工业化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产品实现利税的比重:工业化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产品实现利税的比重=工业化新产品实现利税/产品实现利税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100%

2.技术性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技术性指标主要有:专利数/技术成果数、专利利用率/技术成果转化率、新产品比重、技术创新成果技术水平结构。

(1)专利数/技术成果数:专利数/技术成果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出的专利数目或技术成果数目。

(2)专利利用率/技术成果转化率

(3)新产品比重:新产品比重=工业化新产品种类数/产品种类总数

(4)工业化成果技术水平结构:工业化成果技术水平结构是指产业在工业化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成果在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水平之间的结构关系。

3.竞争性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竞争性指标主要涉及的是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衡量指标。它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即:工业化新产品对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工业化新产品质量提高率、工业化新产品成本降低率。

(1)工业化新产品对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工业化新产品对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工业化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原产品市场占有率)/原产品市场占有率

(2)工业化新产品质量提高率:工业化新产品质量提高率=(工业化新产品质量水平-原产品质量水平)/原产品质量水平

(3)工业化新产品成本降低率:工业化新产品成本降低率=(原产品成本-工业化新产品成本)/原产品成本

(三)、新型工业化风险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作为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在其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工业化测度分析时,研究工业化的风险指标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看,工业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工业化机会成本、工业化的边际成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寿命周期等指标。

1.工业化机会成本

工业化机会成本,我们主要以工业化后各产业的年收益率与一般项目年收益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较,如前者小于后者,则产业会丧失机会成本。

2.工业化的边际成本

该指标主要衡量工业化过程中相应成本的变动态势。由于存在J曲线效应,工业化初期伴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有递增的态势,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其边际成本应该相应递减。如果直到工业化中后期边际成本没有相应递减,甚至递增,则至少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不很成功。

3.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该指标主要用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来说明,其一是工业化后产业的集中度,产业的集中度越高,其国际竞争力一般越强,反之则越弱;其二是看工业化后各主要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强弱,各主要产业规模经济性越强,则工业化比较成功,反之则不大成功或不成功。

4.产业产品寿命周期

产业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业创新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而退出市场的时间长度。显然,产业创新产品的寿命周期越长,产业从创新产品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大,该国或地区工业化的风险就越小。

以上,仅就新型工业化的测度,从工业化的投入、产出及其风险三个方面,对测度指标的选取和构建进行了阐述。而上述各项指标对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即其对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能力的不同贡献的计量权重的不同分布,则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标签:;  ;  ;  

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_新型工业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