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子系统。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方法与途径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激活载体——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与“学”是统一于教育实践中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首先,学校的各种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身心成长一致,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又要为学生“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措施的设计、教学时空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置等进行合理调控,使之积极地适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第三,以“爱”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因为有爱,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无私的奉献帮助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
二、形成合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更是接受各类教育的阵地。学校务必主动协调好这三方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其次,指导、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可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畅通家校联系沟通渠道,交流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促使家长树立“教育孩子要先教育好自己”的观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品行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真正树立好榜样。第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到社区、家庭的各个角落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经受锻炼、获得体验。第四,密切联系社会各界,鼓励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减少和避免思想腐蚀性东西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净化文化环境,防止他们因受不良文化影响而步入歧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构筑基础——建设和谐协作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和谐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不仅能给教师带来精神上的轻松和愉悦,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工作上的动力。学校的教师是教育主体,学校领导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教师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努力为教师发展搭设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予以不同的对待:对青年教师给予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给机会、压担子、展风采;对成长较快的教师时刻提醒其做到不骄不躁;对存在不足的教师真诚地帮助其扬长避短;对思想上有疙瘩的教师及时沟通,调整心态;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予以褒奖,从而形成和谐共生的强大凝聚力。
因此,学校领导要充分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大小、性格异同,都要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要创设教师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形成“知心同德、知难同进、知足同乐”的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
此外,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关怀、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划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自觉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
四、抓住关键——建立和谐交融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主导方面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和健康的个性,避免师生之间的隔膜、抵触乃至冲突,达到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务必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从而成为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人。虽然师生双方在知识、年龄、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师有着“领导”的地位,但师生双方相对的独立性要求师生之间尊重、理解与平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双方在精神、心理、价值观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着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双方共同调节着师生关系,促进着师生关系的不断发展。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共识、共进的理想境界,实现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的方面发展。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意识和人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论文作者:罗怀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师生论文; 学校论文; 和谐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环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