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儿72例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开展相应的治疗,评价患儿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腘静脉、胫后静脉、髂外静脉血血管壁毛糙,管腔内部欠清晰,回声弱,下肢深静脉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经过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前后患儿的WBC、PLT、Hb、APTT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新生儿溶栓的主要方法,彩超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新生儿;血栓症;诊断
目前临床上关于成人血栓的研究较多,对于多个方面的领域研究也比较深入全面,但是关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栓症的研究比较少见。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生新生儿血栓症的机率为2.5/1000,在非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的发病率为5.5/10万[1]。目前国内对于新生儿血栓症的相关研究尚无系统性的研究。本文收取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儿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儿72例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0例,日龄3d~25d,平均日龄(5.8±2.6)d,其中早产儿48,足月儿24例;伴有吸入性肺炎者16例,小肠结肠坏死性肠炎15例,新生儿硬肿症合并高胆红素血症18例。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中度硬肿,皮肤发花,有明显的腹胀,腹部静脉明显;鼻部破损、紫癜等,小脚趾皮肤紫红色;触诊足背动脉波动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其他脚趾肿胀、皮肤潮红等症状。使用彩超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最终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按照性别分组,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接受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就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方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1mg/kg,3次/d,治疗2d后,改为静脉注射剂0.75mg/kg,治疗3d。
1.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 ±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腘静脉、胫后静脉、髂外静脉血血管壁毛糙,管腔内部欠清晰,回声弱,下肢深静脉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其中有36例患儿左下肢深静脉管腔无法压闭。所有患儿完成治疗后检测,胫后静脉、过静脉、股静脉和髂外静脉充盈实质性回声,股静脉可见断续状血流信号,腘静脉内未见血流信号。腘静脉和股静脉周围有丰富的侧支血管,管腔显示小部分压缩,剩余血管通常,管腔可压闭。
表1 治疗前后72例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对比情况
2.2 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7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未有死亡病例,其中治愈66例,有效6例,治愈率为91.67%。治疗前后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和凝血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中未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血栓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主要与血栓发生的位置、栓子大小以及血管堵塞的时间有关[2]。当存在轻、中度血栓时,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存在重度血栓或栓塞重要脏器或静脉时,患儿会随着病变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新生儿发生动脉血栓比较少见,发生后可表现未见栓塞远端肢体苍白、体温降低、血管搏动降低甚至消失,若患儿出现坏死性结肠炎,应警惕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静脉栓塞发生率较高,常见的静脉栓塞位置有深静脉、门静脉、四肢静脉等,其中深静脉血栓是新生儿期非导管相关血栓的最常见位置,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腹部包块和血小板减少,也有部分患儿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3]。
对于存在血栓性疾病,应根据病变的位置和进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首先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针对血栓事件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低分子肝素在成年人血栓治疗中的效果已经逐渐代替了普通肝素,但是在新生儿血栓中尚无大规模的应用。但是近些年来有前瞻性研究显示,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中,根据肝素的使用量不同,早产儿每次使用20.0mg/kg,足月儿使用1.7mg/kg,对于血栓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总体有效率能够达到59%~100%。其次为溶栓治疗,由于血栓症存在出血的风险,所以溶栓治疗仅适合在危及生命和肢体功能的患儿中。结合本次研究结果,72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未有死亡病例,其中治愈66例,有效6例,治愈率为91.67%。这与上述文献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目前监测肝素首选的指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使用5000~1000U/24h肝素时,可以不进行实验室检查,但是在应用超过10000U/24h剂量以上的肝素时,需要进行实验室监测,当及APTT水平达到正常的1.5~2.5倍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抗凝治疗效果,尽可能降低出血风险。本次研究中对比了治疗前后患儿的APTT时间,发现治疗后APTT明显延长,说明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其血栓症的发生过程和治疗方案与成年人有很大区别,在治疗时应结合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根据患儿的血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芳,刘伟.50例新生儿血栓症的诊断及治疗[J].血栓与止血学,2015,(5):288-289,293.
[2]李洁,曾超美.新生儿血栓症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4):277-280.
[3]韩瑾.1例新生儿腹股沟抽血致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273-274.
[4]张莎,朱玉欣,宋晓琳等.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5):120-121.
[5]周文蓉,瓦增成.超声诊断新生儿门脉血栓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0):692.
[6]盛美君,程晓英,楼晓芳等.新生儿左侧髂-股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9-120.
论文作者:赵早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血栓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肝素论文; 栓塞论文; 下肢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