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核电站设备维修工作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维修前的准备、现场维修活动的的质量管理、QC人员与QC检查的问题。加强对核电站设备的维修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人 员要时刻有责任化和坚定的决心,共同努力克服实际困难,为我国 核电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核电站;维修;质量;
当前,中国核电站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良好的经济性的核电站实现较为高效发展的发展趋势,为了能够保证核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的核电站的稳定与运行。虽然我国核 电设备国产率已经高达 86.42%,但是目前我国核电站设备在建的 大部分为二代半机组,以 CPR1000 项目为例,机组额定电功率大概 为 1090MW,但是建设成本为 120 亿元,大概就是 1.1 万元/KW,如 果把 2016 年国家对核电拟投资的 300 多亿元金额全部用于核电机 组建设,顶多也只能建设 3 台百万千万级核电机组。由此,基于整个环境的基础,核电站设备的优化和整体运行,由此,为了能够保证当前所有的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为了能够不断改进设备的制作,由此,推动我国的核电设备的技术水平。
一、核电站设备维修工作的特点
核电站有着自身的工作要求与不断的外界的绝缘,由此,为了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核电站的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多的限制。核电站建设时间长,维修规模量大。核电站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周期要好几年,在长时间的建设过程 中,对核电站各种设备的制作过程、组装测试、发电准备等工作,维 修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仅局限在出现问题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检 查,及时发现问题,所以核电站设备维修的规模庞大。核电站设备维修任务艰巨,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核电站设备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极高,一旦出现问题,工程量 大,且危险程度高,维修人员的任务艰巨。这就要求维修操作人员具 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水平,要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维修 工作。
由此,我们需要保证核电站设备的安全,降低延续的工作时间和成本。促进我国核电站设备创新,提高制作水平,推动我国核电 走向国际。对核电设备进行维修优化,可以在保证核电安全的基础上,创 新升级我国核电站设备,提高我国自主制作水平和设备质量,创新 技术和生产方式,通过修炼“内功”将我国核电推向国际。
二、维修前期准备
(一)维修前的原则
维修前期应遵循维修准备原则,大修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人力资源、维修管理文件和 维修技术文件、备品备件、维修设备(专用工具)、计划项目、质量计划、风险分析、监督计划、设 备退出运行到检修后的再鉴定系列活动的详细执行计划等的准备。以上工作是保证检修质量的关键。
(二)人力资源
线工作人员是核电站安全和质量的保证,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站必须将对承 包商的培训任务纳入质量管理计划中。维修人员 必须完成培训并获得授权,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 质量意识(包括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资格证、上岗证管理);加强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忧患意识。
(三)维修管理文件
修管理文件的编写应严格遵守国家核安全局(NNSA)发布的法规、导则及安全规定,并确保 检修任务执行前先决条件得以满足。维修管理文 件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维修人员管理、维修技术文件管理、维修工具和备品备件管理等。 (四)维修技术文件
维修技术文件主要包括预防性维修大纲、定期维修程序(维修规程)、检修质量计划、通用工 具程序和废物处理程序等。其中维修大纲和维修 程序是重点。维修技术文件根据 HAD103/08《核电厂维修》 的要求进行编写。其编制工作的专业性强,对编 写人员水平要求较高,所编写的文件在维修实施过程中应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维修技术文件 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 点。
三、现场维修活动的质量管理
(一)设备检修前准备工作的质量管理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维修准备工程师和检 修工作责任人的准备工作以及质量部门的质量检 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包括工作文件包(如规程、图纸、工 作票等)的准备;工具、器材的准备以及防护物品 的准备;还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准备,保证照明、 通风、工作场地、设备或工作环境隔离等满足检 修规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以及辐射防护、工业安 全要求。
(二)检修活动质量管理措施
检修活动质量管理采取培训授权制度、规程制度、工作负责人责任制度、工作票制度、经验 反馈制度(事故报告制度)、根据设备的重要性进 行一级或二级独立质量管理(QC)以及大修期间设 备缺陷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四、QC人员和 QC 检查
(一)QC 人员
QC 人员应熟悉合同、规范、图纸和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应了解设备检 修特点;应掌握 QC 工作超前性、QC 工作及时性、 QC 工作原则性、QC 工作灵活性和 QC 工作主动 性等 5 性。
(二)QC 检查
QC 人员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进行 质量跟踪活动、现场监督和见证设备检修过程或 见证质量计划中关键工序的质量节点,是 QC 工 作的核心内容,是确保设备检修质量得到有效控 制的关键环节。
培养设备维修优化人员的责任感和创新思维也是至关 重要的。一方面,在以往对核电站设备维修过程中,一些维修人员缺 少责任感,认为一些小问题对全局影响不大,没有必要修理,忽视了 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容易发生大事故;另一方面,有一些维修 人员认为当前设备已经足够先进,或者优化设备任务难,不愿意思 考,这都不利于我国核电发展,所以要注意培养其创新思维。
五、加强核电站设备管理,实现维修优化工作的系统性
核电站设备是保证核电站正常运转的关键。加强对核电站设备 的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指数,也可以有效控制维修工作的成 本和时间,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要针对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维修和技 术三个方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 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行措施,保证设备运行稳定 安 全 ;建 立 专 业 的 设 备 维 修 团 队 ,明 确 管 理 原 则 ,提 高 他 们 的 责 任 感,保证设备安全,并且推动设备优化;在维修技术上,总结设备会 出现的所有问题,加强设备老化和腐蚀等问题的维修技术,保证设 备使用寿命。除了加强核电站设备管理外,还要注意核电站设备维 修优化的系统性,通过加强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设备维修优化的规 则、内容和技术,使我国核电站设备维修优化更系统全面。
六、结束语
核电站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分析研究,将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核电站设备维修优化有机 结合起来,提高先进水平和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核电站设备正常有 序运行。加强对核电站设备的维修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人 员要时刻有责任化和坚定的决心,共同努力克服实际困难,为我国 核电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利,赵利民,王桥等.核电站温排水分布卫星遥感监测及验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11):3079-3084.DOI:10.3964/j.issn.1000-0593(2014)11-3079-06.
[2] 徐文福,毛志刚.核电站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器人,2011,33(6):758-767.DOI:10.3724/SP.J.1218.2011.00758.
[3] 齐厚博,牛风雷,玉宇等.地下核电站可行性分析及基于MCDA技术的优选[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49(z1):147-152.DOI:10.7538/yzk.2015.49.S0.0147.
[4] 张毅,季松涛.秦山二期核电站环形燃料堆芯卡轴及弹棒事故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50(11):1967-1971.DOI:10.7538/yzk.2016.50.11.1967.
[5] 刘晶波,郑文凯.大型商用飞机撞击核电站屏蔽厂房荷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6):97-101,112.DOI:10.13465/j.cnki.jvs.2014.06.018.
论文作者:张本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核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核电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