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好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复杂化、多样化的建筑结构不断涌现。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结构各个部分使用功能,使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完善。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1.转换层的概念和功能
1.1转换层概念
高层建筑结构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屋住所的要求,为建筑物预留更大的空间,扩大建筑物网柱,减少墙体;而在高层建筑结构上层,要开设小的空间,就需要多层墙体来实现。然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会因竖向杆件无法贯通接地,使得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结构额整体效果和功能,所以采取水平转换结构来与下部竖向杆件进行连接,能够有效的满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在不同功能上的需求。这种形式的建筑结构称为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
1.2转换层功能
转换层结构功能可以分为3类: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转换,这种形式的转换大多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 剪力墙结构,以此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柱网、轴线变化,转换层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形成大柱网,多用于外框筒的下层较大的入口;对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进行转换,使其形成上下结构不对其的结构布置。
2.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几种形式及设计特点
2.1板式转换
整体来讲,板式转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较差。当上下轴网变化但仍正交时,可采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的结构型式来实现转换。板式转换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转换层以上随意布置结构型式和轴网,特别适用于建筑物上下部轴网错位复杂甚至互不正交的情况。由于抗剪和抗冲切的需要,转换板厚一般在2M以上,这一方面造成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增大,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更成为结构薄弱层,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另一方面由于自重和地震作用的增加,下部竖向构件的荷载明显增大,设计难度大。
2.2梁式转换
实际工程中,转换层常兼作设备层,转换梁腹部要开设洞口以便设备管道的通过,因此转换梁的计算模型可根据开洞与否以及洞口的相对大小分别取为实腹梁、开孔梁、双梁和空腹桁架等。梁式转换具有传力路径清晰快捷,施工方便,构造简单,工作可靠等特点,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主要由其抗剪承载力决定,但可通过加腋或采用钢骨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方法来减小截面尺寸。在进行转换梁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对转换大梁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程度的分析。
2.3桁架转换
桁架分为空腹桁架与实腹桁架两种。桁架转换层与梁式转换相比,受力状态更明确,可使用空间更大,自重小,抗震性能好,但其节点设计难度大,“强斜腹杆、强节点”是桁架转换层设计的基本原则,而节点的受力状态复杂,容易发生剪切脆性破坏,造成计算配筋多,施工不便,限制了桁架转换的应用。
2.4其它转换型式
其它转换型式包括:
①巨型框架它由竖向筒体或巨型柱与一道或多道大梁组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国内建筑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巨型框架要采用模拟施工过程的设计方法,在未形成巨型结构之前应合理地解决临时支撑和保证足够的抗侧刚度;巨型梁以下几层范围内的柱内存在拉应力,应按受拉构件进行设计。
②斜柱转换式可以较好地发挥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形成更多更好利用的建筑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斜柱转换中会产生较大的水平荷载,在实际工程中可以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通过加设圈梁或拉梁,使其以最短的路径相互平衡,转换斜柱尽可能通过较多的楼层,以减小其在上下楼层产生的水平力,使转换层设计更加方便。
3.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
3.1转换层结构布置
据相关研究已经显示,在底部的转换层中,如果其位置越高,它的上下高度的突变就会越大,转换层的上下内力的传递途径,其突变也会加剧,落地的剪力墙以及简体就容易出现裂缝现象,框架的支柱内力加大,使得转换层的上部其附近的一些墙体就会被破坏。所以说,转换层的位置如果是过于高,就会对抗震产生不利的影响。
底部带的转换层结构中,其上部的一些竖向构件不能够直接连续的贯通落地,所以说,要设置一种较为安全的转换构件。按照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转换构件能够运用箱形结构、斜撑、厚板、转换大梁等形式,在地震区对于一些转换厚板的使用经验是比较少的,可以在一些非地震区采用,在一些大空间的地下室中,因为其周围有着约束的作用,而地震的反应也低于上部的框支结构,所以,在7度到8度的地震设计的一些地下室就能够采用这种厚板转换层。
3.2转换层竖向布置
转换结构可以根据结构的传力以及建筑的功能其需要,沿着高层的建筑方向灵活布置,也可以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在楼层的局部来设置转换层,而且自身的空间可以作为一种技术设备层,也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使用层,但是前提是要保证转换层的刚度,这样来防止刚度的过分悬殊。此外,在一些商业建筑中,如果是一种大底盘的多塔楼,对于塔楼的转换层来说,就应该将其设置在裙房中的屋面层,而且要加大屋面梁的尺寸以及厚度等,以防止其中间会出现一种刚度太小的楼层,进一步将震害减小。对于一些框支剪力墙的高层建筑中,在转换层位置的设置方面,7度区应该要低于第五层,8度区域要低于第三层,如果转换层的位置与上述的规定不相符合,那么就应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应对。
3.3转换层抗震设计
具有转换层的一些高层设计,因为其设置了转换层,沿着建筑物高度方向的刚度均匀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甚至是破坏,转换层结构的竖向承载力因为其不连续墙柱的突变,这样就导致了传力路线的曲折、应力集中、以及变形集中,所以,在抗震方面,转换结构的性能比较差。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设计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就规定,在一些框支剪力墙其转换层的位置如果是设置在第三层以上,那么框支柱以及剪力墙其底部的抗震等级要提高一级,如果已经是特一级就不再需要将其提高,而对于底部的框架来说,如果其外围为密柱框架,其抗震等级就不用再提高。转换层其构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要将其调整,如果是八度的抗震设计,就要对竖向地震的影响需要考虑。
3.4转换层楼板设计
转换层将框支剪力墙分成上下两部分,对于这两者来说,其受力情况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上部的楼层中,因为外荷载而产生的水平力,有自己的分配原则,它是根据剪力墙的刚度来进行的。在下部楼层中,框支柱的刚度与落地的剪力墙的刚度也是不同的,后者承担着水平剪力,也就是说,在转换层处荷载的分配不是很均匀。转换层其楼板具有比较重的任务,比如说上下部分的一些剪力重分配就是由它负责,转换楼板其自身的变形大、受力大,应该要保持足够的刚度来完成对于自己任务的支撑。
结束语:总之,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综合化、多功能化发展,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不同的楼层开始有不同的用途。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作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布置、要求,再结合抗震设计以及配合比原则,从根本上保障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徐志杰.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1.
[2]曾凡柏.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2011.
[3]白东明.浅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2.
[4]关度豪.试述如何做好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J].价值工程.2010.
论文作者:刘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刚度论文; 桁架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楼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