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论文_王晓纯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北京 102400

摘要:实验目的:综合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客观评价专科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实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84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均等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共21例(各42髋)。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CT检查,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的时效性与精确性,客观评价两组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实验结果:研究组未检出数共1髋,检出数共41髋,有效检出率达97.62%,而对照组检出数共29髋,有效检出率为69.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达95.24%,而对照组仅为61.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有效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CT诊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CT检查;股骨头坏死;有效检出率;患者满意度;

股骨头坏死是较为常见的临床骨科病症,不仅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还降低生活质量,而且极易诱发一系列潜在病症,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我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84髋)为研究对象,旨在综合分析常规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客观评价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

1实验资料与研究策略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42例(共84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配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1例(42髋)。本次实验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与医疗卫生委员会的统一审核,且42例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医学实验研究。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共14例(28髋),女性患者共7例(14髋),年龄区间在34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研究组,男性患者共12例(24髋),女性患者共9例(18髋),年龄区间在3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可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CT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引导患者保持仰卧立姿势,将CT扫描仪的参数设置为120千伏与200—300毫安/秒,层间距与层厚均为5毫米;针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应用常规矢状位的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快速自旋回波与T2脂肪抑制序列成像,通过冠状面成像的方式,确保诊断图像的直观性与精确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有效检出率,客观评价两组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为保证数据分析的标准性,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集、整合、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对本次实验研究的年龄平均值、病程平均值等计量资料,用(±s)的方式表示,而诊断结果满意度用[n(%)]的方式表示。数据用卡方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检出率

对照组检出数共29髋,有效检出率为69.05%;研究组未检出数共1髋,检出数共41髋,有效检出率为97.62%,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情况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研究组(共42髋),未检出数1髋,检出数41髋,有效检出率为97.62%;对照组(共42髋),未检出数13髋,检出数29髋,有效检出率为69.05%;=12.3429,P值=0.0004

2.2客观评价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

研究组21例,十分满意共6例(28.57%);比较满意9例(42.86%);基本满意5例(23.81%);不满意1例(4.76%);总满意度95.24%。

对照组21例,十分满意共3例(14.28%);比较满意4例(19.03%);基本满意6例(28.57%);不满意8例(38.10%);总满意度61.90%。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骨科临床医学调查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原因是患者的骨骼受损或股内部供血障碍,导致骨细胞再生受限,发生坏死。为此,建议患者早检查、早治疗、早康复,强化身体机能,保证生活质量。当下,在股骨头坏死诊断方面,应用较为普遍的两类方法就是常规CT检查与核磁共振技术。采用常规CT检查进行诊断的优点如下:螺旋CT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多层次的观察患者的股骨头坏死部位,判断股骨头内是否有死骨形成,是否发生骨裂等问题。同时,观察坏死部位的脱位情况。此外,常规CT检查能够观察患者股骨头的内骨小梁出现的形状。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的优点如下:对患者的辐射有限,不会对生理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够为主治医师提供坏死部位病变与解剖信息。另外,核磁共振成像可提供完整的病理信息与生化信息,且综合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CT诊断技术。

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及早检查并进行系统治疗,可减缓生理病痛,缩短治愈时间,保证康复效果。因此,选择高效的临床诊断方法至关重要。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采用常规CT检查法,可保证分辨率,并通过多层面的连续性扫描,多层次分析患者的坏死部位的生理病变情况,然后判断坏死部位是否形成死骨,是否发生骨裂现象。

而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技术,无扫描限制,并且可以通过扫描成像的方式,呈现股骨头坏死部位的任意断面,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坏死组织的生理病变情况。此外,核磁共振可以与各类临床诊疗技术配合使用,获取完整且精确的数据信息,提高诊断效率。由此可见,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在扫描成像、确定坏死部位、判断生理病变及有效检出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技术。

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可知:采用核磁共振法进行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在有效检出率与患者满意度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法。全面推广应用核磁共振法,可提升检出率,为制定临床康复疗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保证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矛盾。

4结语

综合全文内容可知,常规CT检查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均有显著的效果。核磁共振技术可多层面的连续性扫描,并对坏死部位进行多层次分析,判断死骨与骨裂现象,观察生理病变情况。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效检出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研究指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法,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燕,丛阿妮.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4)

[2]邝智飞,刘旋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83-284.

[3]钱梦姣.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2)

论文作者:王晓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论文_王晓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