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应澄清四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兴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任邮电部副部长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朱高峰院士,是对我国电信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学者。不久前他主持完成的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报告曾引起极大关注。
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方面,朱高峰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当前首先要澄清四点认识:
其一:科教对经济的贡献要从长期角度来考虑,不能急功近利。首先一条,他认为在政策取向上要对科教兴国的具体目标、体系作系统的研究:“现在是各搞各的,各主管部门也是各自制订各自的目标,缺乏从国家的总体上搞出一个比较系统的东西。”
他认为客观上这有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产出在指标上量化较困难的原因:“现在看到的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数字,老实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大量的是以讹传讹。”
他认为,“科教兴国”应从更长的历史阶段考虑,政策取向也应该从长期来考虑,而不应简单从1年、5年角度编制计划。
其二:“科学”与“技术”不能混为一谈。朱高峰认为,现在科技界谈的比较多的是混淆科学和技术的问题:“把科技混在一起,这个问题很普遍,后果也相当严重。”内外学者中都有人提出科学与技术的区分问题。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讲的是技术,科学不可能直接成为生产力。科学有科学的规律,技术有技术的规律,这是两样东西、可以说这两样东西联系紧密,但不等于混同。科学研究的动力主要是一种兴趣、好奇心,其结果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现在我们向科学提出经济要求,这是要毁了科学,是不尊重科学的表现。反过来对技术却用对科学的要求,要出论文,要评奖,也是不对的。技术要体现在市场上,体现在产品上、生产工艺上,不然就没有用。
其三:资源配置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朱高峰认为,讲了多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今天还没有落实。应该选择若干对国民经济和国防有重大作用的领域,集中投入,有所突破。
同时,他认为我国科技领域除了项目外,在组织机构上也是铺得太广:“一个项目有好多机构在做,结果落实到每个机构的资源很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数量总体上讲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经费就差的多了,分摊到每个人的投资力度就非常低,因此搞不出什么东西。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科技界是不是要讲‘让一部分人先出成果’。让少数人有好条件去做,而不是把条件降得很低,让很多人都去做,结果谁也做不成。”
其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劳动力素质。朱高峰认为,“科教兴国”的含义是要把经济增长、发展的动力转移到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上。
当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上,“本来我们的教育经费比重在世界上就是低的,这其中大学经费占的比例又较高。社会导向也有一个误区,基础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培养大批合格劳动力,而是为了输送生源给大学。结果高校扩招只是把独木桥换成两根木头,路的方向没有变,解决不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