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刘兵国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刘兵国

刘兵国(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 青海 西宁 810108)

摘要:文章简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体育创新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22-01

长期以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仅仅采用单一的“技术”教学,以负荷、强度的大小衡量体育课的优劣,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采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一组加一组以提高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教师依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加以实施,只要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教师就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满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生的想或“自己空间”、一定的自主练习,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或者整堂体育课完全是“放羊式”的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吗?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学生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遏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以“技术教学”为主导的观念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无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教育的时代要求。观念是先导,是指导行动的航标。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才能达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要求。现有的以“技术”为主导的体育教学观念,在大多数体育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之事。首先,体育教师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并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实施,只有教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更新体育教学方法,改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运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以“健康第一”、“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进行教学和要求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上“活动”起来,掌握切实可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教学之根本目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改革、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仅靠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设置体育课、选项课、体育项目兴趣班或项目俱乐部等多元化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满足中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其潜在的能力就能得以有效发挥,其所学知识才能在运动实践中有效运用、创新。通过运动促进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强化、提高。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纠正错误——练习巩固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在教授完基本技术动作后,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练习的空间,对学生练习的形式不应有固定的程序,而应留有学生创新的空间。如在防身术教学时,教师教完单个基本动作后,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合动作、创新新动作练习,而不是在统一的套路组合整体一致地练习。

(三)更新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体育课外锻炼是学生自己随意活动,体育教师只是监督学生的运动安全问题,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和体育课有机衔接,课外活动只是少数中学生的体育活动课。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应建立课内外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积极性的双赢效应,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有机统一,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外活动项目应设置中学生兴趣较高,新颖时尚的跆拳道、街舞、轮滑等运动项目,充分激发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潜在能量的发挥,让中学生在快乐的运动参与中提升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力元素基础,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四)提升与完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成绩主要从运动成绩,即跑得快慢,跳得多高,掷得远近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一次性结果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参与情况,这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注重结果,把通过考试合格或取得一定的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因此应改变只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建立起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因此,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应从体育课堂参与程度、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进步幅度、健身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锻炼习惯的养成、创新精神的树立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客观全面评价,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过程评价特点,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敬平,等.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107-109.

[2]赵夏娣.论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96-97.

[3]韩丁.体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31-32.

论文作者:刘兵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刘兵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