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愉快地学习。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就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励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姓什么?姓“王”,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古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温故知新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如在讲《切割线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三、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导入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纸板说:我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碎成了两块(如图),如果想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几种拿法?这时学生都纷纷说出三种拿法:①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②只拿第一部分,③只拿第二部分。我接着让学生思考: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议论纷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我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时学生很期待答案,都很认真地学习,本章学生很用心去学。
四、类比导入法
上课时把要讲的新知识,与旧的同类知识,在黑板上列出,并且有目的、有系统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复习旧知识,边接触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概念。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五、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先讲一个故事: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1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吗?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画有一个圆的纸,纸上的圆没有圆心,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三角板来确定圆的圆心,看看谁先找到圆心。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能不能利用三角板先画出一条直径。这时应该会有学生发现:当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圆周上时,另两条直角边与圆的交点的连线便是直径。然后师生在找寻理由的情境中,开始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我们都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论文作者:胡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学生论文; 定理论文; 知识论文; 角形论文; 方法论文; 直角论文; 新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