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研究胃肠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接收的62名患胃肠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营养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值疗后胃肠道溃疡篓的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发炎、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03±0.80d,56.20±5.30h,3.14±0.75d,0(0.00)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治疗的3.20±1.21d,64.40±7.10h,5.56±2.12d,4(12.9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胃肠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伤口愈合,加快胃肠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其功能维护十分重要,胃肠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关系到其手术治疗效果,也是病人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所在。患者营养供应不足时会使患者体格消瘦、免疫力下降、恢复能力减弱,由于进行胃肠手术后不能进食,人体内的营养供给中断,不利于术后恢复[1]。进行胃肠手术的病人通常在就诊前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造成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是胃肠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胃肠道病人一般在肛门恢复排气后,约2到4天,才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出现,因此常规多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氮平衡,然而,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长期的胃肠外营养治疗会导致胃肠功能减低甚至胃肠废用,粘膜萎缩,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破坏,机体免疫力降低,造成细菌移位,菌群失调,诱发感染、发炎的等并发症[2]。鉴于此,研究胃肠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胃肠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接收的62名患胃肠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营养治疗。男34例,女28例,年龄在26至67岁,平均年龄为50.6±7.3岁,行胃大切除术26例,左半场切除术15例,右半场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13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患者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衰竭,且患者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方面的疾病。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26至65岁,平均年龄为50.3±4.1岁,行胃大切除术13例,左半场切除术7例,右半场切除术4例,横结肠切除术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26至67岁,平均年龄为51.6±5.4岁,行胃大切除术13例,左半场切除术8例,右半场切除术4例,横结肠切除术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其他非实验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两组的比较。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操作步骤:术后第一天开始肠内营养,采用空肠造孔术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管置入胃肠内,首先使用5%葡萄糖盐水250ml进行肠内慢速滴注,检查造瘘管是否已通畅,同时观察患者肠蠕动及胀气情况,然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每日给予患者105KJ/kg热量,0.18g/kg氮,非蛋白热量,氮=526.3KJ:1g,第一天瑞素500ml,速度为每小时约20ml,第二天瑞素600ml,速度为每小时约40ml,第3到7天给予700ml至1000ml,速度为每小时60ml至125ml。对照组操作步骤:经中心静脉进行,每日给予患者105kj/kg热量,10%葡萄糖与20%的Intra lipid分别提供热量的55%和45%;0.14g/kg氮,以5%复方氨基酸为氮源,非蛋白热量,氮=747.3KJ:1g,按每单位3至4克葡萄糖给予胰岛素,每日均补充维生素、氯化钾、微量元素,将其混合在3L输液袋内,18至24小时内均匀输入。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值疗后胃肠道溃疡篓的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发炎、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观察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03±0.80d,56.20±5.30h,3.14±0.75d,0(0.00)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治疗的3.20±1.21d,64.40±7.10h,5.56±2.12d,4(12.9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1:
讨论
胃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分泌、运动、等功能,还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当进行胃肠术后,患者不能自主进食,一方面患者的营养状况受到影响,出现负氮平衡,另一方面机体免疫机制降低极易诱发较严重的并发症,此时需要医学干预,帮助患者获取每日必需的营养摄入[3]。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更符合生理过程,营养物质进入胃肠内时,刺激消化液、胃肠激素分泌及酶的激活,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有助于维持胃肠粘膜的完整性和功用性,支持胃粘膜屏障,防止菌群异位、菌群失调,避免肠源性感染的出现。
本文通过对比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胃肠外营养治疗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结果发现,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03±0.80d,56.20±5.30h,3.14±0.75d,0(0.00)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治疗的3.20±1.21d,64.40±7.10h,5.56±2.12d,4(12.90)例。与杨庆民等人报道一致[4],表明胃肠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这可能和早期肠内营养物质既能刺激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术后机体营养供应,又能保护胃肠粘膜屏障,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胃肠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显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伤口愈合,加快胃肠功能的改善,预防或减少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鸣芳.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12(38):478-478.
[2]张运萍.胃肠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08(36):5014-5015.
[3]徐降兴.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疗效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4,05(11):1458-1460.
[4]杨庆民,郭雄飞.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4,04(24):3717-3719.
论文作者:邓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胃肠论文; 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切除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