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结构与“包装”——从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看新闻报道策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报道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周年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报道策划,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非常关注并且积极探索的一个热门课题,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报道,是这项探索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一、报道选题——策划的龙头。
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是一次非事件性报道战役。与报道突发性新闻不同,这次报道不以时效性和信息的独家性一决高低,如何在大家共对的报道题材和报道范围内确定自己的选题,是报道的难点。选题不好,报道就容易落入俗套、人云亦云。
令人欣喜的是,在容易雷同的报道中,有不少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选题。如经济参考报去年11月1 日在《星期特刊》头版推出了“温故知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从公厕革命到城市文明”专版,这个选题很有独家特色。因为早在1984年,该报就刊登过长篇调查报告《访厕所》,社会影响极大,读者记忆犹深。改革开放20年再访厕所,并由此论及城市文明这一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不禁使人兴趣盎然。再如羊城晚报在“经济透视”版推出“‘001 工程’回忆录”,图文并茂地报道第一代个体户、第一代摩托车手、第一代股民、第一代“的士”大佬等。这些“第一”都诞生在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羊城晚报的这一选题也是独具慧眼、令人叫好。这些富有新意的选题,说明报道策划首先需要找到独家的视角,根据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与众不同的创意。
二、报道结构——策划规模效应的关键。
策划重要报道战役,要考虑如何因时间的推移来不断推进和拓展报道,优化组合新闻信息。越是时间长、规模大的报道越需要精心设计报道的结构。
在这次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中,许多新闻媒介都是以组合报道和组合专栏的方式来安排报道结构的。如人民日报先出专栏“辉煌的20年”, 展示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成就, 后又辟栏目“纪念改革开放20年·难忘第一”,报道我国第一次从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等“昨天的新闻”。经济日报先在一版推出“春风化雨20年”专栏,刊登系列特稿,接着又开辟了图片专栏“目击新变化——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工人日报《新闻周末》开辟了多块纪念思想解放20年的专版,《世纪潮》、《财经报道》等诸多专版专刊也推出了有关报道。这些报道组合大多取得较好的报道效果。
设计报道结构还应针对报道中各个栏目、各篇稿件的内在关系,表现报道的层次感,追求“1+1〉2”的整体效果。 这就要求报道结构设计富有匠心。光明日报这次搞“沧桑巨变”系列征文活动在整体设计上就别具一格,共分三大类:一是“回首沧桑巨变”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诗歌等形式抒发作者改革以来的见闻和感受;二是“聚焦沧桑巨变”以成组的照片,对比旧貌新颜,展现改革开放给各地区、各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三是“图说沧桑巨变”以图表、数据、漫画等形式直观地反映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轨迹,具有资料性和可保存的价值。这三组征文相辅相成,以不同的形式、文体和报道角度报道一个共同的主题。
三、报道“包装”——策划的重要内容。
报道的手法、体裁、版面表现形式等决定着报道给读者的观感,决定着报道的效果。此次各报纪念改革开放20年的报道,消息、通讯、专访、特稿、调查报告、新闻述评、评论文章等各类新闻文体纷纷登场亮相,读者自发来稿更是不拘一格,百花齐放。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摄影作品在这次报道中地位显赫,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一大批报纸开设了图片报道专栏甚至专版。照片的成组运用非常多,如中国改革报在头版开设的专栏“老照片说新话——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每次都以成组照片阐述一个主题;中国青年报在《思想者》专版上集中刊登“我的思想是怎样解放的”征文时,不仅选材独特,而且发表时处理得也颇有新意。每位作者的文章都配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改革之前的旧照,一张是开放之后的新照,让读者既闻其言又见其人,备感亲切。此外,还有不少报纸大量运用了图表、图示等,使版面丰富多彩。许多报纸采用醒目的大字标题突出重要稿件,并且制作引人入胜的提要题;报纸的栏头设计也各具匠心,电脑设计与手工绘制的风格各异;图片的剪辑不拘一格,讲求艺术效果;一些报纸如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运用彩版印刷,效果更加突出。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仍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应该看到,这次报道中也有一些设计相互选题雷同,缺乏特色,在表现手段上也有一些媒介手法陈旧,有待改进。我们有必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在报道策划的选题、结构和包装上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