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经营外贸增长的驱动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驱动器论文,资本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计划,到200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进出口各2000亿美元,要在有效增长的基础上实现这个目标,单靠传统的商品经营方式很难做到。而且随着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子的迫近,外贸企业面临的对手越多越强,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尽快建立外贸企业资本运营机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实现外贸企业利润和资本可持续有效增长已势在必行。
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推进外贸企业实施资本经营
目前,我国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总共有29.4万家,今年7月份,首批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在上海破壳诞生,标志着我国外贸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在3年内我国的外贸经营权将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外贸企业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和赋予的经营特权过日子的情形已时过境迁。只有及时转变观念,树立资本经营新理念,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当前,我国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已经确定,中央和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经营、增资减债的政策措施。7月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辽宁考察国有企业时强调,我国的国有企业,必须坚决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的路子。同时,为了帮助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例如今年还要将“拨改贷”债务300亿元转为国家资金;冲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增加到300亿元。
可以说,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从事资本经营的宏观经济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外贸企业应该抓这个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措施,通过股票上市、授权经营、兼并、收购、控股等产权动作手段,以较低的运营成本,实现外贸企业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迅速扩张资本总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实施资本经营,筹集经营发展资金,增强外贸企业自我扩张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走的是一条靠高投入维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造血功能严重失调,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和银行降低抵押物的贷款比率,外贸企业经营发展资金极为紧张,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了外贸企业自我发展和不断扩张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银行储蓄不断增长,银行存贷款差额越来越大,证券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国股票、基金成交额达20421.82亿元,深圳股市的市值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近年来,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游资在寻找出路。1994年至1996年,中粮公司在美国顺利发行了2亿美元的商业票据;广东顺德千头万绪公司通过股票在香港上市的办法,第一年就筹集到12亿港元的生产发展资金,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因此,外贸企业选择一批经营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利用国内的证券市场或在香港包装上市;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借壳上市、投资控股等方式,筹得经营发展资金,并通过不断的增资配股,完善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扩张。
实施资本经营,推进工贸一体化,增强外贸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国内“三资”企业、国外跨国公司、国有外贸公司三分天下的格局下,外贸公司想要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单纯依靠从事对外贸易远远不够。纵观世界贸易发展史,绝大多数大型的贸易公司从贸易起家后都是以实业为基础,在金融、贸易、实业和服务产业里齐头并进,一同发展的。日本九大综合商社、韩国四大商社都是在保持贸易业主优势的前提下在实业和金融领域里大做文章。
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工业企业因内外销渠道不畅,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有些企业产品发展前景好,但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有些则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陷入困境。外贸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充分发挥“外”的特色,把组织管理、国际商誉、营销人才、市场信息、经营网络等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股权或其它资本形式,以少量的资金,迅速进入工业领域,推进工贸一体化的进程,增强外贸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实施资本经营,实现商贸一体化,拓展国内市场
我国有12亿人口,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国内的购买力不断上升,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商机无限。当国外企业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挤入我国市场时,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却漠视它的存在,把它拱手相让。近年来,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偏冷,加上国家放宽对国外大型商业机构进入国内经营的限制,八百伴、吉之岛等国际大型商业机构相继加入到国内商业领域的竞争,国内商业经营效益开始出现滑坡。针对这种情况,外贸企业可以采取各种相对灵活的方式,发挥外贸企业熟悉国外市场行情和商品进出口渠道的经营优势,采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兼并、参股、收购等方式,直接进入内贸领域,占领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
以实施资本经营为契机,直接走向国际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外经贸企业的规模偏小,即使是连续多年排名中国外贸企业第一的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去年的进出口额仅85亿美元,同刚刚与上海合资的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的1000亿美元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要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一争长短,展开正面的对抗,仅靠正常的经营方式难以达到目标,必须寻找新的方式。
(1)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利用外国企业的经营优势,为对方进入我国市场提供方便,而外贸企业可以实地学习对方的经营管理经验,分享在国内的经营利润,增加资本总量。
(2)利用合资、合作的契机直接进入对方国家的市场。通过相互参股、相互利用对方的商标、品牌、销售渠道方式,在对方市场建立根据地,迅速进入国外的市场。
(3)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活跃的有利条件,收购、兼并国外的工业公司或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直接打入国际市场。
实施资本经营,谨防“失蹄”
外贸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盲目求大,对资本扩张后企业的整体效益及成长能力重视不够。有些企业把资本经营理解成简单的企业购并,在制定收购计划时,对收购后的整体发展缺乏慎密的研究和规划,收购行为变成单纯的财务活动,没有在业务经营和管理上完全控制被收购企业,以至于购并后目标公司在业务发展上没有重大的改善,收购企业自身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人员包袱,陷入困境。
2、热衷于铺摊子,没有实现资本总量和利润的最大化。有的企业仅仅是把众多产业互不相联的企业简单地组合在一起,由于行业分散,生产要素不能集中使用,增大管理成本,而削弱主管业务的优势地位,降低公司资本总量的应运效率及盈利水平。
3、对资本经营认识不正确,以投机心态来运用资产,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金融利益,形成了一些企业家“炒资产”的思维定势,把资本经营理解为产权炒作。投机过度而产生的泡沫增加资产重组风险,对收购企业的业务整合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4、把资本经营当做一项时髦的业务,一蜂而上,对企业自身的规模、实力、行业特点、潜在优势缺乏正确的判断。没有认识到资产经营作为外贸企业外部扩张的有效机制,必须建立在内部积累的基础上,并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它的实施对管理层面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适用于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并非是包治百病,解救所有外贸企业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