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初中几何“引言”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言论文,几何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小学与中学教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主要学习实验几何),还没有达到理性的认识,因而在中学有必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重新系统地学习几何。所以本节课首先提出几何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对几何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几何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的介绍,说明学习几何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几何观,学会用几何的眼光观察世界,自觉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针对学生一开始接触几何,就对它充满着很大的神秘感的实际,我把几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对几何的认识,从而激发对几何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这是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运动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这也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几何的必要性。
3.让学生了解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几何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渗透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应用,学习和应用的结合,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深化,而且还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
2.展示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有用、几何有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几何简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几何上的成就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对象分析
3.1 知识结构方面
对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能够识别,并能够进行一些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但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尽快地完成“由数到形”的过渡,掌握几何的学习方法。
3.2 能力方面
能够从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偏重于经验思维,因此需要具体的形象或经验的直接支持。这一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实现。
3.3 情感方面
初一学生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参与意识强,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情感目标可以达到。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并且很多内容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所以利用讲授法,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利用直观演示法,创设多种问题情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另外,运用《POWERPOINT》和《几何画板》的良好的演示效果,给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恰当的运用,增大教学容量(使大纲中要求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一节课可以完成),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5 教学过程及其分析
* 课题引出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投影)
①几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②为什么要学习几何?
③如何学习几何?意图: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他们会获得一种
行动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在整个学习
活动中起到促进和参照的作用.
5.1 几何图形及几何研究的对象
5.1.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0~111], 让学生了解几何的一些历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几何上的成就。意图:1.通过几何史的介绍引出几何的研究
对象——几何图形.
2.让学生知道几何是来源于生产实
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向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5.1.2 通过方木块、纸盒、乒乓球、纸张等教具,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所学的几何图形,分析这些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图形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类,最后顺便说明“在初中,我们主要研究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几何│
如:三角形、圆……图形│立体图形(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
└
如:长方体、球……意图: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激发
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加深
学生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它符合教
学上最近发展区原则.另外将图形进行
分类可以渗透一点分类思想.
5.1.3 提问:①怎样的物体是长方形,长方体?学生举例
②这些物体的面积或体积的公式是否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几何的研究对象——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同时说明研究对象与颜色、重量、材料无关,并解释“形状”、“大小”、“位置”的含义,最后让学生练习P[,5]——“想一想”。意图:1.说明"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
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恩
格斯)".这一哲学思想
2.用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的大小与构成
物体的物质无关,来说明几何的研究对
象与物体的物理性质无关.
3.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和练习是为了加
深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5.1.4 点、线、面、体
①展示长方体的形成过程(投影),介绍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意图:通过动画的演示展示了点、线、面、体的
相互关系(静态上认为:面与面相交接
的地方形成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
点),它给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和具
体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发展
空间想象力.
②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三个动画(投影)意图:进一步从动态上分析点、线、面、体的关
系,从动画中也可以看到线、面、体的形
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
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现象。意图:一方面,加深已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
面也体现学习数学目的就是运用数学
这一原则.
5.2 几何研究的内容与学习几何的必要性
5.2.1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等于180度”,“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说明学习几何是系统学习知识的需要,这也是学生认知结构完善的需要。
5.2.2 提出如下5个问题(投影)
①展示自行车模型,要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几何图形。
②(圆桌问题)两人相继在一张圆桌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谁放下最后一枚而对方没有位置再放,谁就获胜,试问是先放获胜?还是后放获胜?怎样才能稳操胜券?
③展示五角星图案,问学生如何画它?
④展示一建筑物,问学生能不能想办法测出该建筑物的高度?
⑤展示一个可变化的三角形。意图:通过以上问题向学生介绍几何所研究
的内容(图形的识别、性质、画法、计算
和说理).这里主要采取启发诱导原则,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
有趣味性、思想性、启发性的问题,引起
学生对几何问题的积极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几何的热情.
5.2.3 进一步提问(投影)
①(摩托车的支架问题)问学生为什么摩托车上只需安装一个支架就可以固定它?
②(电动拉门问题)问学生是否想知道它的制作原理?
③(修建水泵站问题)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庄和李庄送水,修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水管最短?
④(最短路线问题)一只甲虫在如图2的长方体上从A点爬向B点,如何选择最短路线?意图:通过进一步举例,告诉学生几何与周围
的现实具有广泛的联系,要求他们在学
习几何的同时主动地去观察这些联系,
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另
外通过几何有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努力学好几何,为祖国建设作
贡献.并且说明学习几何也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
5.2.4 ①放映一组几何建筑和一组几何图案.
②展示花瓣(γ=2αsinnΦ的图像)意图:把建筑和图案上的图形的对称美、和谐
美揭示并展现给学生,以几何中蕴含的
美去感染学生,培养其审美能力,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热爱、
追求数学美,可以内化良好的情感品
质,升华为学好几何的情感.
5.3 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让他们去观察、验证(测量、剪拼、折叠等方法)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否相等?最后说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否相等还需要进行推理。让学生了解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做数
学实验或练习中了解学习几何的基本
方法.
*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加以整理。
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教学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