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规划思路出发,分别从两个大的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设计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引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思路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
2.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
2.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2.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2.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三、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1、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四、总结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既已确定,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文.城市规划管理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赵思.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人才开发.2009
论文作者:孙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资源论文; 承载力论文; 生态平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