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脊柱外伤患者应用CT与MRI影像诊断的效果观察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孙金梅
(甘肃省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 甘肃 定西 748300)
【摘要】 目的:脊柱外伤患者应用CT与MRI影像诊断的效果观察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3例脊柱外伤患者,分别应用CT与MRI影像诊断,设为CT组和MRI组,以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脊髓损伤检出率。结果:MRI组共诊断压缩性骨折39例、爆裂性骨折18例、轻度骨骼组织损伤16例,诊断正确率96.83%(61/63),脊髓损伤25例,检出率92.60%(25/27)。CT组共诊断压缩性骨折48例、爆裂性骨折9例、轻度骨骼组织损伤6例,诊断正确率84.13%(53/63),脊髓损伤14例,检出率51.85%(14/2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χ2=18.669、22.004)。结论:脊柱外伤患者的法医学诊断,可优先选用MRI技术,诊断正确率较CT技术更为理想。
【关键词】 脊柱外伤;CT影像诊断;MRI影像诊断;法医学
引言
脊柱外伤是一种多见的骨骼组织损伤类疾病,多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工况事故等因素导致,患者伤情复杂,合并症多,预后较差。目前多主张通过有效的法医学鉴定给予针对性治疗,这对诊断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分析认为影像诊断的效率较高,但不同方式结果存在差异,我院就CT和MRI技术进行分析。
足球选项课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程度,也能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体系的理解程度。
对于该病严重爆发的区域,及时组织协调烤房,指导烟农适时抢烤有价值烟叶,因地制宜推进专业化烘烤服务,加强烘烤技术指导,减少烘烤损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3例脊柱外伤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61岁,平均(42.6±9.3)岁。患者均符合脊柱外伤的病情标准,以骨骼组织断裂、不完全断裂为主诉疾病入院,其中脊髓损伤患者27例。本次研究为前瞻性,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分别应用CT与MRI技术进行诊断。CT扫描借助德制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进行,患者取健侧卧位,行薄层平扫。默认工作电压为120千伏,电流为300毫安,扫描矩阵256*256mm,层厚2mm,螺距1.5mm。以患者病灶部位为核心,就周边部位进行全面扫描,无外伤但存在异常疼痛、压痛感的区域,也纳入扫描范围。MRI扫描应用GE核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健侧卧位,扫描前取下各类金属饰品以及带有金属的衣物等。行T1加权像、T2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扫描矩阵256*256mm,层厚1.5mm。
1.3 观察指标
南夹江裁弯工程的实施,顺应河势发展要求,不但消除了南夹江弯顶的崩岸险情,基本解决了南夹江崩岸多发的态势,还减轻了左汊大江弯道环流的顶冲动力和减少了无为大堤顶冲段的长度,有利于维持大江的河道形态,促进河势的进一步稳定[4]。南夹江裁弯新河道平顺连接上下游,摆脱了弯顶段过度弯曲、崩岸频繁、泄洪不畅的不利形势,有利于缩短防洪战线,有效缓解南夹江的防洪压力,提高圩区的防洪能力[5]。因此,为控制河势稳定,完善河段防洪体系,减轻沿江两岸的洪水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实施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6]。
1.4 统计学方法
MRI技术下,共诊断压缩性骨折39例、爆裂性骨折18例、轻度骨骼组织损伤16例;CT组共诊断压缩性骨折48例、爆裂性骨折9例、轻度骨骼组织损伤6例。经金标准检验,差异见表1。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正确率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诊断正确率(n=63)
2.2 两组脊髓损伤检出率
MRI技术下,检出脊髓损伤25例,CT技术下,检出脊髓损伤14例,经金标准检验,差异见表2。
以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脊髓损伤检出率。
表2 两组脊髓损伤检出率(n=27)
3 讨论
目前可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技术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检查等。X线检查可直观获取患者骨折部位信息,并评估骨折严重程度,但清晰度较差,无法有效呈现较小的病变信息。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强调了解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情况,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则重视了解脊髓伤情,从法医学角度来看,体感诱发电位技术检查、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检查均属于带有独立性的辅助技术,不能用于伤情的全面鉴定。CT检查清晰度较X线更高,能够发现骨骼位移状况。在CT影像中,患者完好的骨骼组织与缺损部位存在明显的亮度对比,黑暗、模糊且与常规健康骨骼组织影像明显不同的部位,一般为骨骼组织断裂,缺乏明显边界的团状阴影,则可能表明该处存在骨骼组织严重损伤甚至粉碎性骨折的可能。CT检查的弊端在于对病理变化的捕捉不够敏感。
MRI技术即磁共振成像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捕捉目标(一般为原子)的运动规律进行成像和疾病诊断。与CT技术相比,磁共振既能直接呈现患者骨折等病情信息,也能通过对不同对象(原子)信息的辨识,了解患者病灶区域的水肿、出血、脊髓损伤等病情。有学者在对比研究中发现,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正确率较CT诊断高约10%~15%[1]。也有学者发现,脊柱磁共振技术进行脊柱外伤诊断,能更敏锐的发现脊髓损伤[2]。磁共振的影像资料也重视通过明暗对比显示患者的伤情,因不同原子运动规律存在差异,患者不同组织的损伤情况可借助高强度信号得到呈现,信号强度越大,病灶区域的损伤越严重,呈现为高亮度特点。加权处理过后,较小的病变信息也能得到清晰展示和捕捉,从而使不明显的脊髓损伤得到诊断。值得注意的是,磁共振成像的加权处理也有助于捕捉病情动态信息,为治疗以及伤情鉴定提供更全面的资料。从结果上看。MRI组完成准确诊断共61例,诊断正确率为96.83%(61/63),脊髓损伤检出25例,检出率92.60%。CT技术下,完成脊柱外伤准确诊断共53例,诊断正确率为84.13%,脊髓损伤检出14例,检出率51.85%,两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脊柱外伤患者的法医学诊断,可优先选用MRI技术,诊断正确率较CT技术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陈明玉.CT、磁共振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19,32(01):24-25.
[2]关闯.CT和MRI对脊柱外伤诊断价值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3):39-40.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807(2019)12-0238-02
标签:脊柱外伤论文; CT影像诊断论文; MRI影像诊断论文; 法医学论文; 甘肃省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