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要求是弘扬和传播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文化传播,更是符合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的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文明;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在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始终是有增无减的,初中对语文的教学活动要求通过传授语文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求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进行传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喜欢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就成了教师和学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初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更加重视知识性,还强调其是实际效能,即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强调的是一种素质上的教育,这也给从事语文教育的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要使新一代的青年接受传承传统文化,吸取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发扬中国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是不容易的,简而言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时代的呼应和要求。
一、立足教材,寻找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资料,其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所以要求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能够重视教材。
(一)对《论语》和名著的学习
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在对《论语》进行学习时,可以追溯到孔儒思想,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可以品味到做人的态度,提升个人的修养,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箴言。又如,在对《红楼梦》这一名著中“宝玉挨打”这一情节进行解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反应特点,并且追溯产生这些反应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家庭的常态,以及封建的“三纲五常”、“母凭子贵”等思想,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回归教材来渗透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具体说来,因为有些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或者是由于教学时间不够充足或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价值上的上升,所以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式要尤其注意这一方面[1]。
(二)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还有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中华名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特别重视对礼仪的教育,比如在对《送东阳马生序》这一文章的学习中就是很好的体现,可以通过对该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尊重教师的礼仪,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的由来,渗透传统的文化。除此之外,对“孔孟学说”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道德修养的学习,因为孔子特别重视"礼",其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以及“非礼勿言”等原则很好的诠释了孔子高尚的精神文明,另外,孔子还有十分重要的尊老爱幼的思想精神,这些道德修养都是在对教材进行解读事要十分注意的,通过这种方式在教材中注入道德修养精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课文中还有忧国忧民以及讲求孝义的美德,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游子吟》中的“孝义”精神等,这些都是藏在课本中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能够影响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重视古诗词的学习和研究
在对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学习时,虽然其语言短小,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寓意,首先在对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文化背景进行探讨,因为一首诗歌的创造必定和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情有关,只有了解了诗歌的背景,才能更好的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在精神上的到一定程度的升华。除了要了解诗歌背景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诗歌进行理解,通过充分激发他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某一特定场景进行想象或者是改写,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当时文化传统下以及人生遭遇下的所思所想,从而达到知人论事的效果,通过自己揣摩的方式在兴趣的支撑下对其做出延伸,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加大传统文化的阅读量,拓展知识
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时,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就要加大对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量,通过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出学习的语感,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早读以及课后时间,充分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在早读时,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比较短小的诗词作品如唐诗、宋词等进行朗诵阅读,这些诗词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诗词,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搜集喜欢的诗词并对其做好整理,从而为早读的进行提供便利。而通过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且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能力,总之,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课本上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继承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阅读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利用早读这一阶段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天开始之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可以让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2]。
三、遵循基本的渗透原则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还要遵循基本一些渗透的原则,首先是对传统文化要有辩证的看法,即辩证选取原则,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不少的糟粕文化,如果在渗透时对其进行盲目的选取就很有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要求在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选取时,选择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内涵意义较为深刻的内容,通过渗透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所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除此之外,由于时代的不同,所以传统文化也应该根据时代要求有所变化,这种原则也被叫做与时俱进原则,在渗透传统文化时,由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只需要将其精髓部分与当代的时代精神做一个有效的结合,就能够很好的消除旧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隔阂。第三,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要保证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状态不同,对传统文化的利用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渗透,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做一个融合,既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能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最后一个原则是深入浅出原则,具体说来,是由于学生的心里状态不同以及发育程度不同而决定,因为传统文化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在对简单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理解,然而对于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可以不对其做较为深入的探究,因为对于这种复杂的知识,想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是需要较多材料和时间的,所以可以简单提示,对于一些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区探索传统文化的更加奇妙的世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的内容应该维持在适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可接受的范围内,才能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3]。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越来越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回归到教材之中,对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深入的分析,通过重视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并且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改写,体会教材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遵循几大渗透原则的基础之上,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素质,更好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衍华,郑汉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14):112.
[2]梁玉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8(01):219.
[3]张学圃.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1):15.
论文作者:莫莉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在对论文; 对其论文; 很好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