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路径探析

孟筱筠,叶小宝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方案是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去师范化、文化失语等,师范院校逐渐缺失固有的特色与优势。因此,文章首先从“双一流”建设这一大背景出发,对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学科建设、资源共享及教学管理三方面着手,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外语教育学科的设想。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师范院校;外语教学

引言

国务院2015 年10 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 号),引发了高等教育学界的热议,不仅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双一流”建设道路,更是迎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1]。随着“双一流”建设大学最新名单的出炉,可以发现全国范围内有些院校和学科被纳入其行列,而师范院校和教育学科被纳入其中的却屈指可数。师范院校与其他类型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为各级各类院校培养教师,这是最根本的职责,也是无法被取代的优势[2]。建设双一流意味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与各知名学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务必对外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提高外语能力这一重要使命,优秀的外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里极有必要借助“双一流”建设这一机遇,来探讨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问题和举措。

一、“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规划

(一)双一流的关系及基本要素

当提及“双一流”建设时,很多人会说: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表面上看,似乎两者间泾渭分明,没有交集,这却是一个误区。参考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它们所拥有的许多是一流学科。大学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系,就好比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流整体,必然是由各部分均一流的学科组成。因此,若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需弄清两个问题:一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间的关系。二是建设双一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建设一流学科就是为了促进一流大学的发展。所谓双一流,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目标,论其实质就是建设一流学科。没有砖瓦,何来房屋?只有建设好各类一流学科,才能孕育出一流大学,同样,前者的形成与发展加速了后者的建设。那么又会有这样一种疑惑:既然一流学科是促进一流大学建成的关键因素,是不是只要抓住学科建设就可以实现双一流目标?其实不然,一流学科虽是一流大学建成的关键因素,但若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还需考虑如下因素:一流的教研水平(教学与科研)、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管理机制等[3]

眭依凡(2016)指出,世界一流大学凭借一流办学理念、设施条件和管理机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继而凭借一批一流学科和一群一流学者来吸引一流学生的加入;最终培养一拨又一拨世界一流人才[4]。此外,由于办学宗旨和学校类型不同,难免有所侧重,政法大学应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外国语大学应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师范美院/ 校应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丁班的成功做法受到了车间、厂里的肯定,并在全车间推广,班组连续几年被评为厂和公司的先进班组,董松江也成为了公司乃至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1979年,他被授

黏度测量是很多化学反应,尤其是聚合反应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指标,不同聚合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黏度相应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大致都是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黏度也相应增加,这也是作为很多过程监控反应过程的测量手段和表征方法。因此,许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黏度的连续自动测量与控制[1-3]。

(二)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部于2000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即熟练掌握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相融合,从而导致中国文化元素缺席,出现“文化失语”现象[10]。以英语教材为例,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最直接,也是接触时间最久的辅助工具。然而,教材无论在内容选取还是逻辑结构编排上,都普遍侧重于西方文化,忽视汉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注入,易造成学生英语没学好,母语不过关这种局面的出现。

根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名单,可以发现全国范围内一些院校和学科被纳入该榜单,然而师范院校和教育学科榜上有名的却屈指可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高等师范院校187 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119 所,专科层次院校68 所,但是入围双一流名单的师范院校仅9 所[5]。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属于A 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余7 所均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9 所师范大学的外语教育学科,均未进入一流学科名单,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列入其中(见表1)。这一现状不单会削弱师范院校的属性,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掌握话语权。因此,如何规划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外语教育学科,成为国家长远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表1 “双一流”建设师范院校名单

韩震和陈海燕(2015)指出,外语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文化、教育中肩负重要使命[6]。在此过程,如何将中国推向世界,就有赖于各高校发挥人才优势和教育辐射作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学院、教育学研究院来开展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教师。反观我国非师范类的“985”“211”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的热情不高。即便是师范院校,也是将教师教育交由各院系下属学科管理,与西方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

表2 “双一流”建设外语学科名单

2.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具体规划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每次至少有一个转派者无法加入我们的基地,”瑞克撕着手指皮,耸了耸肩,继续说道,“总之,在考验的第一关,转派新生和本派新生要分开训练,但这不意味着你们要分开评估。到训练结束,你们的排名将取决于跟本派生比较的结果。他们已经比你们强了。因此,我希望……”

外语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熟练掌握外语成为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中国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离不开国人高水平的外语能力的强有力支撑。现实情况是,全国只有6 所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称外语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见表2)。其中,综合类院校3 所,外语类院校2 所,师范类院校1 所。除外语类院校外,外语学科在其他类型高校中属于“边缘学科”,整体地位不高,发展空间受限。那么外语学科如何发展?外语人才如何培养?如此问题值得深思。无疑,这需要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推进外语教学发展。就是说,外语类教师培养仅靠师范院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高水平大学参与到外语类教师教育行列中也相当有必要。本文从师范院校视角探讨外语教学发展,因为师范院校的特色是教师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更强调培养学生教的能力,惠及的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在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最终实现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师范院校肩负着特殊使命。

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多为基础教育储备师资,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好生源准备工作。可现实却是,许多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工作者与所在地的中小学教师、教研人员几乎没有联系,甚少深入中小学开展基础课程调研。久而久之,这样的外语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如果说高等教育是金字塔的顶尖部分,那么基础教育便是决定顶尖是否牢固的最关键因素。倘若不了解基础阶段教学现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师范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会被社会淘汰。

二、“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困境

(一)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开展师范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优秀教师。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双一流”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清华前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说过,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这足见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师范院校现实情况是,外语教师内部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擅长教学;有的擅长科研,鲜少有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教师。师范院校外语教师群体中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学习经历者不多,整个教师团队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课题项目难以申请。参考《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外语类核心刊物,主编要职均由国内知名院校的博导担任,同时还在国际核心期刊、学术研究组织中任职[11]。由此可知,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应当是科研能力强,具有学科发展前瞻性,同时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第一,倡导办学国际化、多元化理念。与海外学校开展合作,丰富外语教学理论,开设体验式课程、基础实践课程,凸显师范特色。师范院校是为教育行业培养人才,那么就要坚持培养一流教师的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动力。第二,培养复合型人才。引进海外优秀教师团队,开展交互式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第三,增设地域特色外语教育课程。中国疆土辽阔、文化多元,有针对性地增设特色外语教育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区域文化,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陕北、新疆等地本土韵味浓厚,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应摒弃传统优势,要立足于对西北地区战略发展的需求,有策略地开展西北部教育研究,使外语教育课程更具地域特色。第四,试行硕博士助教制度。在设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师范院校,由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教育工作。一方面双方年龄相仿,有共同话题,便于本科生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研究生的教师素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机会和平台。

(二)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去师范化

师范院校为教育之母,是教育的主力军、领头羊。师范院校自建立以来,就以教育学科为依托逐渐走向正轨。师范院校相较于其他类型院校,在外语教学规划方面应侧重师范性,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学,更要培养学生如何教。但部分师范院校对外语教学的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办学理念界定不清,走综合发展道路,进而导致同质化现象。一些外语教学工作者甚至错误地认为,判定一名英语教师合格与否的关键要素是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否扎实,与师范教育无太大联系。

所谓外语教学去师范化,是指放弃或部分放弃原先以培养外语教师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转向其他用途的外语教学,或者是在培养方案和专业名称前保留“师范”二字,实则对师范教育重视不够[9]。许多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大三才开设英语教学课程,且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选修课,学生日常还是以学习英语语言技能为主。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国家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

因此,借着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热潮,师范院校应对外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首先,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外语教学体系。我国187所高等师范院校分布于全国各地,具备各自的区域、民俗特色。虽然各师范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面大体相同,但具体教学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特别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省市应考虑到差异性需求,教学中融入民族元素,培养服务该地区的本土型知识储备人才。其次,在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外语教育学科中,重点突出“师范”属性和特色。师范院校若想跻身一流行列,必须重视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除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外,丰富师范教学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也实为必要。最后,借助“双一流”建设和办学国际化等平台,邀请国内外外语教育领域的学者进校讲学,参考和借鉴成功典范,提升办学质量[7]

(三)外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

1.“双一流”建设中外语教学处境

三、“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路径

(一)一流外语学科建设

这是一项成本高昂,技术和智力密集型的研究。但是,只有探索深海,我们才能挖掘深藏其中的宝藏,更好地了解大海的美以及它的复杂。

虽然“双一流”建设打破了原有的资源配置“终身制”,让地方师范院校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国家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划拨的经费不足,再加上地方师范院校本身办学理念跟不上形势,经费支出不均衡,与一流师范院校及其他一流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校际合作甚少。这些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发展所需的资源缺失,自然难以吸引一流师资加入其中。

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等多方面。2015 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以人才培养为重心,开展教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师范院校应该科学布局外语专业语种,打破办学同质化局面。

据统计,我国只有6 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其余的均属地方师范院校。继1995 年实施“211 工程”、1998 年实施“985 工程”之后,2015年国家又推出“双一流”建设方案,旨在通过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打破身份、地域壁垒,带动各级地方院校发展。长期以来,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国家将主要财力、精力投向重点师范院校。这些院校凭借政策、地域、师资等优势,在一流高校行列中扎稳脚步,而地方师范院校原本狭小的发展空间则更加受限。根据2018 年公布的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预算,清华大学荣登榜首,经费预算高达269.45 亿元,同期的师范类院校,仅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经费预算在50 亿元以上,教育经费呈不均衡状态[8]。尽管政府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但每年拨给师范院校的经费与综合类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拨给地方师范院校的经费则少之又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提速及wifi全覆盖,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变得离不开网络,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这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图书馆服务中自助借还服务、在线阅读以及全文下载等方式使高校师生自助操作即可完成。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馆员如何突破传统、开拓创新,成为近年来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因此,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为研究方向。

学位点建设是考量一所学校教学团队水平高低、科研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已有部分师范院校将教师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发展,可是能够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科二级硕士点、博士点的院校只占少数[12]。并且仅限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层面,难以拓展至博士研究生培养这一更高层面,也难以打通至本科生培养这一基础层面,因此无法开展自上而下的全面变革。从长远发展来看,需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外语教师教育、外语教学等二级学科,让师范院校逐渐走回“师范”正轨。

(二)一流外语资源共享

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师范院校要具备国际视野,走出以往自给自足的小天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交往合作,实现优质外语资源共享,这是建设一流高校的重要保证。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流师范大学,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的百余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相关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但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归地方管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办学资源有限。所以,师范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加强外语学科和专业建设,搭建新的学术平台;要鼓励外语教师踊跃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社科研究项目,加强与学术界的交流,密切与社会各界联系,丰富融资渠道。科技进步为外语教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纷纷进入大中小学英语课堂,更是加快了知识传递和共享的速度。

(三)一流外语教学管理

建设一流师范院校,不仅需要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更需要能做出正确决策的管理队伍。这里所说的管理队伍,不仅局限于校长、院长、书记等决策者,还包括学科带头人等。外语学科属于人文社科,在中国根基尚浅,发展环境不是非常有利,处于边缘地位。“双一流”建设的激烈竞争下,外语学科在根基稳固、资源丰富的综合学科中根本扎不住脚[13]。外语学科要努力赢得地方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扶持,争取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外语学科如何发展,不能仅限于跟踪国外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引进相关成果,导致缺乏本土化、原创性。师范院校要贯彻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为外语学科视野广、有建树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渥的待遇和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定期选派外语教师前往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学习。师范院校对外则需要推动校际、国际间交流合作,成为建设双一流道路上的盟友。各师范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上存有相通之处,同时也因地域、办学水平等不同而存有差异,因此加强合作可以汲取成功的外语教学经验,实现双赢、多赢。

“三十年前我送你母亲一块玉佩,和我这块一模一样。那时,我在你们老家当知青。”范坚强下乡时,爱上一个当地女青年。1978年,他考上一所美术学院,结果因画裸体女模,不久即以强奸罪下了狱。那时,他们的儿子刚刚满周岁。那个女青年再也不愿意理他,后来甚至搬了家。以后,范坚强多次寻找她未果。再后来,虽然找到了,她也不肯再见他。她不是恨他坐过牢,是恨他因为强奸而坐牢。那个女青年就是一杭的母亲。一杭从来没有从母亲嘴里得到关于父亲的半点消息。当范坚强说起这段往事时,他被震惊了。

四、结语

中国的未来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培养靠学校。近年来师范院校呈现走向综合发展趋势,教书育人的作用被弱化。而对接“双一流”战略,师范院校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外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理应加大重视程度和教学力度。针对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借“双一流”建设这一东风,提出了构建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外语教育学科的设想。希望能作为引玉之砖,鼓励更多同道参与话题讨论,吹响“双一流”建设号角。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外语类院校的发展定位、特征与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39(1):1-17.

[2]郝文武.师范院校应努力建设好一流教师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18(4):1-5.

[3]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8(5):1-13.

[4]眭依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六要素[J].探索与争鸣,2016(7):4-8.

[5]谢艳华.源源不断涌现好老师是一个民族的希望[N].人民政协报,2018-09-12(010).

[6]韩震,陈海燕.协同创新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9-12.

[7]曹迪.“一带一路”倡议下师范院校外语教育规划研究[J].教育评论,2018(5):30-33.

[8]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今年预算 清华预算超200 亿[EB/OL].http://edu.163.com/18/0502/06/DGPI0AOC00297VGM.html#from=relevant,2018-5-2/2018-5-6.

[9]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1-6.

[10]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12(6):88-92.

[11]高会军,杨学博,尹珅,等.选题前沿化过程精细化素质国际化——“三位一体” 国际化视野下博士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5):18-22.

[12]朱旭东,赵英.“双一流”建设逻辑中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8(9):7-14.

[13]王守仁.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若干思考[J].外语界,2018(4):13-17.

Development Path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Double Tops" Construction

MENG Xiao-yun,YE Xiao-ba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he "Double Tops" construction plan i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It offer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uch as removal of normalization, cultural aphasia, and loss of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a normal university.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Double Tops" construction as its background,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for building a first-class normal univers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 first-clas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discipline.

Key words: the "Double Tops" construction; normal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9699(2019)04-0058-05

收稿日期: 2019-05-27

通信作者: 叶小宝(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方向研究。

作者简介: 孟筱筠(1996-),女,安徽合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

标签:;  ;  ;  ;  

“双一流”建设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