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指标国际比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框架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GDP指标国际比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框架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国际比较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框架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决问题论文,国内生产总值论文,框架论文,思路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最重要的统计指标,也是联合国推荐、目前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一指标的国际比较,对于正确反映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评价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和经济效率上的差距,对于国际组织分配援助和分摊国际负担数额方面均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意义。也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决策及制定计划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我国自1986年开始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指标,1992年开始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目前我国是一个正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无论在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与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显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由此导致统计核算基础、核算模式和核算结果与国际上通行的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在国际比较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比因素,从而影响了国际比较的效果。

一、经济、社会体制差异带来的问题

(一)价格体系的差异。在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对价格一般具有可比性。当部门商品比价不合理时,即其部门的相对价格偏低或偏高时,会迅速地反映在该部门的利润水平上,从而吸引其他部门的资金进来或排挤一部分资金出去,使该部门的相对价格水平和利润水平逐步趋向合理。十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曾对我国的价格体系进行了调整,实质上是一个微调、渐进过程。但我国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价格基本或部分实行政府定价,加之国际贸易管制还没有全部解除,以致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扭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我国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还受到一些制约,从而使价格背离价值的扭曲现象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其结果是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使用结构也存在扭曲现象。在扭曲价格体系下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使用结构也会产生扭曲。

(二)财税体制上的差异。在使用要素成本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政府对于私营产业部门和国有企业的一切补贴即作为间接税(我国为生产税)的负值而加以扣除。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补贴一般仅限于农业部门。而我国的生产补贴是政府为调控价格和扶持生产而对生产部门提供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凡实施价格补贴的产品,其定价往往低于市场价格,据此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再将补贴视为间接税的负值而加以扣除,必然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低算。

(三)规模庞大的非营利性行政、事业部门是我国社会结构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结构的又一重大差别。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规模庞大的行政、事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党政群、司法、公安、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科研、广播电视等众多国民经济部门。如此规模庞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实行非企业化经营,属非营利性部门,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致使各级财政不堪重负。

从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算中就没有利润和税金两大项目,其增加值计算时也只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三项,致使这些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营利性部门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部门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上的差别,当社会劳动者从非盈利性行政事业单位向盈利性部门转移,则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增加;反之,当社会劳动者从盈利性部门向非盈利性行政事业部门转移,则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减少。

(四)“企业办社会”即小企业、大社会这一中国社会结构的一大特色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众多企业(外资、合资企业等除外)、事业单位和机关中,普遍存在一些应由社会承担的事业被强加于自身,成为“包袱”。如职工的住房宿舍、医疗、就餐、子女入托、上学、就业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企事业、机关单位内部自行解决,当然对于广大职工带来了便利,有利于广大职工集中精力把生产、工作搞上去。但从总体上看,同时也使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与外资、合资企业竞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企业办社会”这一历史阶段的产物,至少造成以下两方面的后果:一是企业办服务业、福利事业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一般要入企业的成本,从而冲减了企业的利润,造成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二是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会服务的增加值在实践上很难独立计算,通常笼统地计入整个企业所属的产业部门,从而造成全社会国内产生总值不能客观反映实情。

二、统计技术方面带来的困难

(一)行政事业单位劳动报酬的低算问题。在行政事业部门中还存在由于职工的实际劳动报酬(工资)一般高于名义工资和职工福利费之和这一事实,因而造成这些部门国内生产总值的低算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这些部门职工的名义工资水平一般低于盈利性部门和企业的情况下,劳动报酬攀比机制拉动,促使这些部门以奖金、补贴、实物及名目繁多等形式增加职工的实际收入以弥补职工名义工资的低下。据国务院研究室初步匡算,以1990年为例,这些部门职工工资外收入相当于正常性工资收入的40%左右。近年来,其增长势头不减当年。

2、这些部门中一些是掌握人财物等一定实权的部门,这些部门少数人往往以象征性的付费方式购买商品、公车私用、公款消费,机关小食堂伙食补贴等属于增加个人收入的项目作为单位的开支而计入中间消耗,其结果是既少算了职工的劳动报酬,还使按“生产法”计算的部门增加值少算。

(二)房地产业中住房租金和折旧的低算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一般将房地产业分为三部分:一是房产管理部门,二是房产开发经营部门,三是城乡居民私房;而把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自费的宿舍用房排除在外。上述三部分中纳入统计范围的,除了房产开发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外,其余两部分属于非营利性部门,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都存在着低算的问题。

1、房产管理部门的总产出一般应等于房租收入、土地使用费收入、拨入经费(扣除用基建的投资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换房手续费和房产交易费收入)四项之和。显然,由于实行非企业化管理(无营业盈余),加之房租极低(即使房改方案出台后,房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总产出的低算必将导致房地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低算。

2、城乡居民自有住房的产出按市场的房租价格加“虚拟”折旧进行计算,而“虚拟”折旧的比率一般比照公有住房的折旧率来确定的,比率明显偏低,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低算问题。更值得指出的是,占我国人口近75%左右的人居住在农村,住房几乎是私有的,因而,这部分国内生产总值低算的数值是很可观的。

(三)行政事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的低算问题。行政事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采用“收入法”计算,即工资、职工福利费和估算的固定资产折旧三项之和。从统计计算方法的技术角度看,我国目前仅按2%计提行政事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其比率是远远低于营利企业的折旧率比率,也远远低于行政事业部门固定资产房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忽视了近年来物价上涨的势头。由于行政事业部门没有营业盈余。其少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不可能在营业盈余中得到弥补,从而必然造成行政事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的低算的事实。

(四)私人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低算问题。

目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育不够成熟、完善。按SNA经济核算体制要求,属于自产自用的固定资本形成,原则上按同一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时的价格估算它的总产出。按此要求统计个人固定资本投资时,存在着少算的技术问题:

1、农民自建房方式大多采用乡亲帮工的形式,其人工费支出通常只包括食品、烟酒等项开支,大大低于实际耗费劳动的价值,造成个人投资总额中人工费的少算事实。这种由于经济非货币化所造成的个人投资费用统计低算的事实,不仅仅存在于农村农户的建房活动中。

2、目前,我国农村实行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散生产经营方式,所以,对于农田的开垦和整治、灌渠的挖修、果园的建设、植树造林等形式的固定资本的形成都漏于统计。

(五)其他方面的低算问题。例如家庭服务业中保姆、家庭教师、钟点工的劳务费、零星的修理服务等带有社会性、营利性的劳动作为一类生产部门理应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但由于这类服务活动的劳动方式较分散,分布面广,造成统计技术上困难而漏算。此外,还包括从事第二职业劳动报酬的漏算。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对于经济、社会体制的差异而带来的问题,我们认为:1、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而逐步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步现代化,即社会、经济体制差异的逐步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将会逐步适合于我国现行的社会、经济体系。从本质上讲,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原生于西方国家,是为适应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一个统计指标,应该说,这是一个能较贴切地反映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统计指标,理由是这个指标同时具备了“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两大特征。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也是情理中的事。

2、经济、社会体制的差异将会在我国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中逐步缩小。(1)改革扭曲的价格体系,将双轨制价格并轨,改变产品、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不正常现象,遵循价值规律法则等列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近年不断出台的种种价格改革措施就是例证;(2)财税体制改革,实行税利分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将被作为改革经济管理方式,由国家直接管理国民经济向间接宏观调控过渡的重要内容;(3)企业经营机系的转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使企业逐步卸下“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并使各项社会服务事业逐步走上专业化、企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4)在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引导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部分或全部地走上企业化的发展道路,最终使政府部门的机构、人员“消肿”,并限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合理界限之内。

(二)对于统计技术性困难带来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各级统计部门的主观努力来逐步加以缩小。但我们认为这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统计体制本身就是社会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计目标模式不可能一步到位,是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启动、运转到成熟要等到1995年以后,届时,问题可望逐步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无论从国际上还是从我国国内来看,我们以为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不失为现有经济统计指标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在国际比较时的价值并不因存在种种问题而失去其作用。故应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在国际比较中的功能。

标签:;  ;  ;  

GDP指标国际比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框架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