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效益审计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_审计师论文

效益审计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效益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府效益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绩效审计,关于其定义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审计定义,效益审计是指针对经济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我国目前已制定了大规模开展效益审计的计划,该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益审计队伍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应该相应制定我国效益审计的人才发展战略。

一效益审计师的职责

杰瑞弥(JEREMY)等人认为效益审计师是一个复合体,是集多种职业为一身的。见下图:

四种特性各居一角,没有哪个审计师纯粹属于其中一个方面,都是四种特性的不同组合,只是不同的国家会较为偏向其中一个角。

瑞典的效益审计师就偏向于右下角,扮演管理咨询师的角色。英国审计署主要是向英国议会的公共会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他们更接近于担当会计师的角色,因此英国审计署更偏向于右上角。无论是瑞典还是英国,都不涉及判断和决策问题,这与法国截然不同。法国采用司法形式进行审计,因此,较偏向于左上角。但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也向公共组织提供建议,法国的审计正在向图的中心转移。芬兰审计局将自己描绘为信息提供者,这是左下角的职责。

根据各国历史经验,审计机关不可能同时担任所有职责。一方面是他们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有些职责是互斥的。例如,审计师不能一方面以判决者的面目出现,同时还作为一个咨询师提供改进建议。同样,如果审计机关在进行研究性调查工作,他们就无法同时向需要及时的管理层提供建议。如果审计机关作为独立会计师出现,向议会或公众揭露了许多被审计单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就不方便以咨询师的名义提出改进建议。

至于一个国家的效益审计是属于哪种职责,是不能随意选择的,要受到法律和历史发展的制约。在效益审计刚刚开始起步的国家,如中国,可以选择其起点是什么,今后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

二西方国家效益审计师队伍发展的总体特征

效益审计师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独立团体存在的基础。经过80至90年代的发展,出现了下面的特征:

(一)从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效益审计机关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英国审计署逐步成立独立的效益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在开展。

(二)雇员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瑞典审计师73%是大学毕业,芬兰审计师全部拥有大学文凭,主要是会计和工商专业。法国审计法院的大部分官员具有硕士文凭,他们具有从事公共法律、经济和金融工作的资格。

(三)制定了完备的训练和指导计划

根据审计师的需要开设了许多与审计师的一线管理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英国审计署的训练内容包括“内部课程”、“外部课程”、“工作跟踪”等。在瑞典国家审计署,也设立了类似的内部课程,他们还举办各种研讨会和讲座等。

(四)扩大了审计师队伍的技能范围

在过去,英国国家审计署对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使之有能力从事财务审计。目前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改变,英国审计署雇佣了一些掌握经营研究、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人。法国特别需要具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包括工程技术人员。

(五)对效益审计师的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效益审计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效益审计师队伍也得到迅速壮大。到目前为止,效益审计队伍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队伍。他们有自己的专门机构,他们的技术也日臻成熟,有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工作中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然而,他们也有不成熟的一面,比如没有统一的名称、审计范围,从对制度的分析,到对某一合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只对单个职能予以关注,到对一群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等不一而足。英国审计署的效益审计师更像一名受过训练的会计师,瑞典审计师可能是会计师,也可能是一名经济学家或社会学家等。大部分审计师尽管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状况、公共改革和其他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三制定和实施我国效益审计人才战略

目前在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的审计师大多是会计和管理专业出身,这对于效益审计是不适用的。如前所述,效益审计人才的知识要求与财务审计的知识要求相差许多,各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效益审计人才是开展效益审计的基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效益审计专家制度,以实施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工程带动整个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各级各类审计人才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审计队伍。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的效益审计水平,还必须制定和实施效益审计人才战略。该战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逐步建立独立的效益审计机关

目前开展效益审计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已经从审计机关财务审计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效益审计机关。英国审计署从1991年开始逐步成立独立的效益机关。随着我国的效益审计事业不断发展,建立独立的专门进行效益审计的部门非常重要。这有利于积累经验,有利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加快现有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转型步伐

第一、效益审计工作是一项创新型很强的工作。效益审计人员的创新需要制度的保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优秀审计成果的奖励。

第二、效益审计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课堂。因此,应鼓励各级各类审计机关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然后形成经验、指南、制度。

第三、建立学习型机关对于效益审计来讲是最为迫切的。效益审计对于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讲是新事物,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制度,是建立效益审计人才队伍的最迫切工作。实现审计队伍的人才转型,主要靠自己培养。国家审计机关应及早制定《效益审计人才培训规划》,首先制定效益审计人才的技能矩阵,提出明确的效益审计人才的能力要求,然后选择师资力量较强、培训效果较好的院校作为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大纲、编写效益审计教材。

(三)盘活现有人才,广泛选拔人才

尽管效益审计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但我国也不乏效益审计人才。因此,应首先盘活现有人才,建立内部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广开人才之源,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选人才,从社会上、从国内外招聘合适人才,努力建立一支精干、年轻、综合素质高的效益审计队伍。

(四)建立外部人才专家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每一次进行效益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标准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审计机关不可能储备所有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外部专家协助审计师工作,建立外部人才专家库。系统地利用专家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例如,英国审计署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雇佣大量的外部专家,包括学者、管理咨询人员等参加效益审计。

不但要利用外部社会专家的力量,而且可以将部分效益审计任务外包。比如调查、实验、测试、计算机分析等,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五)建立效益审计师管理制度

效益审计师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参加效益审计人员的资历、能力、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制度要求和管理方式。这项制度包括:

1.效益审计师的选拔提升制度

效益审计师在效益审计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其所表现的审计素质优劣程度,直接影响效益审计工作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确定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是审计人员工作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2.建立效益审计师技能矩阵

一个合格的效益审计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是实施效益审计人才的关键。因此,应在总结效益审计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完成效益审计所必需的素质与技能。

3.建立优秀效益审计师的评价标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效益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意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4.设立“效益审计师”资格证书或称号

对于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内容和形式的考核获得通过的人员,可以授予“效益审计师”称号,颁发资格证书。

5.效益审计师的继续教育制度

规定效益审计师每年继续教育的时间、培训的方式、培训项目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有关效益审计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从事效益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

6.效益审计的奖惩、任用制度

制定效益审计的有关规范,明确效益审计准则、效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使效益审计师的工作有依据进行考核,以确认效益审计师对其所从事工作的胜任程度。

标签:;  ;  ;  ;  ;  ;  ;  ;  ;  

关于效益审计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_审计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