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作用研究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作用研究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之行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起始于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已从初期的媒体对比型、专题实验型研究进入到整体与综合为主的发展阶段。“九五”期间,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正在结合基础教育教改的实际,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服务。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已从一般号召、自发、分散的研究变为有计划、有组织、分级管理的研究;从单项、单学科、个别年级、短周期的研究,发展到多学科、学校整体、周期长的研究;从单纯的电教人员研究,发展为有各级校领导、各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群体研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中小学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批有影响的实验研究正活跃在基础教育的深层改革领域,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实验研究,以及目前正在启动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等。通过这些教改实验,涌现出了一批专家型的校长,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提高了中小学的整体科研能力,促进了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制作、开发了一批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资源,改变了中小学领导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念,正在逐步为迎接21世纪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做各方面的准备。

回顾近年来各中小学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越来越明确。纵观历史上成功的教改实验,无不注重先进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目前开展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更加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对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实验的理论基础。

2.实验课题的提出能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实际,针对当前教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为了克服教师中心论、行为主义和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模式;《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提出有其国际教育改革和国内教育实际的双重背景——80年代初,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世界教育改革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双重挑战,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开发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此实验课题便应运而生。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领域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何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培养“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校长”;现代教育技术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终身化等等。

选题的程序比较规范,一般都能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筛选问题、陈述问题”的程序确定实验研究的题目。

3.在充分利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内容分析法等的基础上,注重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学生与信息分析系统等采集、分析、处理各种教育信息,更加高效合理。

4.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验研究中更重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与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优于传统的教师备课。

教学内容分析上,传统备课侧重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而教学设计则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上,传统备课侧重于教师准备如何去做。教学设计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案表述上,传统备课用语言对教学过程进行描述。教学设计用教学结构流程图来体现教学模式与结构。

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经历了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未来的教学设计将更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发现、协商、建构。

5.实验研究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课题管理与实施办法。从选题、立项论证到实验的准备(包括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实验队伍并培训、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与媒体的准备与制作等),从实验的实施到总结、评价、推广应用已逐步被广大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掌握,形成了一支由学校领导、学科教师、教研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队伍。

这些都是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可喜的变化,但与国外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先进国家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力度(从60年代起世界性的改革浪潮经过了60年代的学科教育的现代化、70年代的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与实施、80年代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90年代的教育信息化热潮)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教师无法从大量繁重的日常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从事于教改研究,即使有心,或许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掌握。在许多地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校长”还只是几句宣传的口号,广大教学工作者美好的愿望而已。

如何在中小学迈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第一步?如何使广大教师在现有的水平上尽快掌握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笔者认为行动研究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实际。

二、什么是行动研究

有学者把我国中小学目前的实验研究分为了五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与严格的正规研究(如基础性研究)相比,它是一种非正规的实验研究。自50年代从国外介绍到我国,已被广泛地用于教育研究领域。它是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如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究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只求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行动研究的基本意图在于,帮助实际工作者省察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日复一日的教育实际是否联系;在于将行动研究整合进教育背景,以使研究能在实践的改善中起直接而迅捷的作用;在于通过帮助教育实践工作者成为研究者,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它是一种革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某个人或某团体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实践之改善。

在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行动研究常表现为,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做的研究。它紧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自始至终立足教学、服务教学、指导教学、改进教学。

三、 为什么行动研究适用于中小学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首先从中小学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严密的教育实验研究(如基础性研究)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研究过程严密、实验条件苛刻,一般中小学教师没有能力从事这样的研究。目前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较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处理许多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和简单重复的劳动,教师无法提高自身的素质。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经验,对实验的方法也不熟练,因此对于实验研究需要一个起步和适应的过程。

其次从行动研究自身的特点来看:

1.应用的即时性。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理论的发展,也不在于普遍的应用,而在于当时当地情境的改善,是为了解决本校、本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怎样选择合适的插播型电视教材,提高某一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能及时满足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寻求困难解决办法的需要。

2.在行动研究中中小学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有一支由学科教师、研究专家、教研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实验队伍,他们通力合作,保证了教师开展实验的顺利进行。

3.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在行动研究中,从事研究的人员(中小学教师)就是实际工作的人员,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就是从事研究的人员(中小学教师自己),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把研究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改进研究技巧、强化专业精神。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不间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和反思,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合作者的交流,不断加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行动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行动研究强调实际工作者主动研究、探寻解决自己工作中所遇困难的精神,给广大小学教师以鼓励、启发——不要等待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自己行动吧,从行动开始!

四、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之行动研究

1.发现问题。在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譬如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深入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的现代化?面对着知识的迅速增长、信息量的不断膨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学科的高度分化与整合,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如何以现代教育技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如何设计、开发出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在教育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解决。

2.分析问题、确定解决的问题。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总是很多的,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行动研究的关键是要按照选题的科学性、需要性、创造性、可行性的原则找出目前能力下可以解决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3.提出设想、拟定计划。行动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研究的目的、意向及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分析

·研究的背景及基础

·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的经费预算

在行动研究方案中要表述: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本实验拟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等。

4.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测验、实验法等途径收集各种行动研究的资料,现代教育技术为实验资料的收集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摄录像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学生课堂信息反馈收集系统、远距离通讯网络等,这更有利于行动研究在学校的开展。

5.实验与修正。把计划付诸实验行动,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时修正和补充计划,直到计划完成。

6.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简明综合分析,以确定问题解决的程度和效果。

五、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学教师必须有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实验观。教育实验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艰难复杂的活动,周期长、风险大,需要人们脚踏实地作出奉献。在我国目前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仍属于高消耗、低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进行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

2.必须处理好开展教育实验与学校常规教育之间的关系。常规是学校正常动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一方面对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成为实验的阻力。

3.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又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有所创新。

4.应注意加强地区性、全国性的交流,努力将自己的教育实验成果推向社会。

5.应注意克服教育实验中出现的几种“效应”:

·霍桑效应:在实验中表现为师生意识到开展实验,产生新奇感、优越感而以积极态度大力投入,其表现超乎寻常。

·约翰·亨利效应:在实验中表现为对照组得知将与实验组比高低,而以不甘居后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热情,使其成绩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在实验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会影响学生的自信与进步。

标签:;  ;  ;  ;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作用研究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