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苏丽颖

设计者: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二龙山农场学校 苏丽颖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课标中关于阅读、写作有如下要求: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愚公移山》一文中的第一课时,重点突破对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人物精神的刻画和赏析,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和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愚公精神的实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是根据《列子·汤问》中同名故事改写的。《愚公移山》用主谓词组做标题,点明本文是写愚公与其子孙移山填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热情赞美为达到某种理想,敢于奋斗,自强不息,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

毛泽东主席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词中,批判地运用这个故事,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精神,“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最终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毛主席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理,赋予这个故事以新的内涵。

学情分析:

优势: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能够与他们“玩”到一起的老师。需要在趣中求学。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只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才了解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从而产生情感。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过程为基础,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认识过程,构成人的认识世界之一。积极地、良好的情绪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

劣势:学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时间有限。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人物的对愚公移山行为的不同态度

2、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知道不同人物的对愚公移山行为的不同态度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流程:

活动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清除阅读障碍。

2、学生开火车读,然后根据给出的提示,总结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三、研读文本,深入剖析

(一)愚公移山的原因

1、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2、找出愚公移的是哪两座山,为什么要移山。

(二)移山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三)愚公决定移山后,大家的态度

1、动笔自行标注,愚公决定移山后不同人的不同态度。

2、愚公的儿子是什么态度?

3、愚公的妻子又是什么态度,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4、智叟又是什么态度,他是怎样对愚公说的,你觉得智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面对智叟的嘲讽,愚公他是怎样回答的?你觉得愚公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四)愚公成功移走大山凭借的精神

1、愚公为什么能够感动玉皇大帝大帝?

2、是什么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

(五)把这则寓言故事演一演

1、学生自由组队,自由划分角色。

2、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语言、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四、拓展延伸

(一)发挥想象

1、想象若干年后,愚公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2、设想一下,成功移走大山之后,愚公和智叟再次相遇,他们会怎样说呢?

(二)抒发感悟

1、说一说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悟?

2、把你的感悟写一写。

板书设计:

论文作者:苏丽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苏丽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