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理论联系实际——对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教育改革论文,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关键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本文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以往的政治理论教育所以有失误,关键在于违背了这一原则。本文提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搞好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看法。
关键词: 理论 联系 实际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1—410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理论怎样联系实际?毛泽东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有的放矢”[1],就是“实事求是”[2]。共产党人的理论本源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在苏联才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样,正是由于理论联系实际,才有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事实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3]。
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考虑,还是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考虑,或者是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虑,政治理论教育都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生动的实践,回答并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政治理论教育空谈主义、抽象说教,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过去政治理论教育的通病是理论脱离实际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中政治理论课已经不能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受到贬低和冷落,有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是浪费时间,有的学校或者在课时安排上压缩时数、或者在计算工作量时打折扣,社会上有的则提出取消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和反思,更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造成政治理论教育现状的原因,人们研究和反思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是三句话:理论内容陈旧,学生不愿学,老师不会教。我觉得这些都是事实,这样讲没有错。但又觉得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于使学生感到厌烦。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我想根本问题还是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原则。
回顾多年来的政治理论教育,存在的通病是理论脱离实际,往往是所讲的理论与事实不符,或者是现实情况得不到理论的说明。理论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不少青年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陷于两难境地:要么固守传统理论,脱离现实生活;要么突破传统理论以适应现实生活。
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原因,一个是理论问题,一个是教学问题。
首先是理论问题。我们说理论有问题,不是指马列主义本身有问题,而是指经过后人“加工”过的马列主义理论。马列主义是科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升华。但是后人在对之进行加工和阐述时未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存在着不少误解和曲解:一是绝对化、片面性地阐述和诠释马列主义,突出的例子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全盘否定,无情批判,而把马、恩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的种种设想当作现实来宣传和贯彻,造成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觉和误解;二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剪裁”和“组合”马列主义理论,最明显的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政治经济学理论分割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并由这两个部分组合成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前部分讲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后部分讲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如此对应组合,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观念;三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认识反复落差大。例如,从批判资本主义转向学习资本主义,从否定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向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从反对私有制转向承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对理论认识的这种反复和摇摆,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既增加了政治理论教育的难度,又使政治理论的威信严重受损;四是教条化地理解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例如误解了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应该限制和批判,进而批判起物质利益原则,使人们淡漠了物质利益这一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此外各门课程都要求系统化和完整性,造成内容重复。政治经济学本身有重复,马列主义理论几门课程之间有重复,马列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也有重复,使人感到啰嗦、厌烦。总之,现在开设的马列主义理论课,部分内容脱离了国内外发展变化的现实,脱离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脱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激烈变化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无力回答国内外发生的许多重大问题和社会现象,使人们产生了马列主义“过时了”的想法。
其次是教学问题。作为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客观现实,从分析客观事物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来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高,不能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回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诸如:权钱交易与市场经济有无必然的联系?一些包工头和私营企业主暴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当然也有的教师连基本原则都讲不深透。二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缺乏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忽视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关注社会,追踪热点的特点,讲课照本宣科,使学生听起课来感到枯燥。
三、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搞好政治理论教育改革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又是政治理论教育的难点。吸取以往的教训,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必须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
首先,要正确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和做法,有的认为每讲一个原理搭配上一个例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把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为是“立竿见影”、“包医百病”,做不到就是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还有的一讲联系实际就把社会传闻、街谈巷议搬上课堂,甚至是社会上热什么、炒什么就搬什么,诸如此类的认识和做法,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曲解和偏离。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4]因此,我们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其实质就是要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客观实际(包括国内和国外)学习马列主义,帮助青年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因此,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不加选择地什么都联系,也不能企求理论联系实际起“立竿见影”、“包医百病”的功效。须知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和形成是长期的。社会上的问题有些也不是政治理论课所能解释清楚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与贯彻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新编写政治理论教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首先要求理论本身必须正确。正如马克思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由于传统政治理论存在种种缺陷,政治理论教材急需重新编写。对此国家教委已有部署。现就如何新编教材的一些意见谈谈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新编教材要不要强调系统性、完整性?我想,过去正是由于过分强调各科教材要系统和完整(思想上可能也有怕犯片面性错误之嫌),才造成各门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倘若重新编写仍要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将很难避免不重复、重叠。至于系统和完整,也是相对的。政治理论教材是经过“加工”的马列主义理论,对马列主义理论本身来说,其系统性、完整性就已是相对的了。所以,我认为重新编写政治理论教材不必过分拘泥于课程体系的系统和完整,而应从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出发,把认识论和方法摆在重要位置,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6]的方针,重新设计,重新剪裁,该留的留,该删的删,该改的改,该加的加,合理布局,建立起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适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理论课程结构。
第二、要不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有人提出新编教材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以便随时补充国内外及本地的新鲜材料。我认为,理论与实践不同。实际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发生;理论是对客观实际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见,其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理论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理论教材是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和阐述,也必然要求相对稳定。当然马列主义理论也是相对真理,它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它也是向前发展的,一有新的理论形成出现,教材必须及时相应进行修改。因此,新编教材时不必也不应人为地留下什么空间和余地等待新鲜材料来填补。须注意的是在阐述马列主义时要避免重犯以前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不要把话说过头。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必须及时为教学提供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有关资料和信息。比如原苏联和东欧的剧变,是当代国际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由于情况错综复杂,对这个事件并不是靠一、二个马列主义原理所能解释清楚的,也不是一般的教师个人所能做得到的,这就需要国家教委组织编写资料,提供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过程、评价等详细内容,作为广大教师讲课的依据。
再次,要提供各种条件让政治理论教师了解实际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实际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需要了解的实际包括国际、国内、学校和学生个人方面四个层次。帮助教师了解实际的途径,除了上面提到的由国家教委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有关资料外,还有:(1)组织教师阅读中央和各级的有关文件,听报告;(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3)外出参观考察;(4)参加科研学术交流;(5)图书馆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6)召开学生座谈会。
最后,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的主导作用。政治理论教育中如何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就是靠老师的教学。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的主导作用,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切实把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学科来看待,正确对待理论教师的劳动。以往由于政治理论受冷漠,政治教师遭冷遇,突出的表现在有的学校在计算政治理论课时酬金时打折扣,按八、九成计算,这是对政治理论教学劳动的轻视。政治理论教学劳动的这种严重贬值,极大地挫伤了政治理论教师的积极性。事实上,政治理论教学是一种极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政治理论教师要面对各种不同阅历层次的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回答和解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其劳动付出比其它许多学科都要大、要多。
第二个问题是要努力探索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要克服单向式的“灌输”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专题辅导,形势报告,座谈交流,热点争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录象、广播、图片展览等,把各种方式和手段恰当配合起来,就可以增强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避免公式化教条式教学引起的枯燥乏味,提高教育效果。另外,考试方法也要改进,减少考那些靠死记硬背公式、结论的内容,增加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较真实的检验。
注释: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21页、第801页。
[3]同上书第一卷,第280—281页。
[4]同上书第二卷,第52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9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