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内黄县供电公司 河南省安阳市 456300)
摘要:随着科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建设进入了电力领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力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成为引领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供电;可靠性;安全性
在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态势下,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于是,如何保障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当前需要思考的课题。经过电力实践作业发现,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对配网质量的影响,防范由于人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而引发的电力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一、配网自动化概念综述
传统的配电网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显现出迟滞性,由于传统配电网的承受负荷有限,在长期的超负荷状态下,会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可以为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依托,在电力故障出现后快速找寻到故障部位,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快速反应,最大程度上缩减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从而增强供电的可靠性,提升电力用户的满意度,引领配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配网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模式
1、故障定位功能模式
故障定位系统是在配网建设中安装故障定位装置,主要有故障警报器及故障指示器等,这些装置用于对配电线路的故障区域进行定位,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信息进行反馈,加以指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电力检修计划的拟定,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故障影响的面积,最快地恢复电力供应。另外,这种故障定位功能模式还可以进行拓展,它不仅有故障定位和故障指示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拓展出故障监控、故障信息上报等,提升供电的可靠性。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模块如下图所示: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基本模式
在这个图示之中,圆圈代表柱上开关;空心圆圈代表分闸;实心圆圈代表合闸;ID代表故障指示灯。
2、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功能模式
就地馈线自动化功能模式是以“网络式”管线为依托,设置相互配合的自动化开关设备,可以实现对故障区域的准确判断,并将故障控制在限度之内,并对其加以隔离,确保其他线路或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检修人员可以据此做出科学的判断,拟定适宜的维修方案和计划,并利用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实现同步检测,并在故障消除之后,自动闭合开关,恢复供电,从而最大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这种就地反馈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故障处理,它无须将故障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极大地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
3、集中馈线自动化功能模式
集中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相较于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模式而言,灵敏度不高,它需要将故障信号传递给中央计算机之后,待得到信息反馈之后,才能实现对故障的控制。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条件下,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并根据向主站计算机发送的信息反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如果远程监控发现故障隐患,则会对故障加以隔离或暂停运行,以减少其影响范围,缩减停电的区域面积。
集中馈线自动化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具有多种功能,诸如:上报故障信息功能、远程监控功能、遥测功能、Web浏览功能、变电站馈线远程监控功能等,在这些功能的结合运用下,可以最大化地提升配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调配一体化自动化系统模块
在调配一体化的系统模块之下,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有机融合,自成一体,形成了实时的应用系统,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各种数据的共享,在对生产信息、计量信息、营销信息、GIS信息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各个系统灵活的配置应用,运行最优化的配网方式,为配电网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创造条件,以满足我国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三、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在上述配网自动化系统模块的分析之下,我们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并且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于供电可靠性也有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故障区域进行精准的定位,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
在传统的配电系统之中,主要是依赖于人工检测和盘查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消耗时间,对于故障点的排查难度也极大,需要对多条线路进行试分合,才能对故障点的确认,致使电力系统的故障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和处理,而使其滞留于配电网之中,构成安全隐患,在其故障爆发的时候,导致大区域、长时间的用电瘫痪。而配网自动化建设则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电网中的故障点进行精准的检测和定位,并根据故障的不同情况,选取最佳的故障处理方案,缩减了故障排查的范围,从而快速地维修和处理故障,最快恢复供电,保证供电的安全与可靠。
2、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极大地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可能性,它在对故障区域准确定位的条件下,可以迅捷地对故障做出正确的反应,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操作之下,可以实施对故障信号的反馈控制,并对故障区域进行迅速隔离,以实现对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在传统的配电线路之中,有自动重合闸,然而其成功率较低,而馈线自动化系统却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可以通过另一方电源实现短时间的恢复供电,顺利切换备用电源,成为备自投的备用装置,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3、实现了先进、快速的电力设备维修,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先进的固态断路器可以有效地对双回路供电线路加以控制,并快捷实现主供电线路和备用供电线路的切换,并且,这种先进的固态断路器还可以与静态电容器相配合,实现电能质量的提升。静态电容器与动态电压恢复装置相较而言,有一定的区别,其中:静态电容器主要是利用电容补偿原理,将其视为一个交流同期电压源,与配电系统进行链接并实现无功和有功交换,以改变电压源的幅值大小和相位角,防范大短路容量的大故障电流。而动态电压恢复装置主要是对电压实施双向补偿,通过变压器、换流器与储能装置的整合,较好地改善电压波形的畸变状态,从而提升电压的质量,增强供电的可靠性。
4、提升了用电服务质量
配网自动化系统模块可以通过对实时在线的各线路监控,选取适宜的供电方案,避免了人力奔波和劳碌,缩短了报装流程,在自动化数据为依据的供电方案和费用预算前提下,快速进入安装施工阶段,从而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建设要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网络技术为依托,为供电企业提供准确、齐备的数据信息,缩短配网线路的故障排查时间,形成了一个远程监控的现代化配电网数字信息系统,为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奠定了基础,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线路的超负荷运行,为电力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严亮,云南.分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 电子制作. 2015(07)
[2]赵久涛,张晖,刘英男. 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世界. 2013(15)
[3]唐健勇.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J]. 科技视界. 2016(21)
[4]李凯.基于GPRS的配网自动化设计[J].通讯世界. 2016(16)
论文作者:申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故障论文; 可靠性论文; 功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馈线论文; 模式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