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探析论文_张雷

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探析论文_张雷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规模已处于世界前列,结合BIM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探索BIM在我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

值,研究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

关键词:造价过程;BIM应用;障碍探析

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BIM技术应用存在的BIM模型与造价管理不能对接使用,效率和效益仍较低,不满足作为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工具的要求等问题,提出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

工作中推广应用的对策。

一、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

(一)技术方法方面

我国当前比较常用的BIM软件、构件信息内容也存在巨大差异[1]。故而,在使用BIM对工程计价、计量时,需要加工、过滤已有信息,从而满足信息的使用需求,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便利。BIM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信息的交互使用、上下传递,然而,该工作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为更好应用BIM,应在建立模型时搭建、确认模型。一般来讲,模型建立完后存在大量信息,若建筑工程中持续性的使用信息、模型,那么其他地区该如何使用模型,使用范围怎样等,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若各方都使用该模型,设计变更中该如何界定成本也是解决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BIM无法在各工作形成链条,影响其的正常使用和推广。

(二)应用环境方面

从应用环境上看,主要故障包括国家政策少、标准缺失等。当前,国内所使用的BIM标准,都是参考的芬兰、美国标准,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的制定。虽然我国也对BIM进行研究,住宅建设部门为保证BIM建设的规划化、标准化,加强着对相应标准的修订、编制。但是,BIM标准的实际制定中,仅制定施工模型、设计,对于工程的成本管理、造价管理,则在工程施工中加以说明,并未明确规定BIM在造价中的应用方式。对于国家政策来讲,发达国家对BIM的应用,已有着相对成熟的市场,而我国只是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要求。另外,BIM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在造价管理、应用方式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加大BIM的应用推广难度[2]。

(三)组织管理方面

从组织管理上看,主要故障包括人才问题、成本问题、协同能力。BIM作用的实现需依赖相关技术,而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构建等,又需要专业性的人才。但是,从当前的建筑业看,普遍存在复合人才缺乏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BIM技术的应用。数据调查显示,我国BIM方法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再加上对计算机要求比较高,导致其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从成本问题上看,若将BIM技术用于造价管理中,首先要保证单位的软硬件设施满足要求。然而,出于对成本考虑,多数建设项目除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多不会主动的使用BIM技术。伴随着BIM的广泛应用,协同能力备受各界关注[3]。BIM作为建筑业的重要工具,满足着项目的设计需求,并且,所构建的模型还能作为功能性强的数据库。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其数据共享性对提高应用水平意义重大。但是,由于BIM技术的局限性,导致无法重复性的输入数据,造成信息、资源浪费。报告显示,在影响BIM在造价过程中的应用因素中,协同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若无法改善协同能力,将加大BIM的应用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推进应用BIM技术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造价人员BIM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会成为工程造价人员在行业立足及具备竞争力的能力之一。当大多数造价人员已经掌握BIM技术时,那些没有掌握的人将会被迅速淘汰出局。因此,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固守陈规,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并进,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模式,学习新技能,需加深对BIM相关知识的了解。要加强工程造价人员关于BIM建模、操作应用等技能的培训,对于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应具备敏锐的视角,以充分的准备去迎接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和改革的新浪潮。

(二)制定BIM标准和指南,建立共同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协作的标准体系

制定统一的建模标准和指南,实现BIM模型在工程计量中的无障碍应用BIM软件平台之间,由于数据存储方式各有不同,模型不能互相传递,数据不能直接应用。要使BIM技术真正落地,在行业应用软件之间实现建模及模型数据的整合、共享,并能实现准确传递是相当重要的。以BIM软件为载体开发符合我国国标规则的计算、统计工程量的功能,应按照国标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标准和相应定额规定,建立各建筑构件的分类与构件编码和命名体系,其应该包含构件的细化分类、构件名称、所属族、几何特征、材料信息、施工信息等,只有符合上述信息标准才是符合造价管理阶段应用要求的BIM模型。加强数据共享、转换等技术研究,实现BIM造价数据在不同软件间的无缝衔接。工程造价数据涉及工程建设的多阶段、多专业,工程造价信息也会因在不同软件上的建模规则不同、数据格式不同,而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为保证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加强BIM数据标准、信息共享、数据转换等技术的研究。对于BIM造价数据的应用,应首先通过制订BIM解决方案,与BIM平台上的信息模型对接,将从BIM模型上获取的信息与造价软件进行集成,同时也能够将在造价软件上修改的信息关联到BIM模型上,通过开发不同软件接口的方式实现BIM造价数据在不同软件间的无缝衔接。

(三)建立BIM应用的监管机制,制订费用标准

BIM应用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或者投资方。通过BIM技术,可以让整个项目信息透明,提供透明科学的决策,帮助业主对项目进行管理。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地方出台了相关规定,譬如,上海市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有关文件明确:BIM技术应用应当采用由建设单位主导,各参与方协同应用的方式,才能发挥BIM技术的最大效益和价值;同时出台了示范文本,对委托咨询服务的招标和合同签订作出相应规范。从政府层面制定建筑领域BIM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BIM技术应用模式、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建立一个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BIM技术应用推进平台,可以加强各参与方的统筹协调和信息互通。只有具备完善的监管机制、合理的收费标准,才能使项目的发起方、参与方共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共同推进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减少工程成本。但从当前的BIM应用上看,仍存在政策不完善、组织管理、应用环境、技术方法等障碍,阻碍BIM技术的推广。为提高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BIM的政策引导,解决BIM模型作为设计、预算、结算依据的法理问题,同时各建筑企业需要从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强化造价过程的计价管理、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等方面着手,进而在良好应用BIM技术的同时,推动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航.BIM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17,38(11):23-25.

[2]贺成林,孙国宁.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及推广中的障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5):236.

[3]胡娉婷.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30.

[4]赵倩倩.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算量软件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招标与投标,2018,6(07):52-55.

论文作者:张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 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6

标签:;  ;  ;  ;  ;  ;  ;  ;  

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探析论文_张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