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郝荣喜[1]2004年在《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人民警察学校教学改革面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培养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的教学,因而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课程建设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课程建设究竟怎样进行,应遵循何种理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建设,是包括人民警察学校在内的所有职业学校教师探索的一个紧迫课题。 本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模式,联系警察学校侦查专业教学实际,选择《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课程教学设计,并通过相应的实践,检验课程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作者认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以教为主并不是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以学为主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设计模式。“有意义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是以教为主遵循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情境创设,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策略是以学为主遵循的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作用。反思以往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负面影响,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范瑛[2]2015年在《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警察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入警后应能尽快适应警务实战部门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才可以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但实际上警察院校并没有将警察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设定为在校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这也是现实中警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警务实战部门具体要求有较大差距的原因所在。根据胜任力模型理论可以得知胜任岗位工作的所有能力集合体被称为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质的综合体,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对其进行开发。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建构警察胜任力模型及其指标体系来为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现状、理论依据,然后基于此展开警察胜任力现状调查、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警察胜任力指标体系分析及警察胜任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第一章,“引论”。从现代警察职能转变、警察院校人才培养、警察胜任力现状叁个角度提出警察胜任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接着以“警察胜任力”和“警察(胜任力)培养”为主题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由“一般能力与特殊技能”、“人格特质”、“政治素养”等要素组成的“警察胜任力要素框架表”。第二章,研究的理论依据。分别从胜任力模型理论、目标课程理论和职业生涯理论的角度分析叁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警察胜任力培养的应用价值。其中胜任力模型理论不仅对警察胜任力模型理论建构的过程和方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还对警察胜任力培养有间接地指导作用。第叁章,警察胜任力现状调查。本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调查结果分析”叁部分。在“调查设计”部分主要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维度和调查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调查实施”以湖南省长沙市九个行政区(含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基层警察为调查对象,首先通过行为事件访谈调查获取警察胜任力指标名称,然后用量表测量警察胜任力指标所属维度,并将所获得的警察胜任力维度及其指标进行整理,制作警察胜任力现状试调查量表,试调查后计算胜任力分辨力值,将分辨力值得分高的警察胜任力项目汇总成警察胜任力现状正式调查量表,最后通过量表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警察胜任力模型。第四章,警察胜任力模型分析。警察胜任力模型呈现出五维立体结构模型,从模型的核心内隐层到外显层分别为:“个性特质”、“身体健康”、“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个性特质”维度处于胜任力模型的核心内隐层,其指标包含“社会外向性”、“待人随和”、“意志力”、“情绪稳定”;“身体健康”维度处于模型的次内隐层,包含“体能适应性”、“耐力持久”、“强健体质”指标;这两个维度的指标虽不易于测量,但却是警察职业稳定和正常履职的前提。“政治素养维度”的“政治鉴别力”、“团结协作”、“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革命人生观”、“服从安排并与人沟通”、“责任心”类指标是警察存在的职业价值体现,专业知识类指标包括横向知识“面”(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纵向知识“层”(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拓展知识)。业务技能类指标体现在“看、听、问、想、做”五个方面,其中“看”、“听”与“问”的结合就表现为“调查侦查能力”,“想”的能力主要指“分析判断能力”,而“做”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群众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文字口头表达能力”、“警械和武器使用能力”、“团队实战能力”指标。通过对警察胜任力模型的指标体系分析,模型的特点表现为多维性、层级性、具体性、动态性,且该模型受管理、经济、教育、个体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模型结构。第五章,警察院校警察培养现状与问题。本章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学校文化五个方面就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当前警察院校对警察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表现为“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和“卓越”警务人才叁类,本研究分析了叁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该目标指引下人才培养的缺失;课程建设现状从校内(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和校外(警务实战部门对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教学现状的了解主要通过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和教学实训的调查结果寻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师资队伍结构叁个方面的问题;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忠”、“真”、“智”、“勇”四种文化维度。第六章,警察院校警察胜任力培养策略。基于警察胜任力模型提出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明确定位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综合警务专用人才”;第二,从设计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运行的机制和实例分析四个角度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第叁,从教学方法、体能实训和校外实训平台建设叁个方面来优化教学策略;第四,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结构等角度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五,塑造“忠真智勇”的特质文化建设。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是基于文献分析实施实证研究(行为关键事件访谈调查和问卷量表调查)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建构警察胜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就警察院校警察培养现状与问题探讨该模型如何应用于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之中。

贾永生[3]2018年在《犯罪现场勘查学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犯罪现场勘查是侦查活动的基础。犯罪现场勘查学是专门研究犯罪现场及勘查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长期以来,犯罪现场勘查在侦查学中的地位与其和侦查学的关系有关。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犯罪嫌疑人所依存的社会条件、犯罪手段、犯罪模式都已经和信息化社会融合在一起,现场勘查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体系、方法、基础理论等基本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重构,需要从学科发展层面加强研究来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使其更加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孟华佳[4]2010年在《刑事诉讼现场勘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改善途径》文中指出现场勘查被认为是全部刑事侦查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因为现场勘查工作量大、技术性要求高,这一环节往往也是最棘手最难处理好的。作为一个工作在侦查、勘查第一线的人民警察,我深知有效的现场勘查工作是刑事诉讼活动过程进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现场勘查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一国法制建设水平的标示。现场勘查的理论与实践联系极为密切,其发展也必然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目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那么,现场勘查的发展也必须紧密结合这一情况。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和历史遗留的意识问题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刑事诉讼现场勘查状况不容乐观,现场勘查理论和实践都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本文在总结各大学者、专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场勘查现状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痛陈其不足,并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提出完善之策。本文分为刑事诉讼中现场勘查概述、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现场勘查亟待完善、现场勘查状况改善途径及结论五个部分。在概述部分对现场和现场勘查的科学界定进行了思考,并探寻了中国现场勘查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部分,分析了现场勘查工作中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现场勘查记录及现场勘查主体几个方面的问题。在现场勘查亟待完善部分,分析了完善现场勘查的叁点必要性:保障打击刑事犯罪和保护人权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适应逐步完善的刑事立法的必然要求,是侦查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保证。在现场勘查状况改善途径部分,针对实践问题,探讨了从加强现场保护、提高现场勘查效率、规范现场勘查记录及现场勘查主体问题的解决等角度进行改善的途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问题虽然在近年的法制建设呼声中得到一定的解决,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远远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刑事诉讼现场勘查中的问题的阐释、现场勘查的完善途径的探讨,为广大现场勘查研究人员、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现场勘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侦查的效率和成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诉讼的效率和成败。要使现场勘查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中重要作用,就必须适应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发展,树立新的理念,针对侦查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地完善各个方面。

吴国聪[5]2012年在《对零星贩毒特点及打击对策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贩卖毒品的犯罪活动当中,零星贩毒作为勾连大宗毒品贩运和毒品消费市场的一个纽带,虽然在毒品流通过程中处于末端位置,但是由于其涉及面广、发案率高,所以打击难度较大,社会危害严重。在已破获的毒品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是零星贩毒案件,而且相当数量的涉毒大案及部分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也是从某些零星贩毒案件中获取线索,因此,零星贩毒的打击工作在毒品犯罪打击甚至在整个刑事犯罪打击工作中都具有基础意义和重要作用。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工作机制的设定、法律法规的制定、侦查人员的素质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在思想认识、证据收集和运用、公检法叁机关在具体案件中对部分证据的认识、禁毒力量配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对零星贩毒打击不力的状况。另外,由于零星贩毒兼有毒品犯罪普遍存在的共性和自身独有的特性,在打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除传统侦查措施以外的其他手段和方法,它们有的涉及秘密侦查,有的关系证据使用,有的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规制和规范使用也是值得探讨的。为了取得禁毒工作的全面胜利,遏制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消除毒品危害,服务于人民禁毒战争的大局,分析和研究打击零星贩毒的对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眼于我国的司法实际,通过对零星贩毒频发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分析,针对零星贩毒打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思想意识、工作措施、部分侦查措施和法制问题等叁大方面就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对策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打击零星贩毒,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整体作战意识、时机意识、证据意识、技术侦查意识、情报信息意识和预防宣传意识。其次,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应当完善立法、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执法主体建设,切实开展阵地控制,重视情报信息,合理选建内线侦查人员,仔细勘察现场,重视嫌疑人员的言词证据,注重间接证据的收集。再次,正确处理和解决秘密侦查措施规范使用、贩卖毒品数量科学计算、毒品司法鉴定改进完善等问题,将对有效打击零星贩毒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希望对零星贩毒打击对策的专题研究,为禁毒实战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魏春利[6]2010年在《公安院校警察教育“实战型”教学模式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公安机关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人民警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敌与擒敌的技能、体能素质。然而,目前,人民警察的体能素质、警务实战技能与当前对敌斗争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教育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根本目的。警察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职业,对其职业素质有特殊的要求。由于警察职业与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密切性,不同历史时期对警察职业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警察职业素质的发展性。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警察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由暴力专政工具向公平正义执法者的转变,由限制者、控制者向服务者、保护者的转变。因而,对警察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些素质的要素和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等等,这些不仅是警察教育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警察教育理论的深层次问题。而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果。本文对公安院校警察教育“实战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希望得到创造性成果:从“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入手,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实战型”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改革的过程,分析我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阐述“实战型”实践教学的可性行及意义,并初步提出了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为我国公安院校警察教育及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任克勤[7]2010年在《侦查学科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侦查学是研究刑事案件的规律特点和侦查对策的一门学科。从社会科学分类,法学界认为,侦查学是法学学科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安学的兴起,有学者认为,侦查学科同样是公安学的重要内容。公安高校学科建设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加强侦查学科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侦查学科品牌。

肖云飞[8]2008年在《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犯罪活动日趋科技化、智能化,对诉讼证据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的变化,向培养刑事技术专门人才的公安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加大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安机制转变需要的高素质的刑事技术专业人才。本文围绕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展开分析和研究,首先回顾了刑事技术与刑事技术教学的发展,并对目前刑事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指出目前刑事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叁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及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具体改革的措施,由于实践教学体系是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特别针对性的分析了实践教学的模式体系的建立。第四章确定了刑事技术教学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用360度评价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最后,以××警察学院为例,对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进行研究。

秦大乐[9]2009年在《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现场勘查笔录是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中依法对刑事犯罪现场及与之有关的物品、人身、尸体、痕迹、物证等进行勘查和检验时制作的反映勘查过程、记载勘查结果的文字记录。现场勘查笔录不仅是发现线索、搜集证据、揭露犯罪的依据,还是研究案情、确定立案和制定侦查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甄别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其他当事人陈述的有力证据。从另一角度说它对于制作立案报告、起诉意见书

吕云平[10]2001年在《关于刑事侦查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刑事侦查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大力开展刑事侦查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同时增加学生参与侦查工作实践的实习时间,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刑事侦查实例;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掌握丰富的刑事侦查工作第一手资料。刑事技术课也要调整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行梯级实验制度,开设“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室,加大刑事技术课教学力度。实行多课程综合教学也是提高刑事侦查学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此外,还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辩证思维品质锻炼,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 郝荣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2]. 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D]. 范瑛.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 犯罪现场勘查学基本问题研究[J]. 贾永生. 政法学刊. 2018

[4]. 刑事诉讼现场勘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改善途径[D]. 孟华佳. 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 对零星贩毒特点及打击对策的思考[D]. 吴国聪. 华东政法大学. 2012

[6]. 公安院校警察教育“实战型”教学模式探析[D]. 魏春利.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侦查学科建设研究[J]. 任克勤.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0

[8]. 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研究[D]. 肖云飞. 天津大学. 2008

[9]. 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秦大乐. 应用写作. 2009

[10]. 关于刑事侦查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吕云平.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1

标签:;  ;  ;  ;  ;  ;  ;  ;  ;  

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