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同时此项工作又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这是关乎与整个建筑企业的核心要点,除了高层管理者外,现场施工人员也需要认知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由此推动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问题应运而生。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劳动力需求大、作业环境复杂、易发风险点多等特点,在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第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能够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第二,当施工现场出现意外事故时,意外事故带来的工期延误等情况会加大施工工程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因此,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有利于降低工程预算,维护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尊重,维护生命安全是第一要义。第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同样是对工程安全系数的保证,符合国家工程安全标准系数的工程建筑,才能够保障工作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各环节中安全管理工作都必不可少,它对于工程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并没有认识到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虽然做出了相关工作但仅停留在基础阶段,过于重视工程进度的观念虽然能够一味地加快工程进度,但会对施工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加剧了施工风险。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难以准确地认识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施工单位整体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前期的材料以及设备引进环节较为随意,甚至出现了因贪图成本而“以次充好”的现象,这些基础性条件得不到保障,进而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使用造成阻碍。
2、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为诸多的建筑单位只是把物质收益当作了建筑工程的主要考量因素。在工程建设期间压缩施工的资金投入,单独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且随意压缩施工工期,这都会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任务不能够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部分建筑单位自身缺少较为完备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盲目地寻求工程项目规模大,利益高。与此同时,许多建筑单位的负责人员,缺少较为明确而翔实的管控思维,再加上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完备,这都会在很大地程度上阻碍了施工现场管理进程。
3、施工企业缺少完备的管理体系。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分复杂、繁琐、紧迫。如果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完备的体系,就会让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造成企业无法在行业中立足,而现如今我国建筑市场中许多的建筑单位,缺少较为系统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这就使得有关施工工作者的施工作业标准不能够逐渐地形成标准化,施工期间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够获得迅速地处理,更没有完备的机制对施工安全质量问题作出把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建筑单位即使构建了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其施工工作者人数较多,而管理工作者所占比重较小而不能够形成科学常态化的施工管控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改进措施
1、参照标准,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安全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详细的制度规范,通过规范的监管步骤并仔细检查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从而保证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存在施工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联系,现场监督更正并做好详细记录,从而保证检查报告的客观性,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因为人情关系、裙带关系就对某些人、某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秉公办理,以“一是一,二是二”的工作态度保证检查报告的公正性,只有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为企业注入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安全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会逐渐扩大,这对于其的长远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意义。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用制度的方式来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做好安全方法措施,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安全管理小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次,企业还要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严格地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没有特殊的人。同时,企业负责人还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安全管理条例,将安全隐患和防治措施进行具体细分,并且分发到每一个员工手里进行学习。
3、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由于在施工现场进行作业的工人们大多知识水平都比较低,对安全的防范意识都不够强,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不仅要让员工们学习企业的安全管理条例和制度,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施工人员们播放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等安全防治设施,以及还可以为工人们播放一些大型的、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复杂的设施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培训方式,加强工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升对重大危险源的防控能力。通过对上述的关于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运用现存的不足点可以知道,因为对重大危险源防控的能力不足,造成建筑施工安全故障时有发生,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重大危险源防控能力不够,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逐步强化对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工作,同时为了实现管控的有效性、及时性目标,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对编制名录予以相应地审查,保证多个层面的调控措施实现标准后再进行项目施工,而且还要确保施工期间一定要有监督机构的工作者对其予以监控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接着为了确保重大危险源把控方案的实用及时性,特别是在遭受诸多外来因素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的情形时,只要施工现实和预估的状况出现差异的时候,就务必要对重大危险源的调控举措予以优化修缮,保证危险源把关的高效性。可以在重大危险源的方位上设立公示牌,发挥好安全警示的作用,以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
结语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拓展的同时,同样需要关注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施工团队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积极进行安全意识宣传,为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让每位企业员工的安全都得到应有的保护,培养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1403.
论文作者:崔宇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危险源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