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路径探析论文

信息化视角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路径探析论文

信息化视角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路径探析

董郝楠 西北工业大学审计处

摘要: 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应摆脱传统审计的桎梏,以全新的审计模式、规范的审计流程、科学的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本文从内审职能转变入手,提出了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业务活动的影响,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基本条件;深入探析了通过内审改革,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路径设计,为内审在新一轮高校改革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信息化;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

国家审计署于2014年重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然,新定义强调了内审在增加组织价值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的出台,更加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外延,彰显了内部审计业务的多维度和综合性特征,一方面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深入地参与到当前高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等各项重大管理决策和发展规划中来。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教学、运营、管理等领域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高校内部众学院、各部门的日常业务及管理活动,更加深度依赖于信息化操作,内部审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审计的职能发挥受到制约。根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重点要求,现阶段,高校如何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重点业务,推进审计自身信息化建设,使内部审计成为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核心举措,在财务监督、重大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环节中发挥应有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高校内部审计为着眼点,从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视角,着力探析高校改革中同步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路径和办法。

一、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基本条件

(一)刷新思想认知,营造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部门需具备较强地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监督高校内部重大发展决策及落实情况,及时预警,防范风险,竭力提升学校内发展生动力。在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之际,高校内部迫切需要营造一个绿色的审计环境。在国家层面,已建立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制度保障。各高校内部,应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大审计宣传力度,重塑校内各级领导对审计职能的新认识。实现内审部门独立建制,提升内审领导层级,保障内审独立性与权威性。定期向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汇报,定期公开审计工作状况或审计进度,多措并举,增强各级对内审的工作认同,从而获得实时关注和强力支持。各审计业务部门应大力宣传价值增值理念,深入解释内部审计的服务性职能,使各级领导在思想上从“我被审计”向“我应审计”“我要审计”转变,积极接受审计监督,自主查找工作漏洞,提前防范重大风险。

乱世中大批士人选择了南迁至南唐、西蜀等地,〔2〕(卷二六二,P9075) 其中的名士有罗隐 (五代初至吴越)、李元(后梁时避居湖南)等。隐逸为士人在世道污浊时保持人格的独立提供了可能,是士人温和地反抗现实的方式,是一种“不求兼济,但求独善”的逃避行为,所谓“明主既难谒,青山何不归”正是这类人心境的写照,隐士们走的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之路。

“为了满足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20世纪50年代要将各种电压等级从最高22千伏统一升至35千伏,每天忙得头疼;六七十年代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又逐步升到110千伏和220千伏,只用了十来年甚至就是几年时间,且昆明电网一直保持着西南甚至全国高海拔地区,最早设计投运当时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的纪录。”回忆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专家覃国成对许多细节记忆犹新,很是自豪。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审计尺度

第一,全面实现审计全覆盖。所谓审计全覆盖,是在一个周期内使所有监督对象全域全程全要素接受审计监督,并根据审计客体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考虑到高校内审人员配比率低,改革期间“简政放权”,学院自主权利扩大,以及内审必须“党政同审”等新要求,为有效实现全覆盖,一是要加大内审监督范围,二是必须紧扣内审监督重点。此项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筛查和关联性分析,全面审查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确定审计重点领域,把重点项目审深审透;二是,搭建审计项目管理平台,将所有项目纳入平台管理,统筹安排周期内审计监督计划,紧盯抓实,有序推进,根据审计对象信息化特征,及时调整审计作业模式与方法。

(三)服务业务工作,同步发挥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原则,紧贴业务工作,对组织体系内重要经济管理部门、重大经济活动、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风险预警及防范等进行审计嵌入。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中,内审部门也要顺势而为,应时而变,主动适应运行机制变化,在监督常规业务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新生核心业务工作。利用信息化条件和手段,在发挥内审传统职能作用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内涵,扩展边界,更新方法,重点推广业务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效果,提升内审自身价值,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二、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路径设计

第三,建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可有效划分权利与责任,形成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局面,并可对权力的实施进行监督制衡。内部审计可以依赖自身专业优势,以其对各独立核算单位、职能部门及学院业务流程和风险隐患的系统了解,全面评价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运行是否合理,作用发挥是否有效,协助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同时,凭借信息化手段,对内控机制运行情况实施动态跟踪,监督内控执行情况及效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协助组织完善内控,更新设计,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通过标准化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审查评价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管理决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修缮建设等合规性、适当性和有效性,从而完善组织管理,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为此,首先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尺度”,规范审计流程,统一制度标准,有理有据有度地进行审计评价。一方面,为顺应院校改革,实现从“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型,更好的监督权力下放,有必要强化各学院、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等组织机构的制度建设,建立适合发展需求的制度规范体系,为审查制度的适当性和政策执行的标准度提供“标准”,并在共同的组织体系内统一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联动架构,明确联席会议主要职责,监督审计“尺度”的建立与运用。

第二,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联动。建立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财务、科研、营建、国资等经济活动管理部门间的工作联动,全面整合审计联动力量。一是,构建信息沟通渠道,将各部门数字化办公平台联系起来,实现数据库联网,消除信息孤岛,及时共享有效信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审计结果偏差。二是,搭建审计业务交流平台,增强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突出审计服务职能,强化内审部门作风建设,主动向被审单位提供咨询指导,提前防范风险,减少事后监督纠责。三是,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汇报审计成果,为党委、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施工精度要求比较高首先在对于构件的尺寸上的要求高,同时其对于固定件连接要求可靠里进行体现。除了这些之外,施工精度要求高还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施工人员需要比较严格的参照设计图纸去进一步对设计进行深化,同时还应该对施工的规范进行预制。除了这些之外,对于施工的精度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去对相应的临边安全防护到位,并使其自身的可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并且还应该使其不会对施工自身的精度和质量造成任何的影响。此外,施工精度上的要求比较高并且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同时还应该经过相应的现场去完成交底的工作。

2016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幅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教育部也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内部审计改革的走向,布置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内审“信息化”的重点偏向于更新硬件配备,加装低层次办公软件等,“信息化建设”浮在浅表,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徒有虚名。要想真正实现高校内审信息化革命,必须深刻感知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对业务工作方式及审计工作环境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从根本上转变审计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效果,真正实现组织价值增值服务。在高校改革中,同步提升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四,狠抓审计结果运用。审计结果运用是提升被审计单位、个人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可最终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一是,做好审计结果公开。不仅以口头的形式进行通报,还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组织内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通过公众监督,激发整改动力;二是,狠抓整改落实。利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集中管理审计发现问题,按被审情况进行归类,形成共性问题,设置整改节点,动态跟踪整改进度。对逾期未完成的及时发出预警,并提醒审计人员跟踪关注,坚决抵制“屡改屡犯、屡犯不改”的现象发生。

此款手工打造的珍贵珐琅腕表是Altiplano生肖系列的第五件作品,白金表壳上镶饰78颗光辉熠熠的明亮切割美钻,搭配黑色短吻鳄鱼皮表带。

第五,推广应用审计新技术新方法。在云数据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经济业务活动及行政管理数据等,从记录介质到存取、应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校多区、异地建校”管理模式日趋复杂,少数高校还开展了境内外联合办学,多元化办校实践给传统的内审带来新的挑战。为适应形势发展,高校内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采用信息智能审计等新的方法,在数据共享基础上推行“网络审计”,逐步减少就地审计,案头审计,降低审计成本,强化审计质量,提升审计绩效。还可根据需求自动采集发掘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审计抽样,准确快速对海量审计数据进行处理。针对不同审计类型可以建立标准化审计流程,并视情进行授权管理,科学规范审计实施过程。

第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拓展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个人涵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是内部审计信息化改革的重点,直接决定内部审计改革发展的成效。需要做的主要工作,一是,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站位。通过定期宣贯政策法规,让他们熟悉政策制度、规定要求、业务条例,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依法审计,依规审计”政策意识;二是,培贤树能。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送学培训等方法手段,快速培养一批精通审计、财务、信息技术等跨领域复合型审计新生力量,具备快速经过数据发掘、处理、分析和整理等得到审计证据的能力,使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硬件与人才能力软件“活起来”“实起来”,不断夯实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

三、结语

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积极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简政放权,下移管理重心,是这一轮“双一流”建设基本要求。同时,高校业务活动的开展深受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内审必须以此为发力点,顺应时代需求,转变工作模式,利用信息化思维和方法手段,准确评估高校发展风险点,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为高校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和科学化咨询。

为确保内审价值增值职能具备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施审计全覆盖、增强审计工作联动、建立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狠抓审计结果运用、应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等多项举措,从增强审计绩效、促进审计客体价值增值和评价内控并完善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努力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从而实实在在地发挥好内部审计对高校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Z].

[2]陈秋云.内部审计对完善高校综合改革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角度[J].当代经济,2016 (31):110-111.

[3]赵娜.基于功能拓展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讨[J].财会月刊,2010 (17):64-65.

[4]宗燕.浅议高校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的作用机理[J].当代经济,2016(31):116-118.

[5]祝青,吴伟章,唐振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5 (9):75-78.

标签:;  ;  ;  ;  

信息化视角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