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环境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各城市的水文特点和开发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组合提升社会积极性,吸引更多资源投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1 海绵城市项目的特点分析
1.1政策的导向性
“海绵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住建部等单位先后发布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下简称《指南》)的提出、16个一期试点城市的申报,更是将海绵城市建设推向了高潮。从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级政府选择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调整,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的管理模式也会随着相关政策导向而产生变化。
1.2项目参与方的复杂性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过程长,参与方多,建设业主、政府、规划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物业管理、民众、媒体舆论等,都在有形或无形之中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在城市建设新区规划设计阶段,海绵城市的用地范围、空间边界会产生各利益方博弈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征集有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意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意见分歧;同时在城市老城区的海绵城市改造过程中,涉及对原有管网(灰色排水设施)功能提标,以及“海绵体”与“灰色体”的结合施工,这是否会影响到民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民众支持程度的高低,都对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复杂性。
1.3技术的革新性
海绵城市建设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等等,从水安全格局到水生态基础设施,它不仅仅维护了城市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雨污净化、土壤净化等重要的水生态过程,而且它是可以在空间上被科学辨识并落地操作的。在这一尺度对应的,则是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集成,包括:保护自然的最小干预技术、生态系统服务仿生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方法,采用新的设计理念让水生态的系统功能发挥出来。这些技术涉及面广,从设计院、施工单位、物业管理3个方面的角度都需要用到很多以往没用过的方法、技术,甚至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颠覆,因此技术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
1.4市场规模大,初始成本高
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宽广,政府激励程度大,鼓励性、政策性资金投资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带来大量相关项目及企业的涌入,市场规模将会逐渐扩大。同时在海绵城市的全生命周期建设中,初始投资成本高,但在运营维护阶段成本大幅下降,从国外已经建成的海绵城市项目来看,道路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需要更多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附加项目多,前期投资大,但在场地准备、土方工程、临时防腐等方面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低,开发力度小,因此这些成本会随之下降。
2 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
从项目概念阶段到规划设计、建造阶段,到运维、拆除回收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实现全过程管理。但建设业主对于非自建自用海绵城市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意识不足,加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运维效率低,使得业主几乎不可能参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同时,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民众参与程度不高,使用者感受及需求未能全部或者及时传达到有关各方,相互之间意见传导速度慢且不易协调。因此,要实现多方参与、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模式,政府的参与、引导和监督必不可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由于海绵城市分为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建筑与小区类项目建设业主多为有相关管理经验的开发商,在建设全寿命周期中具备相关建设管理能力,因此除此类项目外,需要一个专业的海绵城市管理方在一个管理平台上来协调各方,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全程参与和管理海绵城市的建设。
2.1 项目概念阶段
在建设项目前期,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要转变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建设单位提出项目目标,广泛征集民众(使用方)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及建议,由海绵城市管理方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从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立项目目标管理体系及基础数据库。
2.2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方面应结合当地水文及地理环境,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从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规划目标上,在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化利用几个指标中合理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作为规划控制目标。如透水路面,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层,而要综合考虑基层、底基层的透水功能,结合《指南》及各省区市颁布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落到实处。其次,在新建设的项目与原有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合、衔接,进行严格把控,并将相关模型及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供各方参考,不断完善和修正,避免后期设计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力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各方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在建设前期的主动控制。
2.3 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转变成实体的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实时实地将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通过数据传输上传到云平台,方便建设业主、管理方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把控,同时也有助于规划设计方了解建设项目与原有设计的异同,材料设备供应商可以对施工所需原料设备进行预判,制定有效的供应计划。
2.4 项目运维阶段
项目运维阶段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的重要阶段,在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建立的前期数据之下,由政府引导,物业管理方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实施全方位监控及监督,将数据定期传导至云平台,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合理维护。此时的海绵城市管理方在实际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对项目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其他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中,指导其建设。
2.5项目拆除回收阶段
当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年限届满,或建筑构件、材料设备报废时,建筑物或构筑物便整体或部分进入拆除回收期。项目业主应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专业的拆除机构开展拆除工作;海绵城市管理方将整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项目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相关数据库的完整性,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促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
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伴随着城市病及水生态环境的危机,从海绵城市的特点出发,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非建筑与小区类的项目,提出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模式,借助物联网及云平台来实现多方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地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地分析该项目管理模式,分别对全寿命周期中的概念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拆除回收阶段设计各相关方因果关系,具体地分析相关方的相互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孟丽.PPP模式下海绵城市项目财务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118.
[2]张维天.关于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3):19-20.
[3]陈垚,段玲红,熊毅,秦宇,刘梦一,吴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的维护管理[J].给水排水,2017,53(S1):93-96.
论文作者:孙绪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海绵论文; 项目论文; 城市论文; 阶段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