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前提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对于推动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几点学习的体会。
第一,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人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共进。马克思就指出过,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页)。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就是说,人的发展与时代是共进的,而且是一个永远向前发展的过程。人类发展总的历史趋势是一个由野蛮到文明,由蒙昧到开化,由温饱到富足,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真人)→非人(假人)→人性复归的过程。我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由“原始的丰富”→分工使人片面发展→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人→非人→人性复归”过程。我们知道,原始人是刚刚摆脱动物界,但却还保留着不少动物的特性,这并不是人发展的理想状态。奴隶社会,今天看来很残酷,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但同原始状态的人比较,应该说是一大进步。比如说,奴隶社会不会像原始人那样,把俘获的人杀掉或吃掉,而是把他们作奴隶。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分工,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体脑劳动的分工,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以后又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但人的发展却越来越片面以至畸型。尽管这样,人的发展还应该说是在向前发展,因为它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
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着重讲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是,不大讲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比较全面地阐明这种关系,即二者互为前提与基础。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对于社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就整体来说,我们国家人的发展状况、整体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与我们面对的时代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我们今天面临着世界高科技、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就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不断地努力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基于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共进这一客观规律。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当然,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的提高,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各种理解。从学科上看,有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科学的、教育学的。各种理解都有其合理性,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欠全面甚至曲解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是人的身心两方面即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智力应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看,全面发展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体脑分离的问题。马克思当时面对机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广大工人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被沦为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的现实情况,同时根据大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使人,特别是广大工人阶级及其子女获得实现全面发展的可能。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中心是给劳动者以文化科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结合点是文化科学知识。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过去,我们曾有片面强调劳动(主要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忽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偏向。我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淡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偏向。例如,当前许多对教育弊端的抨击,都集中到对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问题上。似乎强调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就必然阉割了学生的主体性、泯灭了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丧失,等等。因此,有的人提出要改革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有人提出建立以“六会”(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健身)为结构的板块式课程体系。有的人甚至说,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年限教育而不是文化程度教育。也就是说,对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应提出达到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程度的要求。我看如果这样,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什么意义呢?更有甚者,有的学者写文章,列举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是学习不好的,以说明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对人的发展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我们的文化知识教育在内容、方式、方法上都还存在着许多弊病,需要改革,但是这决不是淡化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理由。当前我们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要使我们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对青少年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打好基础,提高素质,从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人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说,人类的才能的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因此,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只有以牺牲个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4~125页)
每一个个体发展也一样,他的某些方面比较高度的发展,也需要以牺牲其它方面作为代价。这就是说,人的发展,从人类到个体的发展,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人类来说,在历史上一部分人的发展是以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为代价;今天人的发展是以牺牲过去人的不发展为代价,同样,明天人的发展是以今天人的不发展为代价。这说明,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个人人平均发展的过程,总是先是少数人得到发展,然后推动其它人的发展,在这其中,大多人牺牲了自己的发展,以保证少数人的发展。
联系到教育,我觉得应当重视教育的公平、公正,重视大多数人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对少数优秀者的培养。今天,生产、经济发展不再依赖人手的数量,而主要依靠人的智力。因此,让少数优秀者脱颖而出,使之能在高科技领域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将为大多数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今天,我们在教育中必须重视对薄弱学校的扶植,使之克服薄弱状态,让这些学校的学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要影响或者削弱现有的那些好的学校。这就是说,我们既要纠正过去那种只重视少数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甚至薄弱学校的偏向,同时也不能走极端,要求所有的学校齐步向前。对于少数优秀学生也应这样,所以,我认为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还是要办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我们的生产、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更多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第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问题。
现在教育理论界有一种说法,教育工作要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有的同志提出,21世纪教育的总目标是使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我觉得,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人的潜能都得到发展,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目前开发出来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使全部都得到发展,是不可能的。人的潜能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得到更多的开发。人的全面发展,决不能以人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作为标准。有的同志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使人回归人性。我觉得这个命题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色彩。又如,有的同志提出这样的口号: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也有些浪漫。
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育人为本”,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育人为本”,是教育按照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和育人者的价值取向,培养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而教育“以人为本”则是把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尺度。
有的同志很形象地把教育比喻成一种根雕艺术,我觉得不够恰当。根雕首先要找一个定型的老树根,按照树根的特点,才能雕琢成一个艺术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决不是一个定型的老树根,因此,不能把教育比拟成根雕艺术。我们的教育的确存在着不重视学生的特点、个性的缺点,应该加以克服,但也决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爱好、特长来设计一个一个的方案。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授课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学校就是一个工厂,班级是车间,孩子6岁入学,就像原材料进入工厂,经过一道道车、削、刨、磨等工序,把他们制造成标准件。怎么改变这一状态呢?有的同志认为,教育要像一个超级市场,学生就像顾客,在货架上自己去自由选择,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要比喻的话,我倒认为,教育是一支乐队。虽然这个乐队是由使用不同乐器的演奏者组成,各种乐器有自己的特点,演奏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演奏,但演奏的必须是同一个曲调,否则,演奏者各奏各的曲调,那还成什么乐队呢!用这个比喻是说明,各自的个性特点,必须在共性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挥,光强调个性而不要共性是不行的。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需要强调共同性、基础性,不能因强调个性而把共同性也丢掉了。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把主体性当作绝对自由。
总之,我认为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以社会为本,即以社会、时代的要求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而不能抽象地提什么“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价值尺度,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
标签: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