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畅快聊书——校园班级读书会的策略研究论文_岑玉池

多元阅读,畅快聊书——校园班级读书会的策略研究论文_岑玉池

——校园班级读书会的策略研究

岑玉池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

【摘要】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班级读书会的开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组织开展过程中要避免教学环节复杂化,形式枯燥化。尽量做到内容与形式“多元”化,让学生能在读书会上“畅快聊书”。

【关键词】班级读书会 多元 文本 话题 平台 评价

【本文为2018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编号 GDXKT14397)成果之一】

作为有效推进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班级读书会正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班级读书会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一提到读书会,学生就会痛苦不堪。究其原因是个别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读书会上成是语文课,整个活动期间,教师掌控读书会的主导权,课堂环节过度设计,自己讲解多,学生讨论少,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能和学生就书中的内容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且读书会上的活动缺少创意,学生得不到阅读后交流的畅快与提升,渐渐失去了对班级读书会的兴趣。

笔者认为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是关键。多元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的内容、方式等更加丰富多样,甚至是立体的、个性化的。它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通过扩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范围来帮助学生获得收集各类信息,认识周围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能力。本文以“多元阅读”为话题,研究探索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 内容上的多元阅读。

(一)选择多元的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读书会一般要经历“选书——读书——讨论”的过程,选书是开展班级读书会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班级读书会以全班同读一本书为主,当然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读不同的书,开展专题性阅读。

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选择读本时要从单元走向多元,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又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为其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阅读文本,选书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课内阅读推荐读本。

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后引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教学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课后,就让学生阅读《我与地坛》 ;教学了《智取生辰纲》一课后,就让学生阅读《水浒传》,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扩大阅读的范围。

2.切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荐读本。

学生的阅读层次不同,他们的选择也不同,我们不难发现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不爱阅读,由易到难,逐步增加阅读的难度,这样可以保持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从丰富性的角度推荐读本。

可选择既富有童趣、故事性、文学性较强的文学类书籍,如《窗前的小豆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也可推荐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科普类书籍,如《三体》;还可推荐具有启发批判性思考、提供看世界的独特视角的艺术哲学类书籍,如《苏菲的世界》;或者是抒情浓烈、想象丰富、节奏鲜明、语言凝练生动的诗歌文集,如泰戈尔的《飞鸟集》、冰心的《繁星 春水》。

(二)创设多元性的讨论话题,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交流活动中讨论是核心环节,同课内阅读课的“问题”比较,班级读书会上的“讨论”具有思维空间开阔,答案多元的特点,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厘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更能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

例如:组织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读书会上进行“人物点击”,让学生重温作品中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接着抛出两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讨论:话题1“在这么多人当中,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话题2“你最想和书中的哪个人物交朋友?请从书中找出理由来说明。”这样的话题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元化的思考空间:首先能让交流的过程中人人有话可说;其次学生在“找影子”、“选朋友”的过程,就是探索文本,筛选信息,联系生活、发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形式上的多元阅读。

(一)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绽放迷人的阅读魅力。

阅读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千差万别,个性化的阅读必然要求有个性化的呈现形式,在具体的读书会实施时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或两种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篇目或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有效的读书会策略,促进分享交流。

1.借助游戏思路。

班级读书会应该是一种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因此可以多借鉴一些游戏教学的思路。如在《童年》的读书会上安排以“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为题的辩论赛,既活跃了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苦难”主题的思考。如《水浒传》,很多学生看到这么厚的产生阅读困扰,导致不想读或者不能坚持读完,这时教师可以开展“讲故事”的阅读比赛,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书中经典人物的精彩章节,编写故事,轮流进行讲演比赛,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学生一下子就被书中人物鲜活的形象吸引住了。

2.借助家校合作。

班级读书会上一般都是教师、学生围绕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引进一个新的成员——家长。家长们的不同社会经历会让学生收获更多文本以外的感悟,也能营造亲子阅读的和谐氛围。如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前期倡导家长与学生进行共读,一段时间后,举行班级读书会,邀请部分阅读感悟较深或有经历,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家长做客分享现场,学生在读书会上就会聆听到多角度,多层面的声音,继而不断充实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样的“聊书”读书会让学生更感亲切和惬意。

3.借助网络平台。

网络技术信息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出现了数字阅读、立体书、听书、书影共读、VR、AR等全新的阅读方式。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施班级读书会的创新,实现更高效的互动交流。

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班级阅读交流微博(微信、QQ)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即时的感悟时,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当下”的点滴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及时对发布内容进行评价,这样一来一回的发布与评价,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沟通交流,通过网络平台“聊书”,学生更能敞开心扉,自由书写内心感受。

(二)采用有效的多元评价,促进阅读的持续发展。

评价是班级读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评价对调控学生阅读热情,推进深度阅读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在班级读书会的阅读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师应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实现阅读自觉。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其实,在开展班级读书会时,评价的主体不单单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也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体现,除了对个人的阅读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对阅读共同体的评价:如阅读小组、阅读班级、阅读家庭等,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2.评价方式多元,促成阅读交流。

由于班级读书会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因此,班级读书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效果会更好。

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效果用量化的形式作出评价。如创建“阅读档案袋”,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过程,促使学生保存阅读成果,留下阅读的足迹;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 “最佳读后感奖”、“读书小名士”、“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促成阅读交流。

终结性评价指在班级读书会活动告一段落时, 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期终提交“阅读量统计单”和“读书报告单”,教师根据两份报告单对阅读的质与量进行等级评价;在期末的练习、考试以附加题的形式对书目内容进行考查,也是阅读评价中重要的方式。

由于班级读书会具有开放性,所以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班级读书会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阅读空间,实现了阅读共享。目前班级读书会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同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产生了很多困惑,这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倪刚.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岳乃红.班级读书会ABC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赵俊玲.国内外读书会研究现状及展望[D].图书情报研究. 2015年第3期

[4]帅晓梅.构建班级读书会的评价体系[J].湖南教育. 2012年第12期

论文作者:岑玉池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多元阅读,畅快聊书——校园班级读书会的策略研究论文_岑玉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