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中肠消化酶活性的探讨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中肠消化酶活性的探讨

李志勇[1]2016年在《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研究》文中提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的指名亚种,也是我国本土蜂种资源,具有优良的蜂种特性和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作用,在我国蜂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迫切需要对中华蜜蜂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中华蜜蜂的研究,多集中于地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于特定功能基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卵黄原蛋白是当前蜜蜂生理生化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主要利用DNA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全DNA序列及其蕴含的生物信息,应用SSCP-PCR技术分析了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外显子基因型特征,利用qRT-PCR技术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王、工蜂和雄蜂在不同发育阶段卵黄原蛋白基因的mRNA转录表达特性,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测试分析了中华蜜蜂蜂王、工蜂和雄蜂在不同发育阶段卵黄原蛋白的合成特点。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一级结构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序列由6496bp碱基组成,其中C+G含量为46.14%,与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同源性为92%。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序列由7个外显子组成,总计编码1689个氨基酸。2、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预测结构合成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具有一个识别因子位点,此位点为丝氨酸富集区,是典型的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征;在846~856位点上具有一个锌指结构,即HSFPTETgLPF;具有翻译后修饰位点89个,其中有75个是磷酸化位点,磷酸化是蜜蜂卵黄原蛋白翻译后最主要的修饰方式。3、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外显子基因型在海南中蜂第五外显子中发现A、B、L、M、N五个等位基因,AA、AB、LM和LN四个基因型,其中AB型和LN型是海南中蜂特异的优势基因型,其它地区中华蜜蜂样本未见此基因型检出。海南中蜂种群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具有独立的遗传结构特点。推断海南中蜂最小的外部形态长度指标(吻长、翅长、翅宽和3+4背板总长等)可能与其独特的基因型(AB型和LN型)相关联。4、中华蜜蜂工蜂卵黄原蛋白基因mRNA的转录模式基因转录模式与意大利蜜蜂不同,中华蜜蜂成年工蜂随着日龄,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转录丰度呈现出间歇式的变化规律。在工蜂羽化出房第4天、第12天和第19天,卵黄原蛋白基因的mRNA转录出现峰值;在羽化出房第1天、第8天和第17天,卵黄原蛋白基因的mRNA转录活性最低。卵黄原蛋白基因可以在中华蜜蜂工蜂的头、胸和腹部表达,其中头部表达丰度最低,其次是胸部,腹部卵黄原蛋白基因mRNA水平最高(P<0.05)。并且无论在头、胸、腹部还是血淋巴中,中华蜜蜂工蜂卵黄原蛋白表达丰度均显着低于意大利蜜蜂(P<0.05)。5、中华蜜蜂蜂王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表达特点中华蜜蜂蜂王羽化出房后一周内,卵黄原蛋白的表达丰度缓慢增加。出房一周后性成熟,卵黄原蛋白的表达水平迅速增加。蜂王在产卵期间卵黄原蛋白表达量最高。与工蜂相似,卵黄原蛋白基因可以在蜂王的头、胸和腹部表达,腹部卵黄原蛋白合成量最高(P<0.05)。6、中华蜜蜂雄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合成特点卵黄原蛋白基因的mRNA在中华蜜蜂雄蜂羽化出房1-3天内转录,但是表达丰度很低,出房第4天以后再未检测到mRNA信号;从各个日龄雄蜂血淋巴样本中均未检出卵黄原蛋白信号的存在。据此推测,卵黄原蛋白在雄蜂体内无法顺利合成或者合成微量,雄蜂体内的卵黄原蛋白功能表现可能是退化的。本研究结果将对蜜蜂主要功能基因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对保护和利用我国特色蜂种资源具有意义。

李慧, 费东亮, 胡影, 马鸣潇[2]2015年在《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及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在培养的细胞中的复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蜜蜂源的细胞培养方法,为蜜蜂源细胞培养和蜂病毒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比较在Grace和WH2两种昆虫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原代细胞状况,筛选出适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细胞活力比较,确定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适宜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浓度。在此基础上,用该原代细胞接种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bee disease,CSBV),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相对于WH2培养基,在Grace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大而圆,透明,边缘整齐,无颗粒物,活力明显高于WH2培养,且含15%FBS的Grace培养基更适合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CSBV接种在该原代细胞,能够复制增殖,同时伴随宿主细胞快速分裂。【结论】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基在含15%FBS的Grace中能够良好生长,并且CSBV可以在该原代细胞中进行复制。

张金[3]2008年在《叁种昆虫膜翅结构仿生模型与纳米力学》文中指出针对中华蜜蜂、麻蝇和黄蜻叁种膜翅目昆虫膜翅的翅膜和翅脉相结合的结构进行测量,采用逆向工程技术、纳米力学测试技术以及有限单元法,对叁种昆虫膜翅进行模拟建模和分析比较。分别采用体视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叁种昆虫膜翅进行表面结构、微观结构和剖面结构的观察比较,从多个角度比较不同种类昆虫膜翅结构的异同。应用逆向工程原理,采用相关软件建立中华蜜蜂、麻蝇和黄蜻膜翅的叁维几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纳米力学原理,采用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对中华蜜蜂、麻蝇和黄蜻的膜翅进行测量,得到叁种昆虫膜翅的弹性模量和纳米硬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中华蜜蜂、麻蝇和黄蜻的翅膜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进行模拟分析和比较。本工作可为薄固体膜的仿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徐细建, 郭睿, 骆群, 熊翠玲, 梁勤[4]2017年在《中华蜜蜂幼虫肠道参考转录组的de novo组装及SSR分子标记鉴定》文中提出【目的】利用RNA seq技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肠道参考转录组进行de novo组装,并进行功能及代谢通路注释,进而利用该转录组数据进行中蜂幼虫的SSR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中蜂幼虫,将纯化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简称球囊菌)孢子饲喂3日龄幼虫,剖取4、5和6日龄幼虫肠道,液氮速冻。将健康幼虫肠道与感染球囊菌的幼虫肠道同时进行Illumina测序。通过对raw reads的过滤得到clean reads,利用Trinity软件组装得到unigenes。通过BLASTx(E-value<10-5)比对NCBI 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对unigenes进行功能和代谢通路注释。利用MISA软件对所有unigenes进行SSR搜索,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特异性SSR引物,通过常规PCR对来源于北京、辽宁兴城和四川成都的中蜂幼虫肠道样本进行SSR位点鉴定。【结果】中蜂幼虫肠道的RNA seq共得到35 670 000条reads,de novo组装得到43 557个unigenes,平均长度为898 nt。共有18 225个unigenes可被注释到上述公共蛋白数据库,单独注释到NCBI 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的unigenes数分别为3 899、443、37和10个。KOG注释结果显示,11 442条unigenes分布于25个基因家族,其中注释到RNA加工和修饰家族的基因数最多,达1 249个。9 679个unigenes的GO分类结果显示,在生物学进程分类中,注释到细胞进程的基因最多,达4 201个,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类中,注释到结合与细胞的基因数最多,分别为4 935和2 900个。4 517个unigenes可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的216个代谢通路,注释到核糖体的基因数最多,达385个。利用MISA软件,可在7 763个unigenes搜索到13 448个SSR位点,随机选取20对SSR引物对国内3个不同来源的中蜂幼虫肠道样本的SSR位点进行扩增,有6对引物可鉴定出SSR分子标记。【结论】成功组装并注释了中蜂幼虫肠道参考转录组,可为中蜂及其幼虫的分子生物学及组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也可用于补充、丰富和检验东方蜜蜂的参考基因组,基于此转录组数据开发出6个中蜂的SSR分子标记,可应用于中蜂的基因图谱构建、基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等研究,也说明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非模式生物SSRs的方法可行。

郭慧萍, 周姝婧, 朱翔杰, 徐新建, 于瀛龙[5]2016年在《秦巴山区中华蜜蜂种群微卫星DNA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一种兼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授粉昆虫。本研究拟揭示秦巴山区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态性现状,探讨中华蜜蜂的种群分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8个微卫星DNA标记评估秦巴山区17个样点共979个蜂群的中华蜜蜂遗传多态性,以长白山中华蜜蜂和阿坝中华蜜蜂作为外群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果】秦巴山区中华蜜蜂95%的差异来源于样点内,样点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2~0.037,基因流参数Nm为6.51~124.75,与外群的遗传分化分析中均显示秦巴山区中华蜜蜂不存在遗传分化。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77±0.1098,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364±0.13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488±1.620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7.71±2.52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18±0.1152,香农指数(I)为1.5026±0.3754,这些参数均表明微卫星遗传多态性丰富。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过的地区,其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等位基因数均显着低于未发病地区。【结论】秦巴山区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大,分布均匀,基因流水平高,在650 km距离范围内没有发生种群分化;秦巴山区中华蜜蜂微卫星遗传多态性丰富,仅部分地区中华蜜蜂遗传多态性受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选择压而降低。

陈大福, 郭睿, 熊翠玲, 梁勤, 郑燕珍[6]2017年在《中华蜜蜂幼虫肠道响应球囊菌早期胁迫的转录组学》文中提出【目的】白垩病是困扰养蜂生产的顽疾。目前,尚无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白垩病的报道。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健康(Ac CK)及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胁迫的中蜂4日龄幼虫肠道(Ac T)进行深度测序,在转录组水平研究中蜂幼虫在球囊菌胁迫早期的胁迫应答。【方法】通过Illumina Hi Seq 2500平台对Ac CK和Ac T进行双端(PE125)测序,首先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和评估,利用edge 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进而对DEGs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测序数据的可靠性。【结果】Ac CK和Ac T的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88 457 338条原始读段(raw reads),经过滤得到182 088 448条有效读段(clean reads),两端Q20与Q30均在97.96%和94.97%以上,说明测序数据质量良好;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一与第二主成分可分别解释基因表达总体差异的75.8%和10.7%;DEG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的数量分别为344和239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共富集在36个GO分类(term)上,其中基因富集数最多的细胞(106 unigenes)、细胞组件(106 unigenes)和代谢进程(104 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与下调基因分别富集在72个和45个代谢通路上,其中上调基因富集数最多的是核糖体(72 unigenes)、碳代谢(16 unigenes)和糖酵解(14 unigenes),而下调基因富集数最多的是碳代谢(9 unigenes)、二羧酸代谢(8 unigenes)和氨基酸生物合成(7 unigenes),进一步分析表明中蜂幼虫肠道的部分细胞免疫对球囊菌的胁迫产生应答,而体液免疫不产生应答,宿主的代谢相关基因受到球囊菌的显着抑制。【结论】揭示了中蜂幼虫在球囊菌入侵早期的胁迫应答,为深入解析中蜂幼虫的胁迫应答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在分子水平研究关键应答基因打下了基础。

刘之光[7]2008年在《中国西北部地区蜜蜂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集我国西北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新疆黑蜂81群,样品来自于定地饲养25年以上的蜂场;甘肃东北部与宁夏南部山区东方蜜蜂85群,样品来自于土法定地饲养蜂场。全部样本均来自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理环境。运用蜜蜂形态指标测定技术并结合针对东方蜜蜂特有形态特征而配置的测定标准,对全部采集样品的41个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扩增全部样品mtDNA COⅠ-COⅡ基因中tRNAleu-COⅡ间非编码区及COⅡ5’端基因,运用限制性内切酶DraⅠ酶切分析并测序。运用SAS 6.12统计系统、SPSS 13.0统计系统对形态学数据进行基本统计量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运用Bioedit 7.0和MEGA 3.0对测序所得样品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如下:1.新疆黑蜂形态学分析可以得到两个类群:A类群与欧洲黑蜂聚为一类,属于形态学分类的M谱系;B类群与新近发现的哈萨克蜂聚为一类,属于形态学分类的C谱系。2.新疆黑蜂分子生物学分析共检测到6种西方蜜蜂单元型,这6种单元型可以分为叁个大类群:C类群可以归为形态学分类中的M谱系,包括了4个西方蜜蜂单元型,各单元型间存在碱基缺失、替换;D类群可以归为形态学的C谱系,包含有一种单元型;E类群属于形态学分类中的M谱系,包含有一个单元型。3.通过对新疆黑蜂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分析发现:B类群与D类群同属于形态学分析中的C谱系,与意大利蜂和哈萨克蜂类似,所属新疆黑蜂种群基本一致(有5群差异)。A类群、C类群和E类群同属于形态学分析中的M谱系,所属蜂群基本一致(有5群差异)。4.东方蜜蜂形态学分析可以得到两个类群:F类群来自甘肃东北部平原、丘陵地带;H类群来自宁夏南部六盘山山区。在与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的东方蜜蜂比较中,F类群与H类群聚为一类,和其他地区不同气候地理环境下的东方蜜蜂分离。5.东方蜜蜂分子生物学分析共检测到限制性内切酶DraⅠ酶切产物类型叁种,通过测序分析得到11种mtDNA tRNAleu - COⅡ间非编码区单元型,其中4种单元型是首次发现。将11种单元型与亚洲东方蜜蜂相同区域单元型进行比对,并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所得单元型属于亚洲大陆型,与亚洲半岛型和海岛型明显分离。

余林生, 邹运鼎, 曹义锋, 毕守东, 巫厚长[8]2008年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ca)的生态位比较》文中认为为了明确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在皖南山区生态适应性,研究两种蜜蜂的食物生态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及其差异,结果是中蜂与意蜂食物(蜜源植物)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23、0.765,中蜂对蜜源植物采集喜好性差异小,而意蜂差异大,中蜂对意蜂生态位重迭为0.160,中蜂对意蜂生态位相似性为0.755;油菜花期,中蜂与意蜂时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879、0.801,枇杷花期,分别是0.760、0.677,中蜂与意蜂的空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797、0.670。中蜂3种生态位宽度均大于意蜂,中蜂叁维生态位值是意蜂的1.61倍和1.57倍。表明中蜂在皖南山区生态适应性比意蜂强。

秦明, 王红芳, 刘振国, 王颖, 王帅[9]2017年在《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体内抗寒系统的组成,为探究中蜂和意蜂耐寒性能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室外相同环境条件越冬的中蜂和意蜂各5群,于2015年12月20日每群随机选取蜜蜂立即测定两者的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耐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结合水、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海藻糖酶的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淋巴中山梨醇、海藻糖、甘露醇的含量。在海藻糖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确定4个重要调控基因,选择β-action和β-肌动蛋白分别作为中蜂和意蜂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蜂和意蜂海藻糖4个相关调控基因在越冬期时m 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过冷却点差异显着,中蜂的过冷却点显着低于意蜂(P<0.05),但二者冰点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蜂体含水量存在显着差异,中蜂体内游离水含量显着低于意蜂(P<0.05),而结合水含量显着高于意蜂(P<0.05);越冬中期蜂体脂肪含量在两蜂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蜂和意蜂蜂体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意蜂在越冬期时体内糖原含量明显低于中蜂,并且差异显着(P<0.05);中蜂血淋巴中甘露醇、山梨醇含量接近于意蜂的两倍,海藻糖含量也相对高于意蜂,差异显着(P<0.05);中蜂蜂体和血淋巴的海藻糖酶活性均显着低于意蜂(P>0.05);以中蜂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意蜂的海藻糖酶基因(Tre-2)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蜂(P<0.05);而基因Tre-1表达情况相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表达量在中蜂和意蜂体内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与意蜂相比,中蜂能够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提高糖原和小分子糖含量,调节海藻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降低体内过冷却点,提高自身耐寒性能。

杜亚丽, 张中印, 潘建芳, 王树杰, 杨爽[10]2016年在《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cerOBP14的克隆及时空表达》文中指出【目的】克隆获得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Acer OBP14基因序列,并对其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差异,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蜜蜂全组织c 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和克隆获得Acer OBP14 c DNA全长序列,并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采用MEGA5.2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Acer OBP14及其同源膜翅目昆虫OBPs的系统发育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er OBP14在1、5、10、15、20、25和30日龄中华蜜蜂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中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cer OBP14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T24648)。Acer OBP14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08 bp,编码135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15.08 k D,理论等电点为5.44,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且第18—12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家族PBP-GOBP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疏水区域,可能是脂溶性气味分子的结合位点;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er OBP14属于分泌型蛋白,主要集中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上。Acer OBP14蛋白具有7个α螺旋,α1—α6属于典型OBPs核心螺旋,α7位于C端且暴露在蛋白表面。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cer OBP14与西方蜜蜂Amel OBP14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86%;其次是大蜜蜂Ador GOBP56a-like,一致性为5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同为蜜蜂属的中华蜜蜂Acer OBP14、西方蜜蜂Amel OBP14、大蜜蜂Ador GOBP56a-like、中华蜜蜂Acer OBP21和小蜜蜂Aflo GOBP56d-like聚为一个分支,切叶蜂属的苜蓿切叶蜂Mrot GOBP56a-like、侧沟茧蜂属的毁侧沟茧蜂Mdem GOBP83a-like、壁蜂属的角额壁蜂Ocor OBP3和熊蜂属的Bter GOBP56d-like和Bimp GOBP56d-like聚为另一大分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er OBP14在成蜂不同发育期的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程度有差异。1日龄工蜂的胸部表达量最高,触角次之,且两者均极显着高于头、腹、足和翅(P<0.01);其他日龄工蜂触角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中20日龄工蜂的触角表达量最高。从各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来看,触角的表达量在1日龄最低,极显着地低于其他日龄(P<0.01);5、10日龄逐渐增加,15日龄突然下降,20日龄达到最高,极显着高于其他日龄(P<0.01);之后又呈逐渐下降趋势。头、胸、腹、足和翅膀表达量总体上随日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5日龄之后大幅下降,之后趋于平稳且呈低丰度表达。【结论】Acer OBP14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具有PBP-GOBP家族的典型结构;组织表达谱结果暗示,Acer OBP14属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OBP,在中华蜜蜂中除嗅觉识别之外还参与其他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研究[D]. 李志勇.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 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及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在培养的细胞中的复制[J]. 李慧, 费东亮, 胡影, 马鸣潇. 昆虫学报. 2015

[3]. 叁种昆虫膜翅结构仿生模型与纳米力学[D]. 张金. 吉林大学. 2008

[4]. 中华蜜蜂幼虫肠道参考转录组的de novo组装及SSR分子标记鉴定[J]. 徐细建, 郭睿, 骆群, 熊翠玲, 梁勤.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 秦巴山区中华蜜蜂种群微卫星DNA遗传分析[J]. 郭慧萍, 周姝婧, 朱翔杰, 徐新建, 于瀛龙. 昆虫学报. 2016

[6]. 中华蜜蜂幼虫肠道响应球囊菌早期胁迫的转录组学[J]. 陈大福, 郭睿, 熊翠玲, 梁勤, 郑燕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7]. 中国西北部地区蜜蜂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多样性研究[D]. 刘之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8].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ca)的生态位比较[J]. 余林生, 邹运鼎, 曹义锋, 毕守东, 巫厚长. 生态学报. 2008

[9].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J]. 秦明, 王红芳, 刘振国, 王颖, 王帅.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10]. 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cerOBP14的克隆及时空表达[J]. 杜亚丽, 张中印, 潘建芳, 王树杰, 杨爽.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标签:;  ;  ;  ;  ;  ;  ;  ;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中肠消化酶活性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