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仁 (四川省隆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隆昌 642150)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肠炎患者89例,均以辨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达97.7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四神丸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55-01
慢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为主症,属祖国医学“肠风”、“痢疾”、“泄泻”等范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带黏液或血便,或泄泻、便秘交替者。89例均有5个月以上腹痛、腹泻史,最长十五年。年龄最小26岁,最大70岁。明显腹泻72例,腹泻、便秘交替者17例。全部病人治疗前后均做结肠镜检查,治疗前大便常规检查未找到致病菌。均具有神疲、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缓等脾虚症状。
2 辨证施治
2.1脾胃虚弱型 主症:大便时溏时泄,水谷石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则:健脾益胃。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0g,茯苓15g,桔梗12g,山药15g,甘草10g,白扁豆15g,莲子肉12g,砂仁5g,薏苡仁30g,如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加吴萸10g,肉桂10g,水煎服,日服一剂,一日服三次,30剂为一疗程。
2.2肾阳虚衰型 主症: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况细。治则:温胃健脾,固涩止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5g,肉豆蔻12g,吴茱萸10g,五味子10g,生姜6g,大枣10g,酌加附子10g,炮姜10g,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30剂为一疗程。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近期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日1次),肠镜检查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日1-2次),肠镜检查明显好转。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肠镜检查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肠镜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89例中,治愈67例,显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4 病案举例
病例1:张某,男,39岁。7年前出现下腹痛、腹泻,呈黏液便,水谷不化,进油腻之物后,则大便一日3-4次,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曾服蒙脱石、黄连素等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进入20-25cm,见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多量黏液,黏膜涂片未发现阿米巴,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证属脾胃虚弱型。方药;人参10g,茯苓15g,桔梗12g,山药15g,甘草10g,白篇豆15g,莲子肉12g,砂仁5g,薏苡仁30g,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服药30剂,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点击黏膜改变。随访一年无复发。
病例2:孙某,女,65岁。反复腹泻,多在黎明前。腹部作痛,腹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乙状结肠镜检查:镜入10-15cm,黏膜充血、水肿,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证属肾阳虚衰型。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5g,肉豆蔻12g,吴茱萸10g,五味子10g,生姜6g,大枣10g,酌加附子10g,炮姜10g。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服药30剂,症状:体征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于10cm处黏膜呈轻度充血,余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会肾中阳气不足,则名门大衰……阴气盛及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脾胃虚弱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故以健脾益胃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肾阳虚衰之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运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之四神丸加味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4.
论文作者:张泽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4
标签:大便论文; 加味论文; 黏膜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方药论文; 黏液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