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机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27-02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急症,病情危机凶险、进展迅速,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采用积极有效地抢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源于动物实验,临床推广应用的时间较长,其可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组织,发挥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室纤颤所致的死亡人数,但也存在并发症多、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0.5±6.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于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用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胸部X线的检查,并对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给予基础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推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静脉推注3mg/kg;患者在初次使用药物治疗30min后,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出现过速的情况但没有转化窦性心律时,需要给予患者追加负荷量后继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剂量为1mg/min。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后的当天给予患者口服盐酸胺碘酮片(生产的单位为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52294),口服的剂量为口服2~3片/次,3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剂量为盐酸利多卡因(生产的单位为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司出产;国药准字为H13022313)注射液20mL联合50mg的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后继续给予患者10mg/0.5mg/kg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推注至患者的室性期前的收缩消失,然后再继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4mg/min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以维持。两组患者在经过7d的连续治疗中需要对全部患者的心电严密的监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心率低于60次/min时需降低患者用药的剂量。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患者经治疗后,室性早搏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消失数量在90%以上则可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室性早搏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消失数量在50%以上但不足70%则可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未有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迹象则可判定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多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影响到心脏功能,严重者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连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会因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死亡。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所在,避免患者并发室颤而危及生命安全。
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将利多卡因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疗效也得到肯定。利多卡因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发现利多卡因主要通过作用于希-浦肯野纤维系统以及心室肌细胞达到减慢4相除极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浦肯野自律性,促进钾离子外流,有效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达到相对延长不应期的目的。但随着临床的应用,研究人员发现,利多卡因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不明显[3]。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α和β肾上腺素的受体阻滞剂,具有轻度非竞争性和轻度Ⅰ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和药理学作用较为复杂,电生理效应是将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及动位电位延长,对折返激动消除有利。对心房和心肌传递纤维中快钠离子的内流进行抑制,使传导速度减慢,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且对动作电位计静息膜电位未有影响。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是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及心脏停搏幸存者治疗的有效药物,对降低该病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影响。胺碘酮对于心肌梗死后的高危患者及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有益。胺碘酮短期复律的效果较好,所以转复后还应继续口服以维持窦性心律。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在室性心律失常静脉给药治疗时,还应注意个体化用药治疗的原则,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胺碘酮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高于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中应作为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庆.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C):36-37.
[2]张磊.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4):130-131.
[3]刘海涛,栾波.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049-1050.
论文作者:孙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利多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卡因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