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类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的专业课,但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时由于没有相关企业实务经验,理解难度大、课堂教学枯燥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知识转化率低。因此,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高职教育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虚实融合的三维沉浸式和高交互性的学习,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流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用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1200余所高职在校生达一千万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优先基础。在经管类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观念、创业技能等尤为重要。
1增强现实技术的特性在高职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促使教学改革。201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调整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实现“理实一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型”的学习模式,这更依赖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热情,专注度和参与度不够,缺乏信心及相关理论背景知识,所以传统的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知识不易理解。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想活跃,需要有人激发学习热情,所以将教学模式转化为“体验式”“探究型”比较好,让学生在交互学习过程中促进其对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经管类专业,包括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都需要了解企业概况、业务流程、岗位职能等企业管理类知识,但由于学生没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学习,也没有途径了解企业真实的业务数据和流程,理论知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深奥且枯燥,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增强现实技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一技术的企业仿真训练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化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的可视化企业实践教学,具备实时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并探索所处的虚实结合的环境,把“企业”搬进了课堂,结合“岗位、流程、情境”为特征的职业能力训练,提供基于真实情境却超越现实世界的感官体验,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去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从而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课程。(二)增强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将增强现实技术虚实结合、虚实同步、交互自然的特点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在高职教育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1)多维度感知: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增强现实技术融合虚拟和现实,基于现实但超越现实,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影像和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通过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在有限的时间与场景里,让学生解读信息的效率大大增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临场感与参与的价值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角色与模拟环境进行互动,他往往能够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增强现实教学系统环境下,可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象,有 沉浸式的体验及实时深入的交互操作,知识的传播是多向的,交互也是多元的,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学习环境,在碰到困难时通过交流或寻求帮助来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提高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职专业教学领域的措施
2.1经管类专业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牵引
开展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现经管类专业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重构工学结合途径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经验等有机地融合进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训练当作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着眼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里系统化、科学化。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原则,与经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2.2科学系统的构建经管类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依据经管类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系统的从实训、实验、专业调研、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入手,科学的构建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其中,校内仿真实习是为解决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专门设置,将这两种能力看作是经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加强实训室与行业、企业的服务交流
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了高职院校实训室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实训室在行业内或相关企业间的服务交流乃是大势所趋。首先,在实训室建设阶段,对于实训室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等方面的论证需要听从行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还要与相关企业进行多方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动向,建设更先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实训室,满足教学所需和市场所求。其次,在实训室运行阶段,更要在行业内加强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区域内兄弟院校交流管理经验,分享特色资源。例如建立本地高校经管类实训室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展校际授课、校际培训并组织相关的校际联赛等,整合资源,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争取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相关服务。在保障学校日常教学不被扰乱的前提下,实训室可以积极向企业争取为其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依据企业提出的功能要求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并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一系列实训课程,使实训室建设与社会实践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教育机构合作,让实训室更多地承担社会范围内经管类专业的考证、考试任务,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实训室课题研究的发展和“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也积极拓展了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结语
虽然增强现实技术在专业领域的教学尚处在开发和尝试阶段,但它引人入胜的界面设计,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和全方位深度的交互方式,参与度较高的教学表现力和模拟演示,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和丰满,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更高效地学习。随着增强现实技术开发成本的不断降低,应用产品的不断推广,它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中会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1]徐媛.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68-70.
[2]张洪波.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马欣悦,石伟平.VR/AR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价值逻辑与行动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42-47.
[4]乔兴媚,杨娟.基于增强现实的新型职业教育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18-122.
[5]刘丽兰,陈恩来,谭晶,等.增强现实技术在《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77-180.
论文作者:徐巧丽 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现实论文; 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企业论文; 类专业论文; 实训室论文; 专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