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阶段对一个人生长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开展有趣的数学情境活动,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效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自学能力,还能让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小学生自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之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特征,有效满足其好奇心理。在数学问题提问环节要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调动学生参与性的同时,有效拓展数学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运用生活教学法,贴近体验教学
一切课程资源的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情景演示法和生活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要养成善于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在数学公式、概念和问题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一板一眼、照本宣科,需要将问题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使其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为建设体验式课堂提供动力。
例如,在讲到“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根据课本内容,准备或亲自制作面额不等的人民币若干张,保证人民币的颜色与正常纸币相当,增加教具的真实性。上课的时候先引出问题,向学生科普人民币的来源,以及每一组人民币的面额大小和互换关系等,让学生能够对人民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几个学生上台来演示生活中实际的买卖场景,通过情景演示的形式,让学生们回顾去超市购买商品结账时的记忆,从而对人民币,对金钱都能有一个全新而透彻的认识。在这样具体的情境设定中,可以有效激发其注意力,小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有效互动,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实践效果[1]。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当代小学生由于上学年龄较小,刚刚从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保护中脱离出来,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时常会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好奇心强但却极容易丧失自信心。因此,在设计具体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性,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结合的情况下,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尽量选择一些观点新奇、趣味满满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按照教师的思路主动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课本中也会出现一些拔高的定义和意义,为了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然后再采取小组讨论法,几个人一组针对问题进行发言和探讨,得出结论之后由一名成员陈述观点。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向学生灌输倾听的艺术,不管是否认同该观点,都应该尊重别人的讲话,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问题不充分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善于总结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书本中的思考题入手“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在原有基础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再提高问题的难度,如果在纸上任意画四条线,保证线和线之间闭合不相交,又会有那几种情况,并要求小组讨论。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首先会集中精力思考几秒钟,然后将自己所得到的结果呈现给组内成员,在讨论完之后由组长汇总答案,然后按照顺序每组轮流报告并发言,有不同意见需要举手示意老师,在学生汇报完毕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几种情况,然后再进行定义和意义的补充说明。列举生活中实际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
三、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解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除了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外,还应该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使其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和观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能马上给出答案,需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预想和思考空间,使其能够顺着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回答问题,提出全新的见解。教师针对这些观点要保持赞扬和褒奖的态度,无论观点正确与否都应该表扬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3D立体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想象,用纸壳和胶水制作一个正方体,又快有好的同学会获得上台展示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教师的讲解和动手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升自身空间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对空间立体图形的理解,从而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其数学思维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实际的引导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生活教学法,设计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解题能力,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9):42.
[2]刘丽,崔雅利.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21):43.
论文作者:翟廷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观点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