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 3239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说明文教学是重要的板块之一。小学说明文教学要走出错位和失位现象,要从说明文的语用解读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要指向“语用落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读”,体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写一写”,内化说明文的说明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语用落点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说明文供学生进行学习。但是,目前说明文教学错位和失位现象非常严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说明文涉及的知识,但缺失了对语言规律的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也没有做到学以致用,仅仅是在认知层面理解说明文“科学”、“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特点。在语用视角下,教师要从说明文的语用解读出发,说明文教学要指向“语用落点”,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读一读”,体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说明文进行品读赏析,让他们在品读赏析的过程中体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引导品读赏析,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引导反复品读,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说明文进行反复品读,以此让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篇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我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三种表达的差别进行比较和分析:
①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②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③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学生通过品读和交流之后总结出结论:“大约”的意思是无法进行准确测量,说明数据不确定,因此要使用“大约”这一词。
可见,在说明文教学中,词语推敲式的练习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2)引导对比品读,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进行对比品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深入把握,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化的科学短文,作者使用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课文里面动词的使用进行品味。
师:云在遭受冷风之后会变化成为雪、冰雹、雨(简笔画),这些东西是如何回到地面上的呢?大家来进行选字填空。出示:(飘、落、打)
雪花是( )到地面上。雹子是( )到地面上。水珠是( )到地面上。
生1:雪花是“飘”到地面上,因为雪花非常轻,风一吹就会飘起来,它会和羽毛一样飘来飘去。
生2:冰雹是“打”到地面上,因为冰雹很重,会重重的落到地上。
生3:水珠是“落”到地面上,因为水珠没有很重也没有很轻,所以是落到地面上。
师:文章在用词方面好准确啊!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加上动作读一下课文吧,读的时候对其语言的准确性进行体会。
师:大家知不知道水都能变成什么样子呢?变成的样子叫什么呢?(将露珠和雾的图片展示出来)
(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对文章的准确用词表达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在品味和比较(飘、落、打)的过程中,领略到了要基于不同的情况来通过准确词语进行意思表达,同时配合拓展延伸训练,来让学生对准确用词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使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2.引导品读赏析,品味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是基于顺序来一步步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在一些说明文中,作者往往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精确表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品味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中,文章里面第1、2小节通过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让读者的情感得到了调动,同时对人类和地球的关系进行了定位。第3、4小节基于人类对自然造成破坏的事例进行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5、6、7、8小节呼吁人们要爱护地球,爱护自己的家园,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先是感动,然后是痛心,最后再进行呼吁,文章的层次非常分明,并且具有非常清晰的脉络。这样,基于文章的大体脉络,让学生去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课文内容得到了梳理,同时也明白了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
二、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往往十分准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说的语言实践,从中感受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在说中感受说明方法的科学性。
语文课程要让学生进行充足的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基于此我在课堂上开展了说话活动,让学生通过说话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说中感受说明方法的严谨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中感受说明方法的严谨性,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深入。
例如,在对《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展开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方法的正确运用,利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只有一个,人们要爱护自己的家园。通过类似的练习,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说明文教学让学生练出语文味。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除了地球不存在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师:非常正确,也就是说不会存在第二个星球适合人类居住。这一句话中“不存在”是关键词,大家知不知道“40万亿公里”什么概念吗?如果乘飞机的话走完这段距离需要600万年,那么,飞机可不可以在大气层中飞行呢?
生:不可以。
师:也就是说,即使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能移居过去吗?
生:即使在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也无法移居过去。
师:因为——
生:因为乘坐飞机到那里需要600万年,而且飞机能不能在大气层中飞行还不知道。
师:大家通过数字来说明问题,而且通过关键词来将意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特别棒。哪位同学可以连起来说一下?
生:即使在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也无法移居过去。因为乘坐飞机到那里需要600万年,而且飞机能不能在大气层中飞行还不知道。
师:是不是正好600万年呢?
生:不是。要在前面添加“大概”。
师:大家知道了通过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达,特别棒。
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这一篇课文中严谨性的说明方法进行理解与感悟,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感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三、引导学生“写一写”,内化说明文的说明策略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与说的基础上开展写的训练,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对说明文中的说明策略进行迁移内化。
1.在仿写中内化说明策略。
崔峦老师曾经讲过:要对“教”的方法进行创新,将课文里面的“例”用好,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熟悉、理解和借鉴。说明文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仿写”,通过句段仿写能让学生对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进行迁移运用。
例如,在《花钟》这篇文章中,包含了多种对话的形态进行描述的句式,语言方面非常具体而且生动。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对这样的表达效果进行体会,来将文艺性说明文所包含的语言特点体现出来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师:对课文里面第一自然段对花进行描写的句子进行朗读,同学们能够发现什么?
生:花具有不同的样子。
师:课文里通过不同的说法来对鲜花的开放进行了表达,大家来填一下。(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
师:如果将第一自然段所有对花开进行描写的句子替换为“什么花开了”,大家觉得这样好不好呢?原因是什么?
(学生一边对图片进行欣赏,一边来朗读课文,进而对花各式各样的美进行感受。)
学生在对举例子的拟人、比喻写法和说明方法进行了学习之后,我让学生通过总分段式的结构,模仿课文里面的例子——“什么时候,什么花怎样开放”来进行写作,进而使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得到增强,将语用凸显出来。
2.在迁移中内化说明策略。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迁移表达的方法,进而让学生的读写效率得到提高。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让学生迁移课文中的说明策略。
例如,在《赵州桥》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对这一段话进行朗读,然后这样对学生进行引领。
师:在朗读了这这一段话之后,大家感觉赵州桥____。
生:非常雄伟。
师:从句子里面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呢?
生:从“五十多米、九米多、三十七米多”这一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师:对。作者在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赵州桥的“雄伟”进行了说明。接下来,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话,把赵州桥壮观、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在让学生完成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学习之后,我让学生对这种写法进行模仿,将自己上课的教室所具有的长、宽、高写出来,出示了“我们的教室特别宽敞,长( )米,宽( )米,高( )米,我们班共有( )名学生在这里学习空间还是很大。”引导他们进行语用训练,这样便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说明方法迁移至实际表达中,让学生切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说明文教学时,要基于说明文的特点来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要引导学生在读、说、写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说明文学习,以此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森和 语用视角下说明文教学例谈[J].语文天地,2016,(11)。
[2]陈琳 例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7,(09)。
论文作者:徐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说明文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赵州桥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这一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