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性探讨与护理干预论文_陶枫

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资阳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四川 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影响。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应用,要针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使用护理干预方法,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使患者的中毒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使酒精中毒者能够快速恢复意识,提升治愈效果。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性;护理干预

急性酒精中毒作为医院急诊科中的一项重症疾病,由于患者饮用过量的乙醇类及酒类饮料,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刺激,患者的大脑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中毒后的患者常表现为步态不稳、兴奋及出现幻觉等症状,出现自伤、跌倒、坠床、窒息、他伤及投诉等不良事件,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更加重视生命安全,提升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关注力度。医院需要将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护理质量缺陷作为主要护理工作目标,将护理干预方法运应用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中,帮助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将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37.6±4.2)岁,轻度中毒21例,中度中毒26例,重度中毒11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38.9±3.8)岁,轻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重度中毒6例,采用护理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及病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采取平侧位,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护理人员需要刺激患者喉部,帮患者将胃内的食物清除干净,但是要注意避免胃粘膜出现损伤,防止患者出现窒息。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

1.2.2观察组

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如下护理内容:

(1)评估不安全因素:观察和识别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瞳孔大小及神志等,对患者进行头颅CT、血和尿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昏睡、躁动及动作不协调等不安全因素。

(2)结合患者临床中出现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记录患者的清醒及昏睡时间,每隔15分钟对患者瞳孔检查一次,当发现患者瞳孔变大,护理人员要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及时做相应的处理工作[1]。

(3)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体内的乙醇浓度进行检查,确诊患者是否发生急性酒精中毒,避免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可能性。

(4)对昏睡期的酒精中毒患者要保持气道通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观察,提升诊断效果。对昏迷的患者使用纳洛酮,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有必要时要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检查,防止出现漏诊情况,影响患者的疾病治愈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现的自伤、跌倒、坠床、窒息、他伤、投资等不良事件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作为医院急诊科中较为常见的急重症,由于患者受酒精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诱发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呼吸中枢麻痹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急性酒精中毒的治愈率。安全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避免了对患者心理、机体结构及生理功能造成的损害,排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安全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临床观察工作,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的躁动、动作不协调等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避免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及操作不恰当情况,针对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根源上控制护理不安全因素的产生[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主要采用纳洛酮治疗方式,对轻度中毒患者注射20mL5%的葡萄糖加0.8~1.2mg的纳洛酮静脉滴注,对重度中毒患者注射500mL5%葡萄糖加1.2~2.0mg纳洛酮静脉滴注。在注射结束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治疗中,要求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药物疗效及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针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提升安全性护理效果,使患者的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使酒精中毒者能够快速恢复意识,提升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裕范. 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212.

[2]刘军,李玲. 护理干预对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安全效果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3):427-429.

论文作者:陶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性探讨与护理干预论文_陶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