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的改进_领导力论文

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力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校长领导力提升的问题。现在当校长和10年前、15年前是不一样的。不少校长对我讲,10年前、15年前当校长比现在好当多了,现在面临着外部很多很多压力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困惑。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校长的领导力,这领导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把西方的词译成中文,就类似引领者、带头人。也就是讲,在学校当中,校长是学校的领袖、导师、指引方向的统帅,那么校长怎样才能发挥这些作用呢?我今天讲几个方面。

首先,领导不同于管理。管理是指把一件事做正确,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比如一个大家族,主人交代管家做一件事,管家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多快好省,做得很漂亮,很快捷,但是这个事是好事是坏事,是善是恶,管家不管,他只管执行,执行力很强。所以管理的本质是执行力。但是领导不一样,他要做正确的事,要分清是非善恶,把握方向,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具有很强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观念。简单讲,做领导要大气,做管理要细致。

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是做正确的事重要,还是把事做正确重要呢?显然,只要是一把手,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要重要得多。因为,在执行层面有副校长、中层干部、广大教师,作为一把手,最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它的核心就是领导。所以我的看法是,作为一把手的校长,首先是领导力要强,领导力比执行力更重要。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校长分成4类:第一类校长把正确的事做正确。他具有很强的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战略思维能力非常好,能够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同时又能把决策执行得很彻底,也就是讲领导力和执行力都很强。第二类校长,把正确的事情做错。他很有想法,战略抉择、办学思想都没问题,但就是执行力差。这个执行力差可能是校长本人,可能是副校长,也可能是中层骨干差。有些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这四个板块各自为政,执行力就特别差,校长为了做一件事必须直接和教师接触。第三类校长,把错误的事做正确了。我举个例子,有个人天赋极高,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选择去做一个清洁工。他的战略选择是错误的,但很认真,成为一个先进工作者,这就是把错误的事做正确了。我们发现有这样的校长,很聪明很有才华,但他总做小事不做大事,把一个小事做得很漂亮,就是不做大事。第四类的校长,就是把错误的事情做错了。这种校长很少。希望我们的校长都是第一类,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了。

第二,如何做领导者,我加了个限定词是“教学”领导者。做什么样的领导者:这就涉及到校长角色的定位。校长和教师有没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讲,校长是管理的,老师是教学的,他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校长最初都是业务上面强,成为业务骨干,提为中层干部、副校长,最后成为校长。中国校长发展道路基本上都是一旦老师的身份发生变化,无论是校长、副校长,再不教书了,甚至连课都很少听了,课堂也很少进了,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本来对教学很精通,结果越来越疏远。新课改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些同志担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转变不过来,后来在实验区搞了几年,发现其实是校长适应的慢,所以有人说了句比较偏激的话,说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我觉得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一次我到青岛去,在一个区教育局做报告,中午吃饭时,局长和我说了件事,说区里组织一些校长来听新课改的课,局长要求大家听完之后都不要走,一起来评评课,结果不少校长走了,不是因为有急事而是因为对课比较陌生了,特别是对新课改的内容心里没底,怕自己说的有问题说的不到位,怕老师看不上眼,怕局长看不起他。我们的校长被新课改吓跑了,被评课吓跑了,被老师吓跑了。这个我认为无论如何也不可取。

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角色应该发生转变,既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又要做一个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就是教学领导者。作为教学领导者首先要求我们懂教育,懂教学。学校是个教育机构,它最核心的业务环节是课堂教学。一切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要落实到课堂上。你改革再多,如果没有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老师没有变得会教,学生没有变得会学,师生关系没有变得更加民主,更加平等,那所有外表的变革意义不大。我非常反对形而上学,但是我们教育当中、学校当中有时也存在形而上学。关于教学的问题,现在有些争论,比如校长该不该上课。深圳市保安区规定,校长每周至少上三节课。哈尔滨市规定所有的校长都要上课。我认为,正职校长可以不上课,他们上课我不反对也不提倡。因为他们的时间非常有限,经常需要调课,会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混乱,如果他带的是主课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但是有六个字必须做到,就是常听课、会评课。让正校长上课,刚性很强,但让他听课,柔性弹性都很大。

常听课、会评课,我们又可以把他进一步的解释为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这两句话实际是完全不同的要求。进课堂非常容易,但是讲得出名堂对很多校长是种挑战。现在有些校长认为我是正校长,下面有专门抓教学的副校长,课堂有他进就够了。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正校长进课堂和副校长进课堂抓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副校长抓的是执行,正校长抓的是整个学校的办学方向。我有时在想,学校的办学方向到底从什么地方出发。我们现在有些校长喜欢搞活动,大型的活动,轰轰烈烈,找了很多领导过来。我认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包括校园文化都要以课堂为主。现在有些同志认为素质教育是在课堂之外,搞活动才是素质教育,课堂里面的事都是应试教育,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永远都在课堂,即使没有新课改,校长也必须进课堂,这是校长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学校的最高首长不抓学校最核心的业务,说句难听的话叫不务正业。从西方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非常强调校长的角色,叫学科带头人,也有的叫课程领导者,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校长要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所以,这既是课改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校长这个职业、职位的本质所决定的。

校长应“跳出来”。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跳出学校进行战略思考。校长的思考空间不应当只是局限在学校内,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必须看到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怎样变革,有什么样的变革趋向,这些把握住了,才能培养出适应这些变化的孩子。校长应“扎下去”。作为教育者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常听课、会评课。跳出来意味着校长工作和思考的空间更加宏观了,更加大气了,扎下去意味着校长工作和思考的空间更加微观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了。最可怕的是不上不下,既不大气又不扎实。最微观的事往往是大事,宏观的事往往需要微观做基础,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学校最大的事在小教室,在课堂上。

现在全国涌现出相当多的知名校长,我粗略把他们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社会活动型。在学校里很少见到他,在课堂里几乎见不到他。他在社会上活动,与官员打交道,与企业打交道,和他们混得非常熟。他能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学校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所以学校的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们对他也很敬佩,说你看我们校长吃得开,我们日子好过,这类校长在学校里人缘不错,再加上整天在社会上活动,所以社会知名度特别高。第二类是埋头苦干型。这类校长和第一类校长完全相反,他几乎哪都不去,就在学校里埋头苦干,但用的全是过去的笨办法、老办法,校长苦干、老师苦教、学生苦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也能考出好成绩来。我们很多中学都是这么拼出来干出来的,他也可以成名,成为知名校长。我认为这两类校长都不代表现在校长的发展方向。第一类校长像个企业家、外交家、推销员,就是不像教育家,而且我敢断定他永远也成不了教育家,不进课堂怎么能成教育家呢?第二类校长的问题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他不看我们的教育改革、课堂改革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利用,老是用最笨的方法要求老师、要求学生,结果学生越学越笨、越学越不想学、越学越厌学、越学越恨学校,导致有些孩子初中成绩还挺好,高中后成绩下滑,最后考上重点大学的寥寥无几,说句通俗的话就是初中三年学伤了。初中三年的做法使这个孩子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失去了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第三类是“内涵发展型”校长。首先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是和学校的教学紧密的捆绑在一起的,我比较推崇他的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举个北京一所小学校长的例子。李烈在当校长之前是全国的数学名师,当校长之后听课、评课是她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老师心里怎么想,需要什么样帮助她心里都很清楚。她的管理就是为教学服务,为老师发展服务。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校长的管是为了老师教,老师的教是为了孩子学,管、教和学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提倡科学发展,包括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它们都强调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句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学校内涵发展也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哪些人呢?可以分三类,第一类,学生。学生的发展靠什么?学生发展的平台是课堂,是常态的课堂。我们关注老师的课,不应当只是关注几个老师和名师的示范课、公开课,而是应该关注所有老师的课。第二类,教师。教师的发展平台毫无疑问也是课堂。第三类,校长。校长发展的平台也离不开课堂。所以我对内涵发展理解得很简单,就是以课堂为平台的学生、教师和校长的共同发展。只有这三类人同时都在课堂当中关注同一个事,才能形成真正的冲撞,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才能共同解决共同的问题。外在的活动搞得再多都是为内在的内涵发展服务的。内涵发展型校长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看得比较准,干得比较灵,工作不盲目。

作为一个领导者,提升领导力要具备哪些核心素质。这里有三句话: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应该是我们校长应该具备的三种素质。

首先讲,领导者应该有智慧。有智慧和有知识是两码事。做管理工作相当不容易,它需要综合性的能力,需要智慧。智慧体现为一种思维水平和方式。我认为一个有作为的优秀校长和一个一般的平庸校长,他们的区别不在细节上,而在根上就不一样,这个根就是思维水平和方式、看问题的视角。一个有作为的优秀校长他看问题比较长远、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理论和实践到底哪个重要?这个问题我们经常讨论。有次有个培训班开办中间,我询问参加培训的校长需要给他们讲些什么。有个校长说,理论这个东西太抽象,讲点实用的,我们回去就可以操作。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现在的确有些培训实用性针对性很差。但这个校长的观点又是比较片面的。大家想想,我们的校长实际缺什么呢?大家整天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缺的恰恰是理论。我举个例子,有两个校长,都当过10年校长,其中一个校长总能非常敏锐地发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另一个校长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熟视无睹。我认为他俩的区别恰恰就在理论。第一个校长理论的触角比较长,理论的思维广度比较宽,深度比较深,所以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能够找到别人找不到的办法。所以我认为,校长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理论的过程。理论思维水平越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速度就越快。现在由于整个社会都很浮躁,提升理论思维很困难。我们现在很多培训,每个单元都很好,但还是不能对我们的思维产生碰撞,要想真正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需要读几本大部头的书。我觉得真正管理学的书不用看很多,把两本吃透了就管用,快餐的东西吃两吨可能也于事无补。理论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必然会提高。谈起思维,我特别强调的是战略思维。今天我们讲领导力,领导力有两大要素:第一个是理念,第二个就是战略。战略涉及4个问题,一个是学校内涵发展有什么优势,第二个有什么劣势,第三个有什么外在的机遇,第四个有什么外在的挑战和威胁。这4个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产生学校发展不同的战略。这对我们的正校长而言是大智慧。我认为战略管理方面的培训现在涉及的少,我们也没那么大的力量。我建议大家到书店买书,买上一两本战略管理的书,哪怕是企业管理的,都会受益,因为它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对校长而言,小技巧很重要,但大智慧更重要。有人把领导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事务型,就是整天忙于事务,把自己淹没在事务中,这种领导不是领导是执行,所以我们讲真正的领导是变革型的。变革型的领导或者说变革型的校长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想大事做大事,不管我们的学校多么小,它的大事都是对学校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原来做过一个实验,在培训班结业时,让校长回去把连续两个星期做的事事无巨细全记下来,然后看所记录的事情中哪些事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或者前瞻性的意义。后来有个校长讲,按您的要求做了,做完之后很惭愧,发现整天把我缠住忙得死去活来的这些事都是琐事、小事、边缘性的事,都是有些我不想去做的事,我真正想做的事都没做。这个校长说的是实话,现在我们都忙,不要说校长,局长、厅长也忙。我认为在一个组织、在一个单位当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忙于这些琐事、小事、边缘事,他迟早会被边缘化。一个人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成为最重要的人,永远都如此。有的校长说反正我是校长。我说,你错了,如果你总是做这些琐事,老师们口头上不说,但心里就看不起你,你在老师的心中已经被边缘化了,一旦时机来临,最先下台的就是你。

我把学校里的大事初步分为三类:结构性、制度性和价值性。首先讲结构性。

第一个是关系结构。校长不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外,而是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他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一个是内部关系,一个是外部关系。内部关系我想强调四个,第一个是党政关系,党政关系在有些学校是有问题的。我举个例子,有次在一个学校里,校长说以后关于我们两家合作的事,你不要找书记,你找我,找书记没用,他说话不算数。校长说这话说明党政关系不和谐。第二个是正校长和副校长的关系,有几个副校长给我讲他们的苦恼,因为上有校长,下有中层干部,副校长的位置非常微妙。我们所有的正校长是从副校长提上来的,在我们当了正校长之后有没有从副校长的视角思考一下他的困难。第三个是干群关系,现在干群关系不容乐观。2005年底我们在北京18个区县做了个调查,一共调查了960个教师,他们反映说都非常希望参与学校管理,但遭到校长拒绝。第四个就是师生关系。现在师生关系出现很多问题,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现在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生活环境很复杂,受到很多不良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配合不力,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市场化的影响下,也有问题。师生关系发生的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给我们校长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现在我们讲建设和谐教育,这四个关系处理不好就没有和谐教育。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说到底学校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和谐、尊重。外部关系有两个,一个是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应当给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第二个是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与80年代相比,现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更差。80年代的时候,整个社会都关心教育,给你人给你钱给你支持,现在是盯着教育,找你麻烦,挑你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使我们的教育对社会比较有益,为我们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包括家长和舆论。现在学校搞改革和家长也有关系,包括搞素质教育。

第二个是班子结构。学校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在管,是一个团队在管。这个团队的水平和质量对整个学校的管理影响很大。现在我认为有个盲点,我们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谈得很多,对校长培训、校长专业化谈的也很多,但是对中层干部的培训是个盲点。有个校长跟我讲,我认为我还有点能力,很有想法,想干点事,我的老师也很整齐很不错,但就是中层干部的管理有问题。我们讲铜头铁腿软肚皮。校长是铜头,教师是铁腿,但是中层干部的管理素养是肚子。目前我们国家没有那么多财力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的情况下,校长作为班子的班长,如果我们有机会出来培训,回去以后要把听来的一些好东西讲给团队听,提高他们的素养。北京市崇文区现在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重点是提升他们的执行力。这种培训校长最欢迎,校长的想法不至于老走样。

第三个是师资结构。现在学校布局调整比较剧烈,未来若干年我们学校需要多少老师,需要什么年龄、学科、性别之类的老师?这里我想强调三点:第一个,有些地方严重超编,有些学校连续六、七年不进一个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出现紊乱,这个问题要解决,不能大放大收。第二个,有些新建学校一下子进来大批青年教师,管理出现问题。第三个,现在教师队伍当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哈尔滨一个校长讲,偶然一次翻看花名册,发现在学校中70%以上的教师是独生子女,出现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在一个教室里面发生碰撞。有个老教师说得很尖锐,他说在小学里面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可能和中学里面更年期老师教青春期学生带来的问题差不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老师比较难于管理,校长批评他,他可能受不了,因为父母对他很娇宠。

最后一个是生源结构。到了中学,生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校长讲,如果我有一流的生源,高考的升学率比重点校还要高。

其次,谈谈制度性问题。现在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整天讲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那什么是制度呢?制度简单讲就是规则,规定什么必须干,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做了不该做的怎么惩罚,用什么样的程序。制度很重要。邓小平说过,有了好的制度,想干坏事都很难。而制度不好可以恶化人。东北有个很大的城市,有个初中校很厉害,连续6年在全市考第一。2005年,这个市的前8名有7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但这个学校的学生考上高中以后,老师普遍不喜欢他们,因为这个学校的孩子缺乏后劲。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刚才讲过的,靠苦学上来的,他的想象力、创造力被压抑得快没了。学校的做法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学校的这个行为做法都起源于学校的制度。制度有显性的有潜在的。所以,学校有好的制度好的做法,能让一个智力平平的孩子有好的前途,而且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学校的制度有问题可以使一个天才的孩子变得很平庸。要改善这种状况,除了思想观念转变以外,在制度方面要加强建设。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一个好校长重要还是一个好制度重要。原来我有一个想法,学校越有名,制度越完善,但我发现有例外。有个学校非常好,全国有名,但制度不完善,我很疑惑,后来想明白了是校长厉害,没有规则也能玩的转。但是这个校长一走,学校在管理上就出问题,本来能够获取的资源获取不到或减少了,学校的副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对新任校长产生怨言,管理上出现滑坡。一个真正的好校长能让学校在他离开之后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真正的好校长对一个学校、对教育、对社会最好的贡献是把自己的光辉业绩、个人魅力转变成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只有这样,别的学校、校长才可能从他这里发掘好的东西。“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表现的是清官思想、明君思想,中国人长期受这种封建文化教育,我们总是希望来个青天大老爷替我们做主,我们的自尊和权力发挥不了。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一个学校来个好校长马上就变好了,这是个事实,不能否定,但从长远来看它肯定是错的,但在目前看它是正确的,为什么呢?我们说,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高人的出现,他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让学校可持续发展,再不要出现好校长一走学校就散的状况。我们校长要把学校好的经验、好的文化固化下来,作为制度。文化的东西最重要,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学校制订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管理人,解放人。要通过建立一些规则,给老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他们更多发展的机会。不要把学校办得像企业、军队,更不要像监狱。

最后,讲价值性问题。民主、尊重和参与,都是价值性问题。它是方向性的问题,涉及教育观、发展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这都是虚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越是虚的问题越重要,越是一把手越应该多考虑考虑虚的问题。我们校长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做得太实,完全钻入事务当中去了,没有钻出来,想想这些虚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战略问题。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和引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管理和引导。教育思想就是价值性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校长应该是个思想者,是方向的引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建立,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崇尚民主,这个学校的制度,包括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建设的就比较好。所以,价值决定制度的方向性,制度决定结构的运转。越是一把手的校长越要关注虚的东西。今天我们讲的领导力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理念,就是教育思想。第二个就是价值性。希望校长们不断提升领导力,把学校发展得更好,把自己发展得更好。

标签:;  ;  ;  ;  ;  ;  ;  

校长领导的改进_领导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